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愁的人則是認為,國朝剛剛建立,並不是那麼穩固。
遠未到刀柄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啊。
但也有一些人,卻選擇了默然不語。
比如李善長,作為創業老戰友,他根本就不信朱元璋的鬼話。
什麼大明不需要那麼多的軍隊。
這話要是朱標說……就算朱雄英說,都沒有可信度。
削兵?誰信誰就是傻子。
上位肯定在打什麼主意,很可能是意識到軍戶製的缺陷了,想要改正。
但又不好意思說,才用了這麼個借口。
等著吧,後邊肯定還會有動作的。
算了,我還是彆參與了。
等徐達、傅有德、藍玉這些人回來,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到時候再決定要不要插一手。
和他一樣想法的還有幾個,一切等軍方大將回來再說。
到那時候,不論朱元璋有啥計劃,也都要拿出來了。
事實上,認識到軍戶製度缺陷的人很多,也有人指出過。
隻是朱元璋的性格自然選擇無視,後來也就沒什麼人說了。
就見朱允炆都知道軍戶製不可長久。
他當皇帝沒幾天,就下旨逐步放還軍戶為民籍。
這其實是個善政。
然而,這貨一貫不靠譜的地方來了。
他沒有想辦法安置這些軍戶。
隻是告訴他們,你們現在是民籍了,想乾啥就乾啥去吧。
這操作,朱老四恨不得跪地感謝。
等朱棣打過來的時候,這些失業的軍戶會做啥,就不用多說了。
言歸正傳。
不管怎麼說,抽調二十萬軍戶修新都的事情,就此敲定。
關於黃河改道,這事兒就真不能動用軍戶了。
從修河開始的造反事件有多少,就不用多說了。
“石人一隻眼”可才過去沒多久呢。
打死朱元璋,都不敢用軍戶去修河。
不過問題也不大,就近征用徭役就可以了。
河南山東兩地的百姓,都希望黃河回歸故道,讓他們去修黃河,也不容易激起民怨。
而且修黃河這事兒,朱元璋交給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人。
李祺。
李善長的長子,朱元璋長女臨安公主的駙馬。
此人也深受器重,經常代替老朱巡視地方。
每逢災害,老朱都會派他前去賑濟,都完成的很漂亮。
這次讓他負責黃河改道之事,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了,也是準備重用的他的表現。
嗯,他負責的是行政管理方麵,白英負責的是技術方麵。
李善長自然很激動,連忙出列謝恩。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兩件事情就都確定了下來。
小會議結束,朱元璋就得到消息,陳景恪回宮了,正在坤寧宮陪皇後說話。
他本來想過去交代一些事情。
但想了想還是沒有去,他相信馬皇後會將一切都說清楚的。
且說在出宮的路上,群臣也一直在討論遷都和軍改民的事情。
最終也沒得出什麼有用的結果。
倒不是他們笨,什麼都看不出來。
而是大家都長了八百個心眼,誰都不肯說實話,隻想著從彆人嘴裡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