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恩斯特的前世,非洲就有一個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全稱為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秘書處設在讚比亞的首都盧薩卡。
而東非主導建立的這個區域組織依舊稱為東南非共同市場的原因,和如今非洲大陸的政治版圖格局息息相關。
東非這個國家過於獨特,本身占據了小半個非洲的麵積,而且國土占據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
所以用東南非把東非外圍的這些國家涵蓋其中最合適。
不管東非共同市場,亦或者南非共同市場都達不到這個效果。
就拿東非共同市場來說,先不提東非本身就是萊茵帝國在國際社會的傳統稱呼方法,體現不出國際性,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而且,從當下的非洲地理來看,狹義上的非洲東部基本位於東非境內,也隻有印度洋的幾個殖民地島嶼,南非殖民地東部,北非東部稍微和東非沾點邊。
就比如埃及這個國家,他所處的位置可以稱之為“東北非”,在非洲大陸的東北角,所以把埃及歸納為非洲東部是比較牽強的。
而且,從埃及的文化,曆史和宗教屬性上,世界範圍也更喜歡把埃及歸納到北非這個大地理概念裡,當然,這裡的北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對應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個大概念,北非也可以看做沙漠或者阿拉伯教文化影響區域。
所以,為了能夠把東非周邊國家歸納到一個體係裡,目前隻有東南非共同市場這個概念最合適。
而事實上,前世的東南非共同市場就不僅局限於南非和東非國家,就比如利比亞這個典型的北非國家也是其成員國。
而在東非政府看來,東南非共同市場也隻是一個初步嘗試和過渡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未來,它完全有可能變成“非盟”,“非經合”等統合整個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強大國際組織。
而當前階段,整個非洲大陸上歐美的殖民勢力依舊比較強大,所以東非隻能先搞“東南非共同市場”試試水。
隨後,東非政府就該組織的框架和參與各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不過,爭議最多的還是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
雖然說西班牙的地位比這兩個國家更高,但是西屬幾內亞實在沒有太大價值和存在感,以至於西班牙政府都不太重視。
通過一個月的討論後,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才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經濟合作組織,至少放在20世紀初來看,這種經濟合作組織是具有進步性的。
該經濟組織的總部,毫無疑問放在東非首都萊茵市,而開發銀行和仲裁法院等一些功能性部門則設置在東非偏北的一些城市,方便成員國間的交通往來。
未來,隨著該組織的成長和影響力擴大,可能會將一些重要的功能向西北轉移。
……
在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會議召開的時候,世界範圍的經濟走勢,這個時候也出現了新的變動。
雖然,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因為一戰結束,整體世界局勢又重回到以和平發展為主流。
而在正常情況下,經曆過一戰後,戰爭剛剛結束時,應該迎來一波戰後重建浪潮,從而刺激世界經濟的複蘇。
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所以一直到1922年初,世界經濟都處於蕭條之中,沒有好轉的跡象。
但是,現在疫情結束了,加上整體世界和平的局勢,以及歐洲戰後重建工作重新開展,而東非和美國也要消化一戰時的戰利品。
所以在1922年中期,東非半死不活的經濟終於看到了曙光,市場信心重新恢複,投資活動走出低潮,全國經濟再次展現活力,這讓東非政府鬆了一口氣。
不過,相對於東非,北美和西歐地區的經濟複蘇過程來的更加迅猛。
而造成東非經濟複蘇反應慢於歐美的原因,則在於這個時期,東非的經濟轉型已經開展,在短時間內自然難以做出成績。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1922年初,歐美各國的鋼鐵產業,不僅恢複到戰前水平,而且開始向著更高的產能發起了衝擊。
其中美國和德國的鋼鐵產量,在1921年末就已經重回巔峰,到了1922年初更是突飛猛進。
美國是因為一戰中得到了更多世界市場,而德國則是因為戰後重建工作創造出了大量的市場需求。
而歐美的情況自然也被東非政府看在眼裡。
萊茵宮。
剛剛送走各國代表的弗裡德裡希皇儲,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其他方麵的工作,而關於當下的經濟形勢,也被恩斯特送到了弗裡德裡希皇儲的麵前。
恩斯特看著迅速成長,並且已經能夠挑起大梁的的兒子,內心十分欣慰:“弗裡德裡希,這幾個月你的表現很不錯,政務工作處理的整體上差強人意,所以我還要給你加加擔子,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這是近期的一份經濟領域報告,你先拿過去看看,然後再說一說你的觀點和意見。”
“是,父親!”弗裡德裡希從恩斯特手中接過一份稍微有些厚度的資料,坐在椅子上就翻閱了起來。
通過這些資料,弗裡德裡希的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這些數據雖然因為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太過準確,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而通過這些數據,再對比東非國內的經濟數據,可以反映出一點,那就是東非的經濟複蘇過程是比歐美國家慢上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