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讓他很沮喪,沒有任何更好的辦法。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一次次天災的打擊下,耗儘最後一點家底。
然後失去對地方的控製,重演東漢末年的慘劇。
為了不讓這種情況出現,他才會積極的支持新政,支持經營南洋。
攤丁入畝、稅改等等政策,他也不顧反對鐵腕推行。
陝北高原和河套地區的種草植樹,每年需要朝廷填進去幾百萬貫錢糧。
卻幾乎看不見任何收益。
已經不知道多少人拿此事指責朝廷,他始終不為所動。
其目的,就是為了趁現在朝廷強勢,多為子孫積累一些資本。
現在多積累一點,子孫手中的底牌就厚一點。
就多一分熬過去的希望。
至不濟也能多支撐幾年。
現在,陳景恪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用軍隊去對抗天災。
這種方法可行嗎?
答案是……貌似可行。
再嚴重的天災,如果有足夠的力量去救助,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
可是,麵對波及數省的災難,一般的力量就是杯水車薪。
隻有集萬眾之力才有效果。
有人說了,可以臨時征調民夫啊。
可征用民夫需要時間,管理這麼多民夫,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行政成本。
還需要對民夫進行一些簡單的培訓,讓他們懂得如何配合,如何去救治人。
火都燒到眉毛了,哪有那個時間?
等朝廷把民夫組織好,災情早已經過去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征用民夫,也會讓沒有受災的地方,因為缺少勞動力導致莊稼減產。
其他的什麼以工代賑啊之類的,那都是天災過去之後才能施行的手段。
現在需要的是正麵對抗天災,征用民夫就是抱著石頭跳河,自尋死路。
所以,征用民夫賑災,根本就行不通。
隻有軍隊才是最適合的。
基本都是青壯,經過係統的軍事訓練,拿起鐵鍁就能乾活。
而且擁有獨立完整的指揮係統,能夠更好的協調配合。
是‘萬眾之力’最好的體現。
以往的朝代也不是沒有人想到過這一點,但卻沒人敢這麼做。
原因前麵已經說過,就不再贅述。
那麼,如果大明能做到這一點,那以後麵對溫寒變帶來的極端天氣,朝廷將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這是一場豪賭。
輸了就是一場軍隊嘩變,贏了那好處就太多了。
那麼這場賭值得嗎?
朱元璋幾乎是瞬間就給出了答案,趁現在朝廷強勢,多給子孫留一些家底。
於是他目光看向陳景恪,說道:“詳細給咱說說,如何用軍隊抗災救民。”
朱雄英和陳景恪都大喜,他這麼說就意味著同意了。
當即陳景恪就將前世的一些經驗講了一遍。
首先就是思想教育,必須要給將士們做好思想工作。
不能用普通的忠君愛國之類的去說教。
要讓他們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整個華夏族群,是正義之舉。
而且還不能光口頭說,朝廷還要拿出相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