而利益受損的歐洲各國,在戰後也推行了更加極端的關稅政策,儘可能的拖延東非和美國的經濟發展。
當然,這是體麵一點的說法,不體麵的說法則是提防東非和美國進一步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維護自己剩下的那些家底。
而為了應對歐洲各國的反撲,東非和美國顯然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就比如東非想要促成的東南非共同市場,就是為了拉幫結派,擴大和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為東非經濟轉型保駕護航。
“弗裡德裡希殿下,這個所謂的東南非共同市場下,他是否會涉及到東非對我們各國或者說殖民地發展問題上的指手畫腳?”意大利代表有些不識趣的提到。
意大利本身就對這次會議不太感冒,畢竟明眼人都知道東非搞這個東南非共同市場,說白了就是為了圈錢,拉圈子。可是,如果真完全放開限製的話,在座的國家有哪個能真的同東非形成競爭,最終的結局都是淪為東非剝削和掠奪的對象。
既然如此,為什麼意大利又派人參加這個並不心甘情願的會議,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們的實力不足以和東非說“不”。
這一點就像如今加勒比海地區一樣,美國就是加勒比海地區的太上皇,如果不給美國麵子,美國有多種辦法讓區域內國家生不如死。
而意大利麵對東非也是這種情況,紅海殖民地是如今意大利最重要的殖民地,總人口高達數百萬之多,但是這塊殖民地卻在東非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意大利不得不派出政府代表和東非打交道,針對這一點,西班牙和比利時都是如此。
放在以前的話,他們的擔心顯然並非空穴來風,畢竟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東非的一貫做事風格卻是儘顯帝國主義的霸道。
自從南非戰爭以後,東非也發動了不止一場侵略戰爭,在國際事務中,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也傾向於威脅,恐嚇甚至付諸於武力解決。
但是,如今東非的風向出現了變化,在經濟發展領域,恩斯特認為霸道的行事風格並不利於日後東非的國際形象,而且隨著東非經濟和工業的發展,想要更好的融入國際市場,確實也需要更加良好的國際形象做為助力。
就比如前世蘇聯,在冷戰後期,基本上變成了人嫌狗厭的存在,很多國家在西方輿論的引導下,共同抵製蘇聯這個邪惡帝國,這也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雖然原因肯定不是這麼簡單,但是就前世21世紀美國的表現來說,國際輿論和形象,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在全世界格局中地位和競爭中必須得到關注的要素。
所以,弗裡德裡希皇儲安撫道:“意大利代表,不用擔心我們東非利用這個組織來進行牟利,我們建立東南非共同市場的出發點,正如我之前所言,是為了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關係。”
“而合作麼!自然是雙邊關係對等的基礎上來實行這一點,所以我們東非肯定不會讓大家吃虧,反而會積極幫助諸位的發展。”
話是這麼說,但在東非和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中,東非必然會處在主導地位,畢竟東非的經濟體量,工業實力,資本優勢都不是這些國家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是,弗裡德裡希肯定不會指明這一點,而其他國家,隻要不是沒有腦子的蠢貨,也不會揭穿東非的狼子野心,對於這次參會各國而言,他們的目的始終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儘可能的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弗裡德裡希皇儲說道:“就東南非共同市場建設這一點來說,根本是我們大家團結在一起,從而發揮各自間的長處。”
“就比如一些原本你們無力開發的資源,或者無法銷售的商品,我們東非可以提供資金,技術或者渠道,來幫助你們進行開發或者推銷。”
“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大家都有的賺,同時又刺激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幫助各國擺脫如今經濟蕭條的窘境,何樂而不為。”
而接下來,東非也就如何打造東南非共同市場提出了自己的具體建設意見。
弗裡德裡希說道:“首先就是降低甚至是取消區域的關稅壁壘,促進商品的自由流通,同理,你們也可以將自己的優勢商品,借助這個平台銷售到更多的地區。”
“其次,由我們東非主導,各國參與,建立東南非開發銀行,從而推動區域內的資源開發,技術產業合作,幫助各國構建自己的優勢產業,提升區域競爭力。”
東南非開發銀行的主要功能就是向組織成員提供貸款,而東非也能通過這個金融機構,增加萊茵盾的國際地位和流動性,同時加強東非對周邊的產業控製。
對於這一點,其他國家欣然接受,畢竟從如今東南非地區來看,也隻有東非有能力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來幫助他們實現區域的開發。
大多數經濟實力比較差的國家,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借錢這個重要資金籌措途徑,而在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裡,除了東非和比利時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完全可以用一言難儘來形容。
而比利時算是經濟不錯的國家,但是體量太小,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同東非在這個問題上競爭。
弗裡德裡希接著說道:“再者,是整合優化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從而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劃定同類商品的市場份額,做到資源互享,產業協調發展。”
關於這一點,實際上就是固化東南非共同市場內的產業,明確各自重點產業發展方向,毫無疑問,東非會占據優勢。
當然,東非也不能吃乾抹淨,既然是合作,顯然也要讓組織內的其他成員喝口湯,就比如轉移一些不適合東非發展的低端和重度汙染產業。
而關於這一點,弗裡德裡希也給出了具體的可行案例,就比如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東非一樣,是優質咖啡產區,但是過去因為技術,生產效率的原因長期受到東非咖啡種植業的競爭和壓製,東非可以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扶持阿比西尼亞帝國咖啡種植業發展。
東非這麼做,自然也不會吃虧,隨著東非經濟發展的,人力成本增加,咖啡種植業這種嚴重依賴密集勞動力的產業越來越不適合東非發展。
所以,東非將咖啡種植業轉移到阿比西尼亞帝國,不僅可以解決勞動力成本問題,同時因為阿比西尼亞帝國地理位置的原因,不會脫離東非的掌控。
其次,部分最低端的種植業轉移到阿比西尼亞帝國,而其他方麵,育種,種植技術,化肥,農藥,農業機械這些肯定都由東非提供,而下遊產業,也就是加工,銷售也控製在東非手中,東非怎麼算也不可能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