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自然知道朱元璋為何會猶豫,不是因為這事兒以前沒人乾過。
老朱從來都不是循規蹈矩之人,更不會拘泥於前人的經驗。
不會因為前人沒乾過,他就不敢乾。
他之所以猶豫,還是怕軍隊出問題。
派軍隊去抗洪賑災,將士們會怎麼想?
他們就能同意?
如果他們心懷怨憤,到時候是去救人還是去殺人就不好說了。
作為從亂世殺出來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兵亂的危害。
陳景恪也知道這麼做的危險性,但凡有辦法他也不會走這一步棋。
可目前這確實是唯一的解。
隻能寄希望於十年的撫慰使製度成果。
而且他冒險還有個原因……
“陛下可還記得溫寒變?馬上就要進入溫寒交替的時期,極端天氣隻會越來越多。”
“東漢安帝時期的天災,想必您很清楚,那就是溫寒變交替所造成的。”
“大明也即將麵臨同樣的情況,而且我們的地域比東漢還要廣闊,人口比那時更多。”
“遭受的災害也會更加嚴重。”
“到那時朝廷該怎麼辦?”
“任由天災肆虐,等天災退去再去賑濟?”
漢安帝繼承皇位的第一年,九月四個州暴雨絕收,十月六個州暴雨絕收。
第二年共有十八處地方遭遇地震,四十一處暴雨成災,二十八處風災、冰雹。
能被史書記錄的,都是那種大麵積的天災,一些局部天災還不算。
如果全算上,數字會更恐怖。
其後幾乎每年都會有天災。
最長的暴雨記錄發生在山東地區,連綿下了半年多。
暴雨過後就是長達半年的大旱、蝗災……
大災之後就是大疫,各種疫病四起。
地方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是焦頭爛額。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東漢朝廷還能掌握國家政權,前幾任皇帝也積累了大量財富。
朝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災民進行賑濟,大大降低了損失。
然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這種接連不斷的折騰啊。
沒幾年朝廷的家底就空了。
因為天災,導致地方勢力增強,為後續豪強世家的全麵崛起埋下了伏筆。
曆朝曆代的饑荒,大多都是因為分配問題造成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最好的寫照。
獨獨東漢晚期的饑荒,是因為糧食總量不足造成的。
長達數十年的極端天氣,再加上**,導致糧食大麵積絕收。
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了。
以至於東漢末年以人肉為軍糧的事情屢見不鮮。
曹操把徐州屠了,糧食全部收集起來,都不夠軍隊所需。
最後也不得不以人肉為軍糧。
因為就連軍隊,都搜刮不出多少軍糧了,可見糧食短缺到何種地步。
這種大規模食用人肉的情況,中國曆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這些情況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
一部分是陳景恪為了讓他們重視溫寒變,特意給他們講的。
還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為了證實溫寒變真偽,翻越史料時看到的。
東漢中晚期的情況確實觸目驚心。
作為君主,他難免會帶入其中,如果換成大明麵臨這樣的天災,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