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內容為:貫休十八應真圖,文中斯彆開生麵。形狀奇怪夙所稱,耳熟聞之目新見。蒼鱗若龍若非龍,擎爪來聞法以現。第一。巨樹坐椸缽多羅,鴉鵲來餐香積飯。第二。飄然白鶴駕以降,屈眴七條披已慣。第三。數珠在手。第四。把明珠。第五。自搖箑其貌顢頇。第六。端立左鈴而右杵。第七。扶童者迵顧彼崖。第八。是皆渡海履水物。水物猙獰名不辨。拍持具葉。第九。促舍漢。第十。白澤曳輪坐以晏。彆有袖手乘騫槎。第十一。相參法喜作佳伴。據石入定若無人。第十二。牛哀跪伏如貓豢,傍見共諮二大士,其一默坐。第十三。一持扇。第十四。似步而迥更迥,第十五。臃腫披緇目光炫。第十六。跏趺相對談二禪。雲空。第十七。雲色。第十八。色空幻,是為不二法之宗。繡居士說法編,向曾韻統考同文。位號次第訂梵漢。莆田愚者不羈士。傳神何礙後前舛。長歌笑我尚拘墟。山陰訝似鏡中按。
整篇大概意思就是,形狀奇怪夙所稱,耳熟聞之目新見的意思,就是乾隆皇帝對畫中羅漢奇特的形象讚歎不已,這些羅漢的形象他早有耳聞,今日親眼所見,更覺新奇。
“蒼鱗若龍若非龍,擎爪來聞法以現。第一”,乾隆皇帝首先描繪了第一位羅漢的坐騎,一種似龍非龍的蒼鱗怪獸,它躬身作揖,仿佛在聆聽佛法。
“據樹坐椸缽多羅,鴉鵲來餐香積飯。第二”,第二位羅漢則端坐於樹下,缽中盛滿香積飯,引來鴉鵲爭相啄食,畫麵生動有趣。
“飄然白鶴駕以降,屈眴七條披已慣。第三”,第三位羅漢乘著白鶴翩然而至,仙風道骨,衣袂飄飄。
“數珠在手。第四”,第四位羅漢手持念珠,默默誦經,神情專注。
“把明珠。第五”,第五位羅漢則手握明珠,象征著智慧與光明。
“自搖箑其貌顢頇。第六”,第六位羅漢手搖蒲扇,神態悠閒自得。
“端立左鈴而右杵。第七”,第七位羅漢手持法器,莊嚴肅穆。
“扶童者迵顧彼崖。第八”,第八位羅漢身旁有童子跟隨,他回首遠眺,若有所思。
第(2/3)頁
第(3/3)頁
“是皆渡海履水物。水物猙獰名不辨。拍持具葉。第九”,第九位羅漢的坐騎奇特,似是水中怪獸,形態猙獰,難以辨認。
“促舍漢。第十”,第十位羅漢步履匆匆,似乎在趕路。
“白澤曳輪坐以晏。彆有袖手乘騫槎。第十一”,第十一位羅漢乘坐白澤拉的車,悠然自得。
“相參法喜作佳伴。據石入定若無人。第十二”,第十二位羅漢靜坐入定,仿佛與世隔絕。
“牛哀跪伏如貓豢,傍見共諮二大士,其一默坐。第十三”,第十三位羅漢身旁有一頭牛溫順地跪臥,遠處兩位大士正在交談。
“一持扇。第十四”,第十四位羅漢手持蒲扇,神情安詳。
“似步而迥更迥,第十五”,第十五位羅漢緩步而行,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臃腫披緇目光炫。第十六”,第十六位羅漢身披袈裟,目光炯炯。
“跏趺相對談二禪。雲空。第十七”,第十七位羅漢與另一位羅漢相對而坐,談論禪理。
“雲色。第十八”,第十八位羅漢則關注著雲彩的變幻。
“色空幻,是為不二法之宗。繡居士說法編,向曾韻統考同文。位號次第訂梵漢。莆田愚者不羈士。傳神何礙後前舛。長歌笑我尚拘墟。山陰訝似鏡中按。”
乾隆皇帝對畫中羅漢的形象和意境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並引用了相關的佛經和典故。題跋的最後是乾隆皇帝的落款和印章,表明了這幅畫作的珍貴性和曆史價值:乾隆乙巳(1785)仲秋,禦題。印文:古稀天子、猶日孜孜。
此外,卷上還有諸多藏印,分彆是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秘殿新編、珠林複位、乾清宮鑒藏寶、垂露、乾隆禦覽之寶、菑畬經訓、成性存存,古稀天子、壽、意在筆先、天地為師、落紙雲煙、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壐、宜子孫、幾席有餘香、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乾清宮寶顒琰、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
畫作上的眾多藏印,記錄了這幅畫作的流傳曆程,也體現了它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重要地位。這些印章見證了這幅畫作的流傳和珍藏曆史,也彰顯了其在宮廷收藏中的重要地位。
“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手卷!”陳陽倒吸一口涼氣,小鬼子舍得拿好東西出來了?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