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劉備采納了龐統的建議後,立刻說乾就乾。
第二天他就向張飛下達了命令把吳懿當初留在陳倉道上的那座副營,以及當初被夏侯淵占住、後來又被張飛奪回的那座“人”字形道口的堵路大營,統統拆了。
把可以用到的木料石頭之類建材,全部挪到張飛一開始立的那座大營、也就是陽平關西南四十裡金牛道口的那座。
依托這座大營,即日便修建新的陽安關,成為巴蜀與漢中之間的新門戶。
劉備也不追求一步到位,反正可以慢慢累積而成。先挖壕溝,堆夯土牆,再用彆處拆運來的尖樁木料製造鹿角,或是鋪在陷坑底部。
金牛道地處山穀之中,沒有河水可引,關前肯定是造不了護城河的,就隻有在旱壕溝底部多鋪些尖木樁、苦竹簽殺敵。
劉備有兩萬益州軍可以調度施工,工程進度自然是飛快。
分出五千人挖掘壕溝土方,五千人夯築,其他人各種安裝運輸打輔助。
短短三四天,原本張飛大寨的前麵,就出現了一道橫截穀道的夯土牆,高約一人。夯土牆再前麵還有一道壕溝,深度也有一人左右。
隻可惜城樓、城門這些設施還沒有著落,依然隻能用巨木釘排而成的寨門。
劉備修關的本意,就是防禦和收攏軍心並舉。將士們如此勞苦,他也不吝多多賞賜,布匹絲綢魚乾流水一般花出去,還每天確保將士們吃飯管飽。
那兩萬益州軍士兵,便很快發現給劉備當兵、比給劉璋當兵要好太多。
不過如此一來,劉備的軍糧花銷速度,也明顯加快了。那些價值密度高的貨物,以及魚乾,劉備都可以靠從後方運輸得到補給。
但糧食這種價值密度低的東西,讓劉備自己千裡籌運,就太為難他了。
從墊江縣沿著嘉陵江一路而上,足有六百多裡,才能到陽安關。如果從劉備目前屯田的江州起運,那就更是要八百裡了。
所以,劉備自然而然就需要確保劉璋就近給他供給足夠的軍糧。
相比之下,葭萌關到陽安關,才一百二十裡路。從葭萌關背後的梓潼起運,也才一百六七十裡。
在蜀地,走一百六七十裡路運糧、和八百裡路運糧,運輸損耗能差多少?哪怕那八百裡中,有六百裡是嘉陵江水路,也不好使。
所以,吳懿投降劉備後第八天,劉備終於圖窮匕見,準備派人去葭萌關,跟留守的費觀、龐羲交涉。
而且,劉備是提前就做足了功課的,深知龐羲、費觀的身份地位。為此,劉備在上一次跟後方的諸葛亮書信往還時,就商討過如何勸降費觀等人。
諸葛亮也在上一次的回信中就提到此事他早有未雨綢繆,這次他大哥和雲長從荊、揚等地派來的第二批援軍,隨軍監軍的官員中,恰好就有費觀的舊友,可以順便助一臂之力。
當時還是陽平關之戰前夕,劉備收到後就徹底放了心,不再糾結這些,隨後便一邊打仗、一邊修關,一邊等。
直到今天,諸葛亮又送來一封信,說是諸葛瑾和關羽為劉備籌備的五萬援軍,已經抵達了江州,即日可以沿著嘉陵江繼續北上,來參加主公和曹賊的決戰。
而且送這封信的信使,正是諸葛亮前一封信中提到的、這第二批五萬援軍中的幾名監軍官員,其中包括董和、李嚴。
劉備看完信後,心情很是愉悅,立刻設宴給董和、李嚴接風“你們從長沙、武昌監軍至此,一路勞頓不易。”
董和、李嚴連忙遜謝“主公親冒矢石,與曹賊決戰,我等不過在荊南處置民政,調運軍需集結兵馬,豈敢稱勞。”
董和和李嚴,都是五年前張飛滅張羨、平定荊南之前,就投靠的劉備。
後來因為劉表名義上還掌握著對荊南的官員任命權,空降了兩個太守賴恭、吳巨過來。劉備就聽從了諸葛兄弟的安排,用摻沙子的戰術明讓暗爭,把荊南四郡的實際治權牢牢抓在手中。
當時,董和和李嚴,就是被劉備任命為郡丞,擔任賴恭和吳巨的副手,實際上掌握一郡的內政。
為了跟劉表的和睦關係,這倆人五年來也沒有得到明麵上的升職,就是乖乖做好一郡內政工作,政績倒也不錯。
此番諸葛瑾和關羽需要從荊、揚再抽五萬人的援軍給劉備,大將方麵沒什麼可調動的了,就靠幾個監軍型的人才帶隊。
反正也不指望這些援軍將領能上陣帶兵,隻要他們把五萬援軍運到劉備、張飛手邊。並且確保沿途後勤保障不至有缺,一帆風順即可,這倆人也是可以勝任的。
當然,諸葛亮選人,考慮的因素肯定是很全麵的,不至於“誰可以勝任就讓誰上”,肯定是選的最適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