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去年大概出欄了3.7萬頭生豬。
這個數字如果是對個人來說,聽起來其實數量蠻多的,但這個可是阿根廷一年的消費量。
這讓他想起一個前世的新聞,就是新華夏最大的特區城市,加上流動的常住人口,大概有1800萬人,比現在的阿根廷少一些,一年大概要吃掉660萬頭豬,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何況阿根廷目前的生豬出欄主要分布於相對貧困的國內的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那裡沒有太多的草場,豬肉成為這些地區肉製品的主要供應商,牛肉替代品。
而這3.7萬頭豬,相比於去年國內飼養的2000萬頭牛確實不值得一提,對於大部分貧窮的阿根廷人來說,其實很大概率吃不起肉,不管是牛肉還是羊肉,都是比較奢侈的,雞肉價格相對好一些。
對現在大部分鄉村的底層的平民來說,養的牛羊一般要拿來出售,是舍不得吃掉的,換成麵包,才可以勉強生活下去,有的就是農場打工的。
城市裡的人會好一些,但有限。
而且阿根廷大部分牛肉也是出口到其他國家,換成外彙之類的,反倒是本國居民很難消費的起。
這樣的情況到了70年代以後,阿根廷大部分地區的肉類供應增加,牛羊肉價格才下跌,大部分居民才消費的起,但也十分有限。
現在的拉美主要國家中,以巴西和墨西哥兩個國家養豬數量最多。
隻不過跟阿根廷一樣,這些豬肉的口感也不敢恭維,甚至美國佬也養了非常多的豬,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難吃。
在美洲一些國家,有的甚至把雞肉和豬肉視為下層貧民的食物,像後世的美國黑人就一直把炸雞和西瓜視為一種歧視。
但雞肉畢竟比豬肉好吃太多,所以現在阿根廷肉雞的產量也超過豬肉數十倍。
7月12日,布蘭卡市一次常規市政廳會議,
會議上,聖赫塞跟文官們發了一項重要提議。
“我提議以布蘭卡市國營資產委員會的名義,建設生豬養殖基地還有種豬繁殖基地,還有養豬技術中心,未來在布蘭卡市周邊建立20個左右年出欄1萬頭生豬的養殖場。”
“當然第一步就是聯合周邊的養殖公司,”
“同時建立生豬合作社,招募周邊農民,用於發展我們的養豬事業。“
養豬其實是以布蘭卡市養殖公司和陽光農業合作的,但跟國營資產委員會也要成立新的養殖公司,進行一致同意協商。
聖赫塞把養豬視為一種事業,說的比較重視。
“市長先生,發展種大豆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要養豬呢?養牛養羊養雞也可以啊,我們無法理解。”
一名年輕的文官在跟周圍的幾個同事討論後,舉手示意,他是國營資產委員會的一名新人,剛入職不久。
養殖業並不比種植業,無法短時間快速擴大,500頭種豬還隻是部分基礎,要完全發揮潛力其實要個兩三年時間,所以也是他的一個嘗試。
聖赫塞點了點頭,表示讚賞。
他並不希望布蘭卡市成為他的一言堂,很多重要的事情他都希望是大部分布蘭卡市人都應該知道的。
“等會我統一回答,你們有問題繼續說下。”
“對的,市長先生,聽說豬肉並不好吃,我們這裡有足夠多的牛肉和羊肉,為什麼要養那種生豬呢。”
另一個資深官員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