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劉濞老賊改強攻北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將後方留給昌邑的周太尉,想要誘太尉大軍出昌邑。”
“隻要周太尉率兵出了昌邑,劉濞老賊無論是伏擊也好、對戰也罷,怎都是占儘利好。”
“——畢竟兵力差距擺在那裡,就算太尉所部關中卒戰力更強,也很難彌補十萬對幾十萬的兵力差距。”
“但周太尉,不會這麼容易就上劉濞老賊的當的……”
天子啟新元三年,冬十月十七,睢陽北城牆之上。
城外的吳楚叛軍雖仍在攻城,但睢陽守軍應對起來,已經是頗為從容;
從容到梁國中尉張羽,都已經可以將注意力從城牆外、城牆上收回,轉而和身旁的劉榮交談起來。
如是道出一語,見劉榮麵露了然之色,張羽便也沒再說出後半句話——所以,吳楚叛軍攻城,看似是強攻,實則為佯攻;
公子,不用再如那日般親自挽弓,也不需要如過往這幾日般,幫忙搬弓羽箭矢、巨石滾木,甚至是親自上手熬金治……
聽出張羽這層潛台詞,劉榮也是莞爾一笑,算是默認了張羽的建議。
至於張羽那幾乎明寫在臉上的‘我知道公子為何來睢陽,也知道公子為何要那般’,劉榮也不做辯解,而是坦然受之。
——作為皇長子,爭儲奪嫡,本就是劉榮與生俱來的使命。
與其虛偽的否定,倒不如坦然認下,也不至於被自己親手畫在地上的圓圈束縛手腳。
見張羽近幾日頗有些寡言,也隱約看出張羽眉宇間的哀傷,劉榮也不由輕歎一氣,語帶緬懷的安危起這位老中尉。
“楚王劉戊起兵於彭城時,楚國相張尚言辭諫阻,之後又誓死不願從賊,眾為楚王劉戊殺害。”
“——聽聞這位死去的楚國相張尚,是老將軍的兄長?”
聞言,張羽隻悠然發出一聲哀歎,雖沒點頭,卻也開口說起了自己的兄長:已故楚國相,張尚。
“兄長和楚太傅趙夷吾,都是於先帝年間顯於朝堂,並被派去教導、訓誡楚王劉戊的長者。”
“早在受任為楚國相、楚王太傅之時,兄長和趙公,恐怕就已經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
“——畢竟比起太祖高皇帝的弟弟:楚元王劉交,還有楚夷王劉郢客,劉戊這個三世楚王……”
“嘖,就像是老虎一樣的祖父、父親,最終卻生了個劣犬一樣的子孫……”
“兄長和趙公,原本都是有望做九卿的能臣,先帝卻將這樣的兩個能臣,都送去教導楚王戊;”
“更可悲的,是楚王戊終還是辜負了兄長、趙公的殷殷期盼、諄諄教誨——舉兵叛逆不說,還害了兄長和趙公的性命……”
說起兄長張尚的死,老中尉張羽不免悲從中來,一時間,竟也為淚水濕了眼眶。
默然哀泣許久,又冷不丁開口道:“自兄長身死彭城的那一天,我便立誌: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我誓要手刃楚賊,以慰兄長在天之靈!”
“——於是,吳楚兵臨梁地之後,我親率兵馬出擊,以緩阻吳楚賊子的攻勢;”
“待賊子兵臨睢陽,又主守城戰事,拚了這一把老骨頭,也要親眼看到吳楚賊子敗亡於睢陽城下!”
“隻可惜,王上……”
毫無征兆的一番話語,又莫名其妙的一個轉折,隻惹得劉榮心下一奇;
不等劉榮組織好語言開口問起,張羽便滿目哀瘡的轉過頭,含淚望向身旁的皇長子劉榮。
“我知道此戰,陛下想要我睢陽的梁國兵馬,與吳楚賊軍兩敗俱傷。”
“——可我不怪陛下心狠。”
“吳楚賊子存,梁國便必須要足夠強大;”
“但等吳楚平滅之後,強大的梁國——強大的梁王,對我漢家而言,不亞於又一個劉濞賊子。”
“和賊軍拚個兩敗俱傷,無論是對我漢家、我梁國,亦或是對王上,都是有利無害的事。”
“隻是王上,似乎並沒有看透這個關節……”
聽聞張羽此言,劉榮暗下稍一思慮,便也隱約有了猜測。
試探著開口問道:“可是老將軍請纓,想要領兵出擊,卻為梁王叔所拒?”
