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崇政殿,氣氛無比壓抑。
驟然出現的慘敗軍報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就在前不久,北伐大軍連克數城、景軍節節敗退的捷報讓滿朝文武歡呼雀躍,僅僅過去大半個月,捷報就變成了噩耗,而且還是如此慘烈的潰敗。
或許這些站在雲端上的大人物,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那些戰死的英魂而傷感,但他們至少知道四萬餘精兵象征的意義。
哪怕是齊景這樣的大國,這樣的損失也會傷及元氣。
雍丘之戰,景軍同樣陣亡數萬主力兵馬,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再無當初的霸道驕橫,隻能老老實實地固守防線。
現在輪到大齊品嘗這樣的苦果。
在等待一眾大臣入宮的時候,李宗本心中的怒意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無儘的惶恐。
很難用言語形容他此刻的心情,就好像一個不通水性的人突然置身於一望無際的汪洋之中。
唯有遮天蔽日的絕望。
眼下他已經沒有心思去考慮這場敗仗會對他的威望造成怎樣的打擊,此番北伐幾乎是他一力決斷,明明蕭望之和陸沉都奏請他謹慎考慮,但他仍舊一意孤行,最終釀成這樣的慘敗。
他當然可以將罪名推到韓忠傑身上,反正具體的指揮是由韓忠傑完成,問題在於現在這件事並不重要。
正如李適之所言,在北伐大軍慘敗的當下,要如何應對景軍下一步的反撲?
李宗本看向殿內諸位重臣,沉痛地說道:“眾卿家,北伐大軍遭此慘敗,接下來該如處置?”
平心而論,他不想做出這般姿態,實在是有損天子威儀,然而他如果不開這個口,恐怕殿內的沉寂會一直持續下去。
兩位宰相對視一眼,神情都十分凝重。
這場大敗來得太過突然,朝野上下沒有絲毫準備。
他們曾經想過戰事可能會出現不順的情況,畢竟景軍的底蘊仍在,齊軍前期的優勢不能決定最終的結果,可是誰能想到朝夕之間天翻地覆,韓忠傑居然一戰丟掉大齊這幾年好不容易攢下的所有優勢?
殿內凝滯的氣氛讓人難以呼吸。
永定侯、軍務大臣、京軍武威大營主帥張旭開口說道:“陛下,考城之敗損兵折將,局勢對我朝已經十分不利。現今當命西路軍全線收縮,固守各處要衝,以免景軍順勢南下。與此同時,定州都督府這一次養精蓄銳,隻要山陽郡公陸沉穩住東線,想來景軍不敢倉促南下。”
李宗本毫不意外聽到了那個年輕人的名字,不由得神情複雜地看向張旭。
這個人和韓忠傑不同,雖說之前半年他站在天子這邊,幫韓忠傑壓製住蕭望之,但他本心是為大局著想,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
故而此刻他才能無所顧忌地說起陸沉。
李宗本忽然覺得心裡一陣絞痛,隻覺得十分諷刺。
他為何要決意北伐?為何要讓韓忠傑掛帥?
誠然是因為景國太子暴亡繼而陷入內亂,根源卻是想樹立韓忠傑在軍中的威望,以便給將來削弱陸沉的權柄打下紮實的基礎。
隻是隨著韓忠傑戰敗,陸沉以及他麾下的定州軍忽然變成了救命稻草。
兜兜轉轉,又繞到那個年輕人身上。
這一刻李宗本感覺自己就像戲台上的醜角,殿內諸位重臣仿佛台下的看客。
他的視線落在蕭望之身上,很是艱難地問道:“榮國公可有良策?”
群臣心思各異。
這半年來他們幾乎是親眼目睹蕭望之如何一步步被架空,雖有國公之爵、首席軍務大臣之職,在軍事院說話的分量卻比不上深受天子寵信的韓忠傑。
以至於很多人都快忘了這位榮國公戍守邊疆十餘年,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直到此時此刻,當北伐大軍一敗塗地、群臣束手無策的時候,李宗本終於想起一件事,和張旭等人相比,蕭望之才是真正將景軍拒之門外的中流砥柱、國之乾城。
成為群臣視線焦點的蕭望之,並未立刻回答天子的問題,反而陷入了思考。
若是換做以往,天子肯定會心生不悅,但此刻他甚至沒有出言催促,隻是安靜地等待著。
麵對這樣難得一見的場麵,站在最下方的李景達神情冰冷。
他心裡並無幸災樂禍的情緒。
或許當年的李景達會冷嘲熱諷,但是經曆過邊疆戰火的鐵與血,他親眼看著蕭望之是怎樣被這繁華京城的人心鬼蜮纏住腳步、現在又突然成為天子眼中的救星,他不認為值得幸災樂禍,相反心裡隻有濃鬱到無法化解的悲涼。
的確,天子的態度出現這麼大的變化,讓九五之尊顯得十分可笑,可是李景達寧願看不到這樣解氣的場麵。
在邊疆那兩年,他無數次目睹大齊兒郎為了身後的家園,與凶狠的敵人同歸於儘。
這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