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次日下午,水車項目的第二場實驗,再博望苑魯班苑內,一處仿流水人工渠邊展開。
相比起前一日,在農田邊的實驗——這場秘密實驗,氛圍無疑是嚴肅了許多。
劉榮難得連續兩日不在長安,也讓負責水車項目的一眾匠人、官吏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壓力。
尤其是劉榮那略顯擔憂的麵容,更是讓大家夥都有著心裡沒底了。
——萬一失敗了,該如何是好?
萬一這場實驗,證明了水車項目無法用於軍工,那單靠民用用途,少府該如何為過去這幾年的龐大投入負責?
“開始吧。”
便是在這般沉重莫名的氛圍,劉榮一聲令下,將水車轉輪卡住的木杆,便被水車旁的幾名匠人合力抽出。
沒有了阻礙,那座足有三層樓高的龐大水車,便隨著渠水的流動而緩慢轉動起來。
隻不過,不同於昨日,所有人都在關注水車能不能正常轉動——今天這場實驗,幾乎沒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水車本身。
這場實驗真正的關鍵,在水車兩側的渠岸之上。
——一側,是水車項目民用用途的補充實驗:水力驅動石磨轉動,以研磨麥粒得出麥粉。
相比起灌溉,這水力驅動石磨,才是水車項目民用範疇的重點。
劉榮昨日已經得知,對於以水車為媒介,借用水力驅動石磨研磨麥粉,博望苑的農戶們大都認為,這個自己——和底層農戶沒什麼關係。
但劉榮知道:水力研磨的出現,將極大的降低麥粒研磨成粉的時間和人家成本,從而大大降低這道工序的花費,自己麥粒到麥粉的加工時間。
過去這幾年,關中幾千個石磨,幾乎是每天的白晝都在研磨麥粉,哪怕開足了馬力,也根本無法將關中當年產出的宿麥全部研磨成粉。
這既是加工工具製作難度的局限,也是人力驅動機械的局限。
而宿麥產出無法全部研磨成麥粉,則是加工能力不足,導致的二級生產力不足,從而影響了一級生產力的上升。
——明明地裡已經種出這麼些麥了,你卻無法將麥粒全部加工成麵粉、讓老百姓把種出來的麥吃進肚子裡,可不就是影響了一級生產力的上漲嘛?
在過去,漢家沒有宿麥研磨成粉這項技術——或者說是有初步技術,卻沒人往這方麵去想,百姓隻能直接蒸熟麥粒食用;又因為其過於糟糕的口感,導致其產量無法上漲。
不好吃,種著還費勁,可不就是沒人願意種?
而現在,經過劉榮以監國太子之身、之權,在關中不遺餘力的推廣,三年的時間,宿麥在關中的種植規模已經上來了,產量也相當不錯。
至少對於如今的漢家而言,一畝農田的產出,從曾經的三石多粟,直接變成了三石粟加兩石多麥——陡然翻了將近一番,已經是天佑大漢!
宿麥種出來了,要想使其變成實打實的糧食產量增長,自然就需要將麥粒加工成麥粉。
而水車,便是劉榮為宿麥的加工工藝,所給出的最終解決方案。
不同於人工驅動石磨:水車借水力驅動石磨,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眠不休。
而且人力推磨,是需要消耗時間、力氣的,是需要吃更多的飯、攝入更多的能量,來補充體力的。
水車卻完全不用——隻要水還在流,水車就能一直不停的轉動,從而驅動著和水車動力相連的石磨,也跟著無休止的轉動。
非要說有什麼損耗,那也就是零部件磨損,和日常維護。
相比起人力,不知道省時、省力,甚至省錢不知道多少。
而這對底層百姓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過去,關中雖然能種出來上萬萬石宿麥,但就那麼幾千具石磨,一年到頭能磨出來的麥粉,也就是一兩千萬石;
物以稀為貴——好吃的東西,自然是權貴先吃,剩下的才能流到底層百姓手裡。
可有了水車,關中產出的每一粒宿麥,便都可以加工研磨成麥粉。
而且是以極低的成本加工完成。
一種和宿近乎相同的種植規模、產量的糧食作物,就算無法取代粟米成為唯一主糧,也無疑能和粟米並列,成為漢家的兩大主糧之一。
但前提是:漢家每年能產出上萬萬石麥粉,而非上萬萬石麥粒,卻連其中的三五成都無法加工完成。
簡而言之,水車的出現,將讓漢家的底層農戶,從此可以家家戶戶都吃上麵食。
就算考慮到價格,考慮到粟米更便宜,很多人不舍舍頓頓都吃麵食,也起碼能三天兩頭吃上一頓,改善一下夥食,卻絲毫不覺得肉疼。
第(1/3)頁
第(2/3)頁
再有,便還是那句老話:物以稀為貴。
三年前,劉榮力主糧價平抑一事,通過麥粉麵食這一取代品,徹底打亂了關中當年的糧食市場。
但劉榮能這麼做,是建立在少府過去存了很多年宿麥、少府交到劉榮手裡的宿麥,足以取代奸商們手裡囤積的粟米,來供應整個關中的口糧作為先決條件的。
手握少府十幾二十年的宿麥存貨,尤其還是低價收購的宿麥,劉榮自然是可以大打價格戰,拿著五十錢一石的麥粉,去逼糧商們把粟米的價格降到三十錢每石以下。
可那就是一錘子買賣;
就那幾個月的時間,少府的宿麥存貨,就已經被劉榮敗光了。
要想再複刻一遍當年的操作,劉榮就得從少府內帑儲存的其他粗糧、雜糧中,再憑空變出幾千萬,乃至上萬萬石高性價比的主糧。
劉榮隻是穿越者,並非神仙。
現成的麥粒,劉榮能想辦法將其磨成麥粉,卻沒辦法將其他口感糟糕、營養價值極低的粗糧,變成粟米、麥麵這樣的主糧。
所以在那一年的動蕩之後,關中的糧食市場,其實很快便重新穩定了下來。
——由於麥麵這一多出的第二主糧,少府憑借著關中極為健康的糧食供需關係,將粟米的價格穩定在了四十錢每石。
至於宿麥,也由於麵食的出現,而逐步增長到了和粟米一樣的價格:四十錢每石左右。
至於麥粉,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當年,“發明”出麥粉麵食之後,劉榮衛了推廣宿麥種植,以及麵食,下令少府自掏腰包,給關中各地方郡縣下發了八區精磨石磨。
並行令地方郡縣,以每石五錢左右的使用費用,將石磨借給百姓研磨麥粉。
為了調動地方郡縣的積極性,劉榮更是毫不吝嗇,將農戶繳納給郡縣官府的石磨使用費用,歸類為了地方養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