便見張羽又是含淚歎出一口氣,目光自城外,結束一波攻勢退去的叛軍跨過,遙望向更遠處的昌邑方向。
“劉濞誘敵,周太尉,卻絕不會上這個當。”
“誘敵不成,又久攻睢陽不下,劉濞唯一的選擇,是轉頭去強攻昌邑。”
“——過去這一個多月,吳楚叛軍強攻睢陽,昌邑的周太尉所部一直在戰場側翼,吸引叛軍的注意力,緩解我睢陽的壓力。”
“若劉濞轉頭去打昌邑,我睢陽本也該如此——也從側翼或身後威脅吳楚叛軍,以減輕昌邑的壓力。”
“互為犄角、彼此照應,就是這個道理……”
···
“但王上說:睢陽危難之際,周亞夫按兵不動;若周亞夫有難,睢陽也絕不會派出一兵一卒。”
“還勸我不要因為私仇,而壞了王上的大事……”
“——我又何嘗不知:王上的大事,是想要儘量保全力量,以圖不該圖之事?”
“何嘗不知大王,是在記恨周亞夫見死不救,想要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呢……”
說到這裡,張羽便抬手捏了下鼻翼,吸了吸鼻子,才又自嘲一笑。
“可恨兄長的血仇,我是沒有機會報了。”
“待此戰後,王上若想用賢,有比我更年輕、更有能力的中大夫韓安國;”
“若要任人唯親,更是不知有多少誇誇其談之輩,可以說服王上任命其為中尉。”
“——至於我這個遺老遺少,不被大王趕出睢陽,能有一棟小院頤養天年,就已經是萬幸。”
“隻是王上,終究是走了錯路……”
第(1/3)頁
第(2/3)頁
聽著老張羽這番真情流露,劉榮唏噓之餘,也不免同情起這位老將軍。
這也正是過去這段時日,劉榮為何將所有梁國將官,都視為想要做梁王劉武‘從龍之臣’的潛在投機者,卻唯獨將老中尉張羽,視為可以親近的人的原因所在。
——梁中尉張羽,與其說是梁王劉武的人,倒不如說,是先帝的人。
是先帝精挑細選後派來梁國,親手將小兒子交給張羽,並讓張羽在這樣一場諸侯叛亂爆發時,主持梁國戰事的人。
這樣的老臣,彆說劉榮了——便是當今天子啟,也很難憑個人魅力招致麾下。
早在先帝駕崩、那封‘托孤’詔送達睢陽,送到梁中尉張羽手中時,這位老將軍,便已經將根紮死在了梁都:睢陽……
“楚國相張尚死諫;”
“梁中尉張羽死戰。”
“——老將軍與故楚相,都是我漢家的功臣。”
“隻恨如今,不過是皇長子的身份,根本無法為老將軍做些什麼……”
如是感歎著,劉榮麵上神容,也不由有些哀傷了起來。
張羽方才那番話,劉榮自然是聽明白了。
——劉濞改強攻睢陽為佯攻睢陽,試圖想要引周亞夫出昌邑,但張羽老臣謀國,斷定周亞夫不會上當。
一計不成,劉濞必定會轉頭去打昌邑的周亞夫;
彼時,於公,睢陽應該從側翼乃至後方,對劉濞的叛軍施壓,以減輕周亞夫的防守壓力;
於私,張羽也想要借此機會,為死去的兄長:故楚相張尚報仇雪恨。
但對於張羽這於公於私,都根本挑不出不妥之處的請求,梁王劉武卻拒絕了。
因為梁王劉武,也有自己的盤算。
於公,想要儘可能保全力量,以增加日後‘爭儲奪嫡’,如願受封為皇太弟的籌碼;
於私,梁王劉武也想報仇。
——報周亞夫見死不救,固守昌邑不出,坐視睢陽危機的私仇。
對這些事,劉榮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無論是從‘梁王劉武儲君太弟路上的絆腳石’,還是‘同情老中尉張羽’的立場,劉榮都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唯獨隻將那一句話,牢牢記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