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朕這個姑母,是不會死心的~”
翌日上午,上林苑博望苑。
身著常袍,頭頂劉氏冠,負手行走在博望苑內的田野之間,劉榮含笑道出如是一語,旋即便悠然發出一聲長歎。
而在劉榮身側,隨駕出行的魏其侯竇嬰,此刻也是麵帶苦笑,搖頭不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整座長安城,似乎便一夜之間接受了這個客觀現實。
——館陶主劉嫖,非要做漢天子的丈母娘不可!
當然,劉嫖再怎麼喪心病狂,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的親弟弟、女兒的親舅舅;
自然而然,劉嫖便盯上了皇帝弟弟:孝景皇帝劉啟的兒子,也就是天子啟之後的下一代漢天子。
甚至早在太宗孝文皇帝屍骨未寒、國喪未罷,先孝景皇帝才剛即位,屁股都還沒在禦榻上坐熱的時候,劉嫖便‘高瞻遠矚’的找到了彼時的栗姬,如今的栗太後。
也就是從那一次時起,整座長安城,都默認了兩件事。
其一:彼時的諸位公子,無論是誰住進太子宮,都必然躲不過‘迎娶堂邑侯之女’的命運。
其二:除非接受劉嫖政治聯姻的邀請,否則,即便身為皇長子,劉榮也很難順利坐上儲君之位。
甚至即便做了漢家的太子儲君,也絕不可能順風順水,熬到天子啟宮車晏駕的那一天。
後來的一切,也算是側麵印證了這種看法。
——在母親栗姬嚴詞拒絕劉嫖後,劉榮僅僅隻是出麵維護了自己,與東宮竇老太後之間的關係。
至於姑母劉嫖,劉榮彆說是‘侄兒肯定娶阿嬌’之類的畫大餅——就連些許黃白之物、錢金之利,都沒讓劉嫖占到自己半點便宜。
於是,劉嫖便開始上躥下跳,反複作妖,不知搞出了多少亂子。
在平抑糧價一事上,暗下給劉榮使絆子啊~
光明正大的和當時的綺蘭殿——即大王美人:王娡及皇十子劉彘母子眉來眼去,作勢要支持皇十子爭儲奪嫡啊~
乃至於孝景皇帝後三年,劉榮太子監國,更是不知同這位姑母交了多少次手。
可以說,如今的劉榮——如今這個手腕老練,少年老成的天子榮,三成是穿越者的遠見卓識、先見之明;
三成是先孝景皇帝言傳身教,悉心培養;
剩下四成,便基本都是館陶主劉嫖‘陪練’,給劉榮練出來的。
朝堂的政策可能有哪方麵的漏洞、弊端,可能會被哪些人利用,會對宗廟、社稷造成怎樣的負麵影響?
這諸多命題,都由過去幾年的劉嫖親自作出示範,給劉榮上了一堂又一堂寶貴的政治課。
也確實如七年前,長安坊間所說的那樣:沒有娶阿嬌,劉榮還真就是即便做了太子儲君,也沒有順風順水熬到先孝景皇帝駕崩。
或者應該說:僅僅隻是拒絕了這門親事,便為劉榮招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阻礙,並讓劉榮失去了許多原本可以爭取,甚至可以直接擁有的政治資源。
關於此事,劉榮也聽到過不少流言蜚語。
有人說,劉榮秉承了漢家曆代先皇的光榮傳統,擁有著與普羅大眾不甚相同的性取向;
也有人說,劉榮純純就是年少無知,看不透這個中厲害,年少輕狂犯了病,隻能咬碎牙齒和血吞,為自己年輕時的錯誤買單。
甚至還有人因此,而將劉嫖的寶貝女兒:阿嬌翁主,傳承了身高丈二,虎背熊腰,赤麵獠牙的在世女魔頭……
可但凡是有點腦子,並對劉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劉榮真正從父祖身上繼承下來的特質,是無的不放矢,無兔不撒鷹。
——能讓劉榮接受如此龐大的政治資源損失,以及如此重大的政治隱患、風險,也非要拒絕這門親事的,隻有兩種情況。
其一:接受這門親事,對劉榮帶來的損失、隱患更大!
所以,劉榮遵循‘兩相全害,取其輕者’的自然法則,從兩個都很糟糕的選擇中,選了一個相對沒那麼糟糕、損失相對較少,也相對更容易接受的那一個。
這一說法,得到了朝堂內外的廣泛認同。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劉榮之所以拒絕這門親事,是為了避免漢家自呂太後之後,再出現一個輩分高,權力大,且有能力對漢天子予取予求的女性。
尤其考慮到劉嫖還不是外姓,而是劉氏宗親,這個隱患的重要程度,似乎確實比得罪劉嫖來的更大。
再者,作為一個身處封建時代的女性政治人物,劉嫖的政治地位,幾乎是完全源自同東宮竇太後的血脈關係,以及在竇老太後心中的無上地位、與竇老太後的親密關係。
換而言之:真正讓劉榮擔憂的,並非是劉嫖憑借皇後女兒,成為又一個禍害漢家的女強人;
第(1/3)頁
第(2/3)頁
而是劉嫖與東宮竇老太後,以及整個竇氏外戚一族的牽絆,很可能使得本就龐大、強盛的竇氏外戚一族,因為劉嫖的存在,而與阿嬌皇後形成緊密的政治同盟關係。
眾所周知,漢家的天子絕不會接受同一個家族,出現第二位太後。
先孝景皇帝的原配,如今避居桂宮的故薄皇後,便是這一事實的有力佐證。
自然,不允許‘一門二後’的漢天子,也絕不會允許一個已經擁有太後的外戚家族,同第二個可能成為太後的女人,如皇後、太子妃等走的太近。
很顯然,阿嬌翁主與東宮竇老太後,無論是親緣還是情感,都走的太近了些;
所以,為了壓製已經足夠強大——甚至過分強大的竇氏外戚一族,避免竇氏在竇太皇太後之後,再與一位準太後搭上關係,劉榮不願意娶阿嬌翁主為妻,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事了。
這一套說辭有理有據,邏輯嚴謹,幾乎成為了朝堂內外的共識。
當然,也有極少部分人,偏向於第二種可能性。
即:在劉榮看來,迎娶阿嬌翁主為自己帶來的利益,沒有拒絕阿嬌翁主帶來的利益大。
所以,為了追求更大的政治利益,劉榮選擇拒絕這門親事。
這,便是兩相全利,取其大者。
相較於絕大多數人認同的‘兩害取其輕’,這個說法就顯得多少有些沒有說服力了。
——拒絕這門親事,能為劉榮帶來什麼利益?
尤其這個利益,居然比同館陶公主政治聯姻,從而穩住東宮太後還要更大?
怎麼可能嘛~
對於一個年富力強,卻根基尚淺的青年天子,還有什麼事,是比穩住東宮太後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