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現在正處在新一輪溫寒變的過渡期……”
“氣溫比之隋唐時期已經涼了許多……”
“隨著時間流逝,最多不過百年,將會徹底進入寒冷期。”
“漢朝時期的極端天氣就會頻頻出現……”
“陛下可以找人翻找一下史書,定然可以從蛛絲馬跡裡,看出這種變化。”
朱元璋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自然不會如此輕易,就相信陳景恪的話。
可陳景恪一直以來的表現,也讓他不敢無視。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
那大明的運氣也不好啊。
陳景恪嚴肅的道:“但大明麵臨的局勢,比漢朝還要惡劣無數倍。”
“我們的人口比漢朝時更多,負擔也就更大。”
“漢朝時期因為王景的治理,黃河水患還沒有那麼嚴重。”
“所以,臣以為有些事情,必須提前布局。”
朱雄英也是一臉凝重,他已經徹底相信了陳景恪的話。
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有懷疑過是假的。
朱元璋久久不語,感情上他比較傾向於相信陳景恪的推理。
可理智告訴他,證據還不夠。
主要是周期太短了,很難說是周期變化,還是異常氣候。
陳景恪也知道自己的證據不足,但沒辦法啊,他總不能說自己是穿越者吧?
華夏曆史確實足夠長,可秦朝時期那幾場大變故,幾乎將先秦史書毀滅的七七八八。
他隻能拿漢朝之後的史書記載當證據。
咦,不對,好像還有個東西可以作為證據。
他連忙補充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情,可以用來佐證溫寒變,且可以查到先秦時期的相關記錄。”
朱元璋問道:“哦,何事?”
陳景恪說道:“犀牛和大象……這兩種動物,喜歡生活在溫度高的地區……”
“陛下可以翻一下史書,漢朝時期中原地區,關於大象的記載就比較少。”
“這是因為寒冷期,大象和犀牛南遷了。”
“隋唐時期溫暖期到來,大象和犀牛再次北上。”
“在關中乃至山東河南地區,都發現過野生的犀牛和大象。”
“宋朝關於大象犀牛的記載更多,淮水流域生活著大批的野生象群和犀牛。”
“現在,犀牛和大象的活動區域,已經南遷到了荊襄一帶。”
“而且隨著氣候變冷,還會進一步南遷,最終退縮到雲南一帶。”
“陛下可以查找先秦的史料,看看哪個時期關於大象犀牛的記載很多,大概率就是溫暖期。”
“鮮有這兩種動物的記載,就說明是寒冷期……”
“如果我沒猜錯,這種突然變少和突然增多,間隔的時間應該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間。”
雖然寒冷期到來,並不是所有大象和犀牛都能遷走。
但殘留的那些,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殺光。
所以,寒冷期中原王朝對這兩種生物的記載,相對比少上許多。
朱元璋腦海裡頓時浮出一篇文章,《孟子·滕文公》: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這說明,當時中原地區生活有虎豹和犀牛大象的。
而且定然是數量很多,百姓飽受其害。
否則不會因為驅趕,就‘天下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