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帳外,風聲愈急,卷起旌旗千層。
中軍帳內,燈火搖曳,照的眾人的身形飄忽難定。
孫傳庭低垂著頭,站在沙盤的前方,用手按著沙盤的邊緣。
他的臉有大半都被隱藏在陰影之中,讓人難以看清臉上的表情。
陳望保持著行禮的姿勢,朝向著孫傳庭,等待著孫傳庭的回應。
虎大威和方國安兩人目視著孫傳庭,等待著孫傳庭的軍令。
蕭慎鼎、鄭嘉棟兩人神色陰鬱,愁眉不展,等待著孫傳庭的決斷。
大帳之中,沉寂的可怕。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的時間,中軍帳內的燈火好像都黯淡了許多。
而孫傳庭也終於是在最後抬起了頭來。
孫傳庭抬頭的動作,將眾人的目光全都拉攏了過來,彙聚在了他的臉上。
孫傳庭的神色疲憊,眉宇之間再不見昔日的銳氣。
眼見著滿目的瘡痍,眼見著機會的渺茫,眼見著國勢的衰弱。
所有的一切,都讓孫傳庭感覺越發的疲憊。
孫傳庭緩緩開口,直起了身軀,目光從身前一眾軍將的身上緩緩掃過,逐漸的變得堅定了起來。
最後目光停留在了陳望的身上。
看著陳望挺拔的身姿,孫傳庭的神色複雜。
勤王之役前,隻在陝西、湖廣、河南千裡之地轉戰的陳望,能夠稱的上是一名合格的總兵,能力可以節製一鎮,但是也僅僅是節製一鎮。
不過現如今的陳望,眼光卻是不再僅僅局限一地一城,統籌安排皆屬一流,行軍布陣井然有序,有大將之風。
勤王之役時,他就有意提點陳望,將自己對於戰陣的研究,調兵遣將、指揮陣鬥的本事都教給了陳望。
很多時候,陳望擔任的是他副手的職責。
“回師宿州,確實是眼下最好的辦法……”
陳望想出的辦法,確實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糧道被斷,大軍不過九日之糧。
欠餉日久,又經斷糧,遭遇四麵圍困,處於絕地之中,稍有不慎便有傾覆之險。
此時當機立斷,立刻回師撤援,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隻是……
時局至此……
如何能撤……
他們一撤,鳳陽城內的明軍便真如甕中之鱉,釜中遊魚。
如今東南地方內亂不休,張獻忠乘勢進入江西一帶。
天災本就不斷,民怨本就積壓許久,兵禍戰端一起,江西因此爆發了大規模民變。
此前南直隸的戰事使得朝廷下詔,詔發東南諸省之兵馳援南直隸。
江西大量的戰兵因此被抽調,餘下的衛所兵多不堪戰,對於民變根本無能為力,隻能龜縮在城池衛所之中。
很多城池甚至被起義軍打破,江西省內到處都是風聲鶴唳,官紳地主們隻能編練團練,勉強聯盟自保。
如今江西北部已是遍地烽火,戰亂不休。
張獻忠一路南下,經由多地進入江西。
這一次的張獻忠,不再如同之前一般燒殺搶掠,而是開始消防萬民軍的舉動。
開倉放糧,高舉義旗,打出了均田免糧,蕩平中土,剪除貪官汙吏的口號。
張獻忠以本部精騎為主力,遍練了大量的步卒。
不再如同之前一般快速的流竄,而是開始有序的行軍。
在轉進的路途之上,大量因為天災人禍失去了土地、沒有了生計的百姓相繼加入了張獻忠的部隊之中。
而同時江西各地的義軍,也不約而同向著此時風頭正盛的張獻忠靠攏。
前不久從江西傳來消息,左良玉、羅汝才在九江與張獻忠所部爆發大戰。
左良玉、羅汝才合兵一萬七千人一路追擊,先是在九江西部小勝了一陣,而後一路追擊至九江城外。
不曾想,就在九江城外,張獻忠突然下令回師返戰。
張獻忠親領精騎衝陣,追擊的明軍前鋒猝不及防之下土崩瓦解,作為前鋒統領的參將汪雲鳳被陣斬。
追擊的前鋒受挫之後,一般的情況應該是觀察敵情,然後整軍再行追擊。
但是前鋒之後,領兵卻是羅汝才。
羅汝才對於張獻忠,可謂是深仇大恨。
張獻忠逃竄入川,將羅汝才當做誘餌引誘明軍,羅汝才麾下的部隊因此損兵折將眾多。
甚至於羅汝才的叔父羅戴恩都在亂戰之中戰死。
最後羅汝才被明軍在四川圍死在深山老林之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羅汝才最後選擇了投降,接受了楊嗣昌所有的招安要求,隻提出了一點要求。
招安之後,要獨領一營,加入追剿張獻忠的序列之中。
羅汝才本來也是在收攏潰兵,想要重新整兵之後再行追擊。
但是卻好巧不巧,在亂軍之中望見了張獻忠的大纛。
仇人見麵,自是分外眼紅。
羅汝才發了狠,當下命令全軍披甲,而後更是親領甲騎衝鋒,向著張獻忠殺去。
張獻忠的本意是因為九江臨近,趁機擊潰追擊的明軍前鋒,好能安然越過九江城繼續南下。
卻不曾想,羅汝才不管不顧,竟然殺將上來。
而這個時候,張獻忠自然也是不能退讓。
一旦退讓,恐怕會引起連鎖反應,被羅汝才帶領的騎兵一舉衝潰。
張獻忠因此硬著頭皮迎戰。
而後局部的戰鬥逐漸擴大,雙方的後續增援也都趕到,局勢越發的混亂。
一場惡戰就此在九江城下爆發。
張獻忠麾下的部隊,一路東進,雖然也頗為疲憊,但是補給充足,也算是勉強能夠保持軍隊的溫飽。
從各地附從而來隨軍的百姓,為軍隊運輸輜重,擔負盔甲兵器,因此張獻忠麾下部隊的戰兵體能自然是保存的不差。
反觀明軍,人數本就處於劣勢,而且連日趕路之下補給短缺,軍中缺衣少食,早已經是疲憊不堪。
左良玉和羅汝才兩人麾下的部隊也不能算是精銳。
羅猴山一戰,左良玉麾下的精銳折損大半,後續又曆經多戰,折損良多。
如今左良玉麾下的部隊新舊參半,曾經從昌平帶來的邊塞老卒,如今更是不過千人。
羅汝才本來麾下有一支精兵,但是在明軍連番的圍剿也是傷亡大半,雖說後續新練了一營的兵馬,但是真正的嫡係還是當初投降之時帶領的千餘精騎。
九江城下的大戰,最終以張獻忠大獲全勝而告終。
當戰場的天枰傾斜之後,左良玉眼見事不可為,帶領嫡係兵馬撤離了戰場。
羅汝才眼見與張獻忠的距離越來越遠,湧來的敵軍也越來越多,也隻能是無奈放棄。
東南的局勢,越發的惡劣。
張獻忠如今縱橫江西,無人能製,掀起軒然大波。
而此時若是他們撤離鳳陽,鳳陽的明軍將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鳳陽明軍如果被殲滅,不僅會導致整個南直隸在不久的將來都會陷於敵手,還會導致左良玉的失控。
左良玉如今之所以還願意聽令,很大程度都是因為侯詢的命令,以及對於張獻忠的仇恨。
九江一戰,左良玉兵敗之後便開始徘徊不前,不肯儘心討伐。
侯詢若死,左良玉隻怕是會不管張獻忠,而是專心經營麾下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