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宋朝理學大興,女性地位直線下降。
《女則》開始被排斥,慢慢的就失傳了。
但皇宮和部分官宦家裡,還藏有存本。
這套書籍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是永樂年間。
徐皇後在宮裡找到了這套書籍,翻看之後貶的一無是處。
甚至還因為這本書,認為長孫皇後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
言外之意就是,她不配當皇後楷模。
從此之後,這套書籍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陳景恪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教導徐妙錦。
後來想到《女則》這本書,就有了主意。
他將兩本書擺放在徐妙錦麵前,問道:“你看過這兩本書嗎?”
徐妙錦看了看,說道:“女誡我學過,女則沒有。”
陳景恪就將女誡收了起來,說道:“從今天開始,咱們學習女則。”
《女則》是故事集,前麵是人物事跡,後麵是點評。
陳景恪重點講了前麵的故事,後麵的點評部分則省略了。
小孩子天性使然,都喜歡有趣的故事,不喜歡教條式的說教。
徐妙錦也不例外。
見陳景恪真的隻是給她講故事,彆提多開心了。
但有人卻提出了疑問,那就是馬皇後:
“你教她女則我能理解,也非常支持……”
“但為何隻講前麵的故事,不講後麵的點評呢?”
陳景恪解釋道:“後麵的點評是長孫皇後的思想,對她來說太過於深奧了。”
“而且直接告訴她答案,也不利於她養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先給她講故事,讓她自己去思考去悟。”
“等過上一些年,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將長孫皇後的點評作為參考給她看。”
“如此既能培養她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加深她對女則的了解。”
馬皇後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雖然她認為多此一舉,但既然已經將徐妙錦交給陳景恪教導。
在沒有出問題的情況下,她還是會信守承諾不亂插手的。
“既然你決定要教她女則,為何還要拿女誡出來?”
陳景恪說道:“我不喜歡三從,但四德是優秀品質。”
“如果她沒學過女誡,我會將其中四德的部分講給她聽。”
馬皇後眉頭微皺:“你認為三從不對嗎?”
陳景恪說道:“縱觀史書,我隻見到有因四德而稱賢者,未聞有因三從而母儀天下者。”
馬皇後無奈的道:“你啊……罷了罷了,隨你去吧。”
“切記此言不可對外人說,否則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陳景恪回道:“娘娘放心,我知道了。”
之後授課繼續。
除了教導女則上的故事,陳景恪還為她梳理了曆史知識。
“在遠古時期,男人外出捕獵,女人采集草籽果蔬……”
“後來農耕出現,男人耕田,女人紡織……”
“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乾……”
“還有很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
提高女性地位勢在必行,與其等事到臨頭再去抱佛腳,不如提前做準備。
朱家的人都疼媳婦,這一點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先把徐妙錦教好,再慢慢的去影響更多的人。
很多時候,她不需要刻意發聲,隻要去做就可以了。
正如馬皇後,她說女子出嫁可以穿鳳冠霞帔,新的風俗自然形成。
隻不過她並沒有意識到女性地位問題,更沒有想過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改善什麼。
隻能說,甚為可惜。
當然了,女性地位和經濟水平也有關係。
當時的生產關係,決定了女性地位不會太高。
但低到宋明那種地步,也屬實不正常。
不過大勢已經形成,想要逆勢而行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