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那時期當兵是沒有軍餉的,士兵還要自己負責采購武器裝備,自己負責當兵期間的糧餉。”
“雖然漢初有授田製,當兵就給分田。”
“可後來隨著土地兼並加劇,朝廷拿不出土地,授田製就名存實亡了。”
“再之後征兵就反過來了,隻從有田有產的百姓裡征募,無田無產的連兵都當不上。”
“對於百姓來說,負擔一個義務兵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每年一個月的訓練,大量勞動力無法從事生產,又進一步耽擱了農業生產。”
“到了西漢中晚期,就已經有大量百姓因為兵役製破產。”
藍玉不說話了,他也是普通人出身,對繁重的徭役深有體會。
隻是想一想就知道,一個普通家庭擔負一名義務兵,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貧民出身,對此也是感同身受。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光武帝雖然是宗室之後,但從小生活在民間,是了解民間疾苦的。”
“他得了天下之後,就一直在想辦法緩解百姓的負擔。”
“於是他將征兵製改成了募兵製,國家包攬了軍隊的一切開銷,還要給軍人發軍餉。”
“預備役也被廢除,讓百姓有更多時間從事成產。”
朱元璋讚歎道:“此舉就可以看出,光武帝是一位懂得體恤百姓的明君。”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光武帝那確實是明君。
陳景恪自然也認同這一點,光武帝和之後的明章二帝,那都可以說是君主的典範。
但明君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現在恰恰就是在講他們不足的地方。
所以,他話鋒一轉說道:“但是光武帝雖然拿出了募兵製,卻並未將此製度完善,之後的明章二帝也未能做到。”
“甚至之後的曆朝曆代,都未能將此製度完善。”
眾人都豎起了耳朵,終於要開始講重點了。
陳景恪說道:“光武帝的募兵製第一個缺點,就是沒有考慮兵源問題。”
“募兵的特點是什麼?自願當兵。”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配到土地,能好好種地又有幾個願意出來當兵的?”
“軍隊數量不夠怎麼辦?他們采用的方法是,抓捕流民、讓市井無賴甚至罪犯當兵。”
“讓囚犯當兵在之前也出現過,但那都是人手不足時期的臨時辦法。”
“正常情況下,還是從良家子征募士兵。”
“將之作為製度存在,就是從光武帝時期開始的。”
“正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有田有產的良家子更講規矩,也更便於管理,作戰能力也更強。”
“流民、無賴、罪犯,這些人無牽無掛又道德敗壞,上了戰場偷奸耍滑,導致軍隊戰鬥力不足。”
“這些人大量充斥軍隊,也導致軍紀敗壞。”
“軍人之前地位是很高的,但從這個時期開始將降低了許多。”
“而且光武帝還未規定輪換製和退役製,這些人一旦加入軍隊,基本就意味著終身服役。”
“沒有人覺得這麼做有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國家給他們發了軍餉,他們就應該一輩子呆在軍隊裡。”
“這麼做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人是血肉之軀,有七情六欲,除了吃飯還有彆的需求。”
“當時的統治者,完全否定了軍人這方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