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資源缺乏、生產力低下、沒有平等、正義和自由的社會裡,大多數人一定都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他們內心都經受著難以想象的摧殘!因此脫離氏族管製,向外自由發展,成為無數人的夢想和追求,因為隻有這樣做,他們才能擺脫母係氏族統治階層的奴役、犧牲、壓迫和剝削,正因為人生如此悲慘,古人常言“人如螻蟻當立鴻鵠之誌,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
因此加入大遷徙,去遠方發展,開拓未來成為大多數古人自覺自願的發自內心的行為,追求平等、正義、自由和快樂的夢想,加速了人類大遷徙的曆史進程!
大約在距今25萬年左右,古越民族在四川、青藏高原東北部、鬆潘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區發展成熟後,古越民族在該地以當地土著人融合發展成氐族、羌族等農牧民族。為了開拓更多的農田和牧場,氐族與羌族等遊牧民族經過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地區、河西走廊地區向西遷徙。隨後,他們逐步進入新疆羅布泊地區建立若羌(在古越語中,若
uoo是飛鳥的意思,羌qia
g強者、戰士、戰神的意思,因此若羌有意是“神鷹”,羌族的圖騰就是神鷹)、樓蘭等西域古國。同時,氐羌民族進入北疆天山地區、阿勒泰(在古越語中,阿a是尊稱者的前綴詞,勒le是兒子的意思;泰tai是太祖母的意思,因此阿勒泰的本意是“尊貴的老王爺之地”,在母係氏族社會裡太祖母的兒子確實非常珍貴!)等地區,並在此地逐步形成深刻影響中亞地區的農牧文明即阿爾泰文明及阿爾泰語。
氐羌民族在新疆地區與當地白種人土著人融合,發展成回鶻族(在古越語中,回hui是聚會、趕集的意思;鶻、胡hu是不清楚、模糊、糊塗的意思,回鶻的本意應該是“莫名其妙的聚會”,用回鶻來稱呼一群人,說明這群人喜歡聚會舉行各種活動,但是操古越語的氐羌人有搞不清他們聚會的目的和意義,因此有了這個稱呼)、粟特族(在古越語中,冰雪融化而成的水為粟、蜀、蘇su;特te是男性、男人等意思,粟特的意思是“居住在水邊的父族部落”)等混血民族,最終回鶻族發展為現代的維吾爾族,粟特族發展為現代的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中亞民族。
古越文明中亞文明即阿爾泰文明的母體,中國新疆地區及中亞地區保留著很多古越文明的習俗和語言,這裡的人民從古至今都種植水稻、小麥、青稞等農作物,飼養牛、驢、羊、豬、狗、雞、鵝等禽畜,而且定居民和遊牧民都會使用火,都會冶煉金屬,會製作陶器、木器、骨器、石器和金屬工具等。
使用火是人類走向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農耕民族是最早使用火的民族,食用燒烤、蒸煮的食物能夠減少病毒入侵,同時曾經食物在體內的消耗,提高人體對食物營養成分的攝取,增強健康,提高壽命和人口生育。同時,使用火使人類掌握製陶、冶煉、燒炭及火加工等技術,人類的化學等科學實驗,以及製造業奠定了技術基礎。
目前世界上最喜歡用火的民族隻有中國人,中國人不吃生冷食物,食物必須經過火加工,火鍋是中國人的獨愛,中國人一年四季隻喝熱水,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養成的生活習慣。但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民族,並沒有中國人這樣飲食習慣,他們喜歡吃生血生肉,一年四季都喝冷水,他們討厭火,對火有莫名其妙的恐懼感;新移民會建築木石結構的房屋,他們的生產及生活方式及習俗於古越人非常相似,在遠古時代生產技術和生活經驗都是民族專利,它們不可能傳給沒有絲毫關係的異族。
目前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的研究表明,阿爾泰語與古越語在發音方式、詞彙和語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兩種語言存在近親關係。如古越語和阿爾泰語,稱呼普通人都是“
