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景恪說的規律是真的,那通過大象和犀牛出現在史書裡的頻率,確實可以判斷溫寒變的真實性。
不過他並沒有說信還是不信,而是問道:
“還有嗎?”
陳景恪搖搖頭:“暫時隻能想到這麼多,如果再發現彆的證據,我會稟明陛下的。”
朱元璋點點頭,忽然說道:“你還是沒有解釋,為何河套地區不能種樹。”
“就算溫寒變是真的,和那裡種樹又有什麼關係?”
陳景恪一想確實如此,他對小冰河氣候的介紹遠遠不足。
於是就拿起筆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說道:
“溫暖期,氣候會整體變暖,降水線也會往西北方向移動……”
“大概就是在這裡……晉陝和河套的雨水會增多。”
“寒冷期,氣候整體變冷,北方尤其明顯……”
“而降水線也會向東南退縮,大概是在這裡……”
他又畫了一條虛線:
“臣並不知道具體的線在哪裡,這隻是大致畫的,給陛下做個參考。”
朱元璋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陳景恪繼續說道:“寒冷期,降水線向東南移動,晉陝和河套地區降雨減少。”
“天氣變冷本就不利於草木生長,加上雨水不足,就更難以存活了。”
朱雄英撓了撓頭,疑惑的道:“漢朝是寒冷期,為何河套就水草豐美。”
“唐朝是溫暖期,開始荒漠化了呢?”
朱元璋心中讚許不已,果然不愧是咱的乖孫啊,就是聰明。
陳景恪也有點意外,這小夥子腦子很靈活啊。
“草木能保土保水……”
朱元璋和朱雄英都麵露疑惑,保土他們知道,保水是什麼意思?
陳景恪頓了一下,解釋道:“打個比方,天上下了十份雨。”
“森林可以吸納七成的水,草原可以吸納五成……”
“到了乾旱時期,草木就可以依靠,事先儲備的水份存活下來。”
“漢朝時期,河套還是草原,晉陝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
“所以,即便當時是寒冷期,這兩地依然能保持不變。”
“而到了唐朝,因為無節製的砍伐、墾荒、放牧。”
“晉陝和河套地區的草木大麵積消失,導致土地裸露……”
“沒有了草木,天上下十份雨,有九份都流走了。”
“而且這些流走的水,還裹挾大量的泥沙。”
“剩下的一份水,太陽一曬也就沒了。”
“唐宋時期,即便土地荒漠化,河套依然是重要的產馬地和農墾區。”
“單純是因為降雨量足夠,再加上還能從黃河引水灌溉。”
“可是到了寒冷期,降雨減少,土地荒漠化嚴重,又沒有儲水的能力……”
“基本上很難種植草木了。”
朱雄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說白了,一切都是因為人在破壞。
漢朝時期,河套地區人還比較少,草木沒有遭到破壞。
隋唐時期大量遷徙百姓過去,草木就被破壞了。
現在恰好趕上寒冷期,就很難種活草木了。
陳景恪等了一會兒,見他們沒有再提出疑問,才繼續說道:
“現在河套和晉陝地區,還有不少草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