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卿,你先看看,然後給大家說說王守仁這份奏疏的大致意思!”
“臣遵旨!”
劉宗周接過奏疏迅速的掃視著,越看臉色越是震驚,臉上也閃現絲絲的興奮之色,而後又翻看了幾本夾著便簽的書籍,看到了相關的記載。
他是禮部尚書,在文玩上是有一些造詣的,自然能看著奏疏和書籍的真假了。
微微停頓了幾息後,整理了大致思路後,劉宗周看向群臣:“諸位,陽明先生的這份奏疏大致分為四點,
第一點他認為孩童教育的目的不是高深學識,而是啟蒙,用‘致良知’來然讓孩子‘明人倫’,教導孩子向善。
用‘知行合一’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禮義廉恥在生活中的表現,品格才是孩童教育最重要的。
第二點,陽明先生認為傳統的教育隻重視文學,忽略了其他,應當注重孩童的多方麵教導。
諸如詩歌、禮樂、各項類似風卷雲湧(蹴鞠)、穿雲抓日(拳擊)、泛遊仙洲(遊泳)運動等等。
詩歌可以陶冶情操、培養性情,運動可以強身健體。
第(2/3)頁
第(3/3)頁
第三點,陽明先生認為‘嬰兒在母腹時隻是純氣,有何知識?出胎後方始能啼,既後能笑,又既而後能識認其父母兄弟,......卒乃天下之事無不可能’
大致意思是孩童不是成人,必須依照孩童的心智發展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一味的灌輸高深思想會讓孩童產生厭學想法,導致工作事倍功半。
第四點,陽明先生認為孩子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應該認識到他們的長處,並加以培養,讓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有所成就。
同時也要想辦法密彌補他們的短處,達到全麵的發展。”
群臣凝神靜聽,仔細思索著陽明先生這份奏疏的四點建議,先是點頭而後又是搖頭,臉上是敬佩與可惜之色來回變換著。
點頭的是這四點建議,每一條都可以說是醍醐灌頂的存在,搖頭是因為建議雖然好,但卻是無法實行。
敬佩的是陽明先生的遠見和格局,可惜的是生不逢時,偏偏是在孝宗之後才在龍場悟道的,遇見了武宗、世宗。
武宗是什麼人?好好的皇宮不住,非得建了個豹房,供他日夜淫樂;
寵信太監,以至於太監專權,禍亂朝政;
好好的皇帝不當,非得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自封大慶法王、沙吉·敖蘭、蘇萊曼國王等等。
大明那麼多美女他不愛,偏愛他人之妻,一個還不算,還弄了五六個之多,後宮那麼多連個子嗣都沒有,卻是將皇位傳給了堂弟(嘉靖皇帝)。
年紀不大,卻收了二十七名義子,
在位十六年,就沒好好乾過一件人事兒,能采用王陽明的這份奏疏那才叫奇了怪了,也難怪他們沒有看見、知曉這份奏疏了。
/body/ht
第(3/3)頁
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