”;孩子的稱呼都是“勒le”;對火的稱呼都是fai
或者fi
;大官自稱都是“辟bi”;稱呼貴婦人為“bibi”,在母係氏族社會裡,bibi是對女性最貴的稱呼,bibi相當於現代稱呼中的“女王”,但是,中國進入父係氏族社會後,bibi演變成對女性的嘲諷和謾罵之詞;一般西域人、中亞人和中東人稱呼母親為羋ie或者雅ya,稱呼父親為伯bo或者布bu,這些稱呼習慣都是古越語影響的結果。
在中亞和中東地區有崇拜
a
a女神的習俗,在古越語中
a是水田,由於在古越族中耕種水田的人都是女性,因此
a也是女性和母親的代稱,目前中國廣東話(古越語的一種衍生語)稱呼母親或者雌性為
a。這些文化現象都是各民族傳承古越文化的結果。在中亞和中東語言中,關於“知識、智慧和規則”的詞彙都是從古越語詞彙中直接繼承,來至人類的知識在古越語中稱呼o,改稱呼最終演變成西方語言中w(法律即必須知道和實行的知識),logic(道理、規律、法則等知識要義);來至關於神的知識在古越語中稱呼sa,中東和歐洲的語言中,高尚的知識、神諭等為sa,帶有sa音節的名字都是好名字,如薩拉丁sadi
、麗莎lisa、伊麗莎白elizabeth,當然還有薩拉熱窩sa
ajevo巴爾乾半島最古老城市之一,在古越語中,拉
a是愛、敬仰、神之意,因此薩拉sa
a是尊師,熱窩jevo對於古越語中的葉護yehu(也是瑤、猶等民族的自稱),是封王和首領的意思,薩拉熱窩sa
ajevo的願意是“封王尊師之都”,由此推斷在遠古時代,古越族或者古越族的後裔曾經在巴爾乾半島及歐洲各地建設過城市和部落國家;撒旦sata
(西方語對魔鬼的稱呼),在古越語中sa是神師,ta
da
是紅色,在西方紅色象征血腥、恐怖和邪惡,因此撒旦在古越語中的直譯是“紅色神師”,按照西方語言撒旦的引申意義就是魔鬼。西方文化繼承和借鑒東方古文化即古越文化的現象還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列舉。
今天我們已經不知道氐羌民族進入這些新領域時,他們遇到什麼人類?發生過什麼衝突?但是我們隻知道今天生活在中國新疆地區和中亞地區的民族和人民都是在羌氐民族基礎上發展而延續至今的,他們都與中華民族有著濃重的血脈關係。
在農業獲得成熟和全麵發展之前,人類處於嚴重食物短缺、饑餓和營養不良之中,人口處於低迷發展狀態。采集民族和狩獵民族由於依靠資源生存,為了獲得食物必須付出非常艱辛勞動,同時花費人生大多數的時間,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浪、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處於這種生存狀態的人們,他們還能發展文明嗎?如澳大利亞土著人、巴布亞新幾內亞土著人、非洲等地區原始部落等,他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封閉自然環境之中,以采集和狩獵為生,他們這樣生活幾萬年,他們文明狀態仍然停留在幾萬年前。因此,沒有走向農業社會的民族是非常不幸的。
當然,單單依靠畜牧業的民族,也不可能獲得文明的高度發展,如蒙古國雖然占有廣袤草原和土地,但是由於畜牧業產出有限,人口發展受到限製,同時遊牧生活方式,也不適合城市和社會的發展,因此該國的人口、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都處一個非常低下的狀態。
在冰河期地球變暖初期,中亞地區剛剛恢複生機的時代,最早進入這個地區古人應該是從南亞次大陸、印度河流域、伊朗南部等地區北上到此地覓食的采集民族和狩獵民族,這些民族有白種人、棕紅種人和黃種人等,也許他們以幾人一組、幾十人一隊等小隊形式,在中亞、中東等的森林和草原裡覓食、打獵、安營紮寨。
當古越民族的後裔羌氐民族,他們幾百人甚至幾千人浩浩蕩蕩趕著牛車、騎著毛驢,戴著擦有五色羽毛皮帽,穿著皮衣、皮褲、皮靴,身背弓箭,手持拋石器、弩機和長槍,進入中國新疆、中亞等地區時,那些龜縮窩棚和山洞裡的當地人肯定對這些陌生人感到非常震驚、恐懼和困惑!
