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說,當時他曾暗暗發誓,一定會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對待這位幫自己登上皇位的張太後。
到此為止,一切都還很圓滿,但其實,致命的悲劇卻早已經悄悄地埋下了種子。
其實在朱厚熜還沒進京見到張太後之時,在京城郊外就已經和楊廷和等人爆發了一張戰鬥。
在朱厚熜及使團到達北京城外的良鄉時,禮臣建議朱厚熜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基。
這個安排看似沒問題,但熟知禮法的朱厚熜立刻就拒絕了。
因為如果是皇帝進京,那是應該從大明門進入的,而且入宮後也應該是入住奉天殿登基即位。
東安門是皇子走的門,文華殿是太子住的宮殿。這意味著群臣認為朱厚熜是要先當太子,再當皇帝的。
既然先當太子,那太子自然應該是皇帝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興獻王,並沒有當過皇帝。
上一個皇帝明武宗是他堂哥,也不可能因為死了就成了他爹,所以他隻能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
也就是說,這個太子一當,他就相當於認了自己的大伯為爹,跟明武宗從堂兄弟變成親兄弟了。
應該說群臣的這個安排,從理論上來說並不算錯,但朱厚熜就是覺得,這是群臣故意在給自己下套兒!
自己認了大伯當爹,那自己的爹自然就成叔叔了。而自己的母親肯定也成嬸子了,因為肯定沒道理把母親改嫁成大伯的媳婦。
所以朱厚熜說了一句作為一個十四歲孩子,情商智商都極高的話,讓楊廷和等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未來皇帝的厲害。
“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朱厚熜抓住了楊廷和替武宗擬的遺詔的文字漏洞,指出遺詔上說讓我繼承皇帝的位子,沒說讓我繼承太子的位子。
既然遺詔上沒有這麼寫,我不需要先成為太子,再當皇帝,我現在就是還未登基的皇帝,要按皇帝的禮法來!
楊廷和知道遺詔的行文有些不太嚴謹了,但他堅決不讓步,一定要朱厚熜以太子之禮進宮即位。
第(2/3)頁
第(3/3)頁
雙方僵持住了,人就在京城外,但就是進不了京。這是嘉靖和群臣的第一次交鋒,雙方都不想讓步。
嘉靖說到這裡,忽然苦笑道:“實話實說,當時我身邊一個親信的人都沒有,如果僵持的時間在長一些,最後輸的人,很可能是我。
可就在這個時候,尚未謀麵的張太後幫了我,讓我在這次對抗中占了上風,獲得了勝利。
她一定想不到,就是她第一次幫我過關,讓我今後在和群臣的對抗中,再也沒有退讓過,最終也傷害了她。”
因為遲遲等不到朱厚熜入京,張太後派人詢問,得知情況後,張太後下了懿旨,命令群臣一起上奏章請朱厚熜登基。
在太後懿旨的壓力下,楊廷和不得不妥協,同意了朱厚熜的方案。最終,朱厚熜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
登基後的嘉靖先進後宮,朝見張太後,才發生了張太後抱著嘉靖失聲痛哭的事兒,也讓初次見麵的兩人對有了母子之情。
有了這次勝利,當群臣要求登基後的嘉靖尊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時,嘉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而當楊廷和找到張太後,希望一起對嘉靖施壓時,張太後覺得沒有必要。
她是個女子,對禮法的嚴重性沒有楊廷和理解得那麼深刻。
關鍵是,她從小都沒想過掌控親生兒子,此時對嘉靖這個後認的兒子,自然也沒有掌控的想法。
她希望他能好好當皇帝,她可能還覺得楊廷和有些霸道,畢竟這隻是個十四歲的孩子,有必要逼得這麼緊嗎?
楊廷和沒有得到張太後的支持,隻能帶領群臣和嘉靖在我爹是我爹的問題上打起了持久戰,哪一方也不後退。
原本這場持久戰可能並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變得十分激烈,但隨之發生的一件事兒,卻讓所有人的命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嘉靖登基三日後,就派人到湖廣之地的興王府去接自己的親生母親,興獻王妃蔣氏,要入京奉養了。
其實對這件事兒,楊廷和是做了一定讓步的。按原本的設想,嘉靖當了皇帝後,就要和興王府一刀兩斷了。
所以興獻王妃,就應該在興王府裡養老,而不是進京奉養。
但畢竟母子連心,不管名分上怎麼變,那都是親媽,楊廷和也覺得從此不讓人家母子見麵,有些過分了。
所以楊廷和提出了交換條件:群臣同意嘉靖接親媽到皇宮奉養,以全孝道。
但條件是蔣氏進京隻能以興獻王妃之名,入宮後也要按興獻王妃之類在宮中供養,否則免談。
嘉靖知道,自己如果不同意這個條件,雙方一定會再次陷入僵局中,而母親肯定接不進宮裡。
於是嘉靖也先做了讓步,先同意了群臣的說法,打算把母親接近宮裡後再慢慢想辦法。
可楊廷和忽略了一點,嘉靖的政治智慧,其實並非來自他的父親,而是更多地來自他的母親……
興獻王妃蔣氏抵達北京通州時,得知自己不能作為皇太後的身份入宮,兒子也得稱她為叔母時,勃然大怒。
她斬釘截鐵地說道:“安得以吾子為他人子!”我兒子就是我兒子,不能當彆人的兒子!
說完這句話,她讓人立刻送她返回興王府,這皇宮我不入了,看我兒子會怎麼辦!
蔣氏對自己的兒子很有信心,多年來的教育培養,讓她相信,兒子在此時一定會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果然,嘉靖跌跌撞撞地跑進了張太後的宮裡,跪倒在地,淚如雨下。
“太後,這個皇帝,兒臣不當了。兒臣要當皇帝,就不能認自己的親生父母了。
世間豈有為了皇位不認親生父母的人?若是真有這樣的人,那與畜生何異?
若是兒臣成了那樣的畜生,大明又何必要兒臣為皇帝,太後又何必挽留這樣的畜生嗯?
兒臣決定放棄皇帝之位,護送母親車駕回興王府。請太後不要傷懷,請群臣另立賢能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