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到銀子了怎麼辦自然是改善生活。”
“諸如購買更好的柴米油鹽,穿更好的衣服,吃沒吃過的,這就會促進商鋪和貨品的發展,朝廷在這整個過程中也會收到商稅。”
“商稅多了怎麼辦那自然是修橋補路、修繕水利、縣學等,改善百姓們的生活環境。”
“由此整個過程便成了一個循環,所以說隻有商業的發展才會帶動各行各業,才會讓百姓富有起來,才會讓大明富起來,繼而強盛起來。”
說到這裡,席端樊停頓了一下,看著眾人,似乎是在看眾人有沒有理解自己的闡述。
眾人眉頭緊皺,眼中滿是思索之色,他們雖然沒有徹底捋清楚,但直覺告訴他們,席端樊的這個言論是對的。
可偏偏這個時候有人唱反調,高聲道:“席先生,你這不對吧,你這前提是,畝產增加或者耕地效率提高,空出更多的百姓,以發展手工業,繼而帶動商業。
可目前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突破,所以你這這種假設不成立。”
“哎……”
聽著質問,席端樊歎了口氣。
這群人真的是食古不化,一點的舉一反三的能力都沒有。
想了想後,席端樊繼續道:“剛才的那一種是正常的趨勢,但這種正常來說不可能達成。
因為曆朝曆代都是重農抑商,雖然設置了各種類似司農司這樣的農業部院,但諸位想一想這個部院的本質是什麼
是掌管、督促、勉勵,所以又叫做勸課農桑,是管理性質,而非農業研究院的研究性質的。
這種情況,你讓農業技術怎麼提升更彆提被抑製的工商業了。
但在曆朝曆代中,宋朝卻是一個例外,雖然也是重農抑商,但相對其他朝代好太多了,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首先,商業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商業活動和產業活動是相互依存的,會增加了商品的生產、銷售和交換,
繼而提供更多的工作的機會,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其次,技術的引進和創新,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商人需要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這裡的生產效率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工具,諸如招商工業研究院內研究的各項器械,工業研究院再大,也隻是一個院,數百上千號人。
可若是百姓們看到這其中的利益,那就會自主研發,各種器械就會如雨後春筍冒出,
然後被工業研究院進一步的開發,節省工業研究院的研究時間。
所以,史官又評價說宋朝的經濟、文化、技術是曆朝之最!”
“在下這麼說,諸位能明白嗎”
“明白是明白了,但卻是有一個問題,朝廷開放商事倒是可以,但百姓沒銀子來購買。
光靠手工業的那點工錢和售賣糧食的收入,也隻能解決溫飽,根本就不會去大筆消費。
都不購買,還怎麼推動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