氐羌人到達新疆、中亞等地區後,他們在河流、湖泊等水源充足的地方定居和發展農牧業。羌氐人每到一處便從牛車上卸下帳篷和敖包,安營紮寨。然後,他們有條不紊地在居住點周邊挖出又寬又深防禦壕溝,並在壕溝裡注水,使壕溝變成護城河。然後,在護城河後麵建設高大的圍牆和城門,然後在圍牆內建設村莊和城市。
在城市郊外,新移民放火燒荒、開墾土地,耕耘水田,種植水稻、青稞、小麥和蔬菜等農作物,在農田附近他們圈養牛、驢、豬、雞、鴨、鵝等畜禽。同時他們組建遊牧分隊,馴化牛、驢、駱駝、馬、羊等群居,並在定居地附近的草原上放養這些動物。
羌氐人有條不紊的生活及生產方式,肯定被當地未開化的民族看在眼裡,這些未開化民族肯定覺得羌氐人非常無聊、荒唐和愚蠢。
也許過了幾百年,上千年,保留著古老記憶的當地民族的後裔,才看到氐羌人的定居的村莊和城市已經發展為人口眾多繁華、糧食滿倉、牛羊成群、交易暢旺的大社會,而且各式各樣精美而實用的工具、武器、陶器、木器和石器被社會各階層普遍使用,而且使用火火製陶、冶煉、取暖和燒製食物成為社會基本生活方式及生產方式。
同時當地民族看到,羌氐人非常輕鬆、自由和快樂,在夜裡居住在村莊和城市裡的定居民經常在村莊和城市附近的草地上,燃燒篝火,聚眾集會舉行各種聯歡活動,他們悅耳朗誦,美妙而悠揚的歌聲,奔放而動人的舞姿,在當地人的眼裡他們仿佛就是天上下凡神仙!
美好生活、燦爛文明對人的吸引勢不可擋,當那些在新疆、中亞和中東從事采集和狩獵的民族,對氐羌人的文明完全覺悟之後,他們自覺自願地融入氐羌民族之中,從而形成了後來被人類學家等定義的阿爾泰民族和阿爾泰語係。
在距今6000年左右,氐羌人在中亞地區馴化馬、駱駝等大型畜力動物,同時他們在賀蘭山地區建立第一個馬和駱駝的馴養基地,“賀蘭he
”在古越語中的意思是“馬場”,heho表示馬;
表示家、家園、場地、土地。馬和駱駝的馴化成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增強了人類長途旅行和征戰的能力。歐洲荷蘭國hol
d與賀蘭在讀音上完全一致,也許荷蘭最早是阿爾泰民族在歐洲開發和經營的遊牧區和養馬場,正因為如此荷蘭語等歐洲語言與古越語有很多相同和相近的詞彙,在後續章節中我們將專門論述此類內容。
新民族形成後,他們繼續向西發展,大約在距今15萬年前,氐羌人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阿富汗北部,包括烏茲彆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全境的廣泛地區,建立深刻影響中東文明進程,以及世界文明進程的農業區和畜牧區。
在距今11萬年末次冰河期結束後,以氐羌民族為主體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已經進入裡海南岸地區即伊朗南部、裡海與黑海之間高加索地區、幼發拉底河及底格裡斯河流域地區、小亞細亞半島及地中海沿岸地區等區域發展農業區和畜牧區。
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中亞、中東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人口的增長,這些地區產生了很多人類的文明中心,近代為了探尋西方文明的源頭,西方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在中東幼發拉底河及底格裡斯河流域地區發現了,在公元前3500年(即距今5500多年)建立蘇美爾文明;在地中海南岸即非洲北部尼羅河流域地區發現了,在公元前3200年(即距今5200多年)建立埃及文明。按照西方的標準和觀點,這兩個文明是人類所有古文明的源頭,而歐洲文明是這兩個最古老文明的嫡係繼承者和集大成者,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蘇美爾人使用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種類似的古漢字的象形文字。根據蘇美爾人的泥板文書記載,蘇美爾人的祖先來至於東方。“蘇美爾suie
”在古越語中,“蘇su”是融合的雪水,泛指水;“美i”是樹木、植物的意思;“爾e
”專業人士的後綴詞,相當於漢語中的“兒、人兒”;“蘇美爾su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