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軍製存在著很多漏洞,或者說從東漢光武帝改革軍製以來,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曆朝曆代都未能解決。”
陳景恪決定從頭梳理一下軍製問題。
他的對麵坐著的則是朱元璋、朱標、徐達、馮勝、藍玉等人。
朱元璋問道:“具體攤開來說說。”
徐達等人都是第一次聽課,倍感新鮮。
之前他們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見,說是有關於軍製的事情找他們商量。
本來他們以為皇帝又有什麼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聽陳景恪講課。
驚訝之餘也充滿了好奇。
要知道他們可都是當朝名帥,整天都在研究這些東西。
莫非這位陳伴讀還能講出什麼新花樣不成?
而陳景恪也是語出驚人,一開始就點明軍製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還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而是以東漢光武帝劉秀為界限,之後的曆朝曆代都存在的問題。
這麼多朝代都沒解決的漏洞,他們怎麼不知道?
還有,為何是光武帝以後才出現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們無知什麼的,作為將領他們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對於軍製變革史的了解,還真不一定比懂曆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對軍製變革最了解的,作為開國皇帝,他要建立各種製度,就必須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了解依然不夠全麵。
畢竟他是皇帝,要兼顧的事情實在太多,沒那麼多精力放在軍製上。
陳景恪說道:“咱們先說光武帝之前,當時采用的是征兵製,有田有產者都要服兵役。”
“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義務兵……服兵役是百姓應儘的義務。”
“但是義務兵是有服役期限的,兩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輪換一次。”
“服役期夠了,就可以回家過正常生活。”
“暫時未輪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經退役的軍人,並不意味著就什麼都不做。”
“他們要接受準軍事訓練,每年農閒季節接受二十天或者一個月的軍事訓練。”
“這種方式,我稱之為預備役。”
“這麼做的好處很多,大批的預備役稍加訓練就是合格的士兵,減輕了軍隊的壓力。”
“而且預備役平時在鄉裡,也是維護治安的有生力量。”
這些事情有人知道,比如徐達、傅有德等人,都了解過。
但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藍玉。
不是貶低他,打仗他在行,彆的方麵……就這麼說吧,他就是一純純的武夫。
所以聽到陳景恪這番講解,他非常興奮:“好辦法,真是好辦法。”
“預備役讓朝廷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優秀後備兵源,輪換製也能讓軍人有機會喘息。”
“沒想到古代竟然就已經有如此優秀的軍製……可是為何後來就廢除不用了?”
朱雄英連忙背過臉,假裝不認識他。
這個外舅公,太沒學問啦。
陳景恪解釋道:“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這麼做確實好處很大,可是此法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