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聞言。
幾人下意識抬頭望去。
此時雪後初晴,雲霧深處,那一縷金光終於照破天穹,直直的傾灑下來,落在長白峰頂之上。
視線越過層巒疊嶂,古鬆勁竹。
隻覺得青山玉峰雲海,恍如仙宮玄殿,金光璨璨。
隱隱還能看到大片的古建築,瑞獸坐於枓栱金頂,仙氣縹緲,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感。
“那就是太白廟?”
老洋人瞪大眼睛,胸口下嘭嘭直跳,瞳孔深處仿佛嫌棄了一場地動。
這一路行來,秦嶺祭祀太白廟者不計其數,蔚然成風。
不過,聽當地人說,太白宗廟在終南山上。
而今望著那一片的金頂高閣,他下意識便想了起來。
“何止。”
陳玉樓笑了笑。
“太白、藥王、文宮、三官、鬥母、老君、玉皇、鐵甲神、拔仙台……有名有號的宮觀道殿,足有一百三十餘處。”
“如今在籍的道人,差不多就有數百。”
那一處是太白山下地勢最高最險處。
也是天地靈氣最為充裕之地。
而今他們望見的宮觀,便是按照道教神仙譜係所見。
即所謂的‘五裡一廟,十裡一觀’。
“這麼多……”
幾人臉上震撼之色愈發濃烈。
本以為山中洞府、廬庵已經數量驚人,多是幽隱之士,沒想到,落籍的道人同樣多的嚇人。
要知道。
落籍二字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卻不是一般的難。
終南山是全真北派聖地。
就以全真為例。
第一步稱之為皈依。
皈依之後方才是道門居士,也就是信徒,而非道士。
其實就是在道教中找個依靠。
皈依無上道寶,即太上無極大道,能永脫輪回。
皈依無上經寶,即三十六部尊經,能得聞正法。
皈依無上師寶,即玄中大法師,能夠不落邪見。
走完這一步,需要在廟行中做三年苦行,沒有過失,方才能夠給予冠巾,又叫‘小受戒’。
過了小受戒。
之後授受戒律,由傳戒律師,也就是本師,開壇傳授。
隻有完成從皈依到受戒的整個過程。
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全真道士。
至於正一道,則是略有不同。
皈依之後,需要傳度,即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傳度牒文,也就是在祖師府上有了名。
傳度後,要是再進一步升為道教法師,還需授籙。
受正一法籙,方可為人章醮,名登天曹,擁有道位神職。
齋醮中章詞才能奏達天庭,得神靈庇佑。
無論全真還是正一,有了文牒,才算落籍。
以道家弟子自居。
到哪一處都是認的。
而不是江湖上那些沽名釣譽、招搖撞騙的假道士。
尤其是內八門中的火門中人。
最為常見的,便是假借道人之名,兜售些文武火術以及房中采補的勾當。
什麼大補丸、壯陽藥,甚至福壽膏、芙蓉膏。
其實就是打著煉丹術、煉金術、房中術、參同契一類的幌子坑蒙拐騙。
這種人江湖上數不勝數。
城內鄉下,隨處可見。
之前還有到陳家莊的火門中人,都不用陳玉樓出手,被莊丁抓住吊起來,差點打個半死。
可想而知,這些人何其猖獗。
等等……
想起那件往事。
陳玉樓眼角忽然一挑。
餘光下意識瞥了眼身側兩位師兄弟。
真要論起來。
他倆其實也算假道士。
雖然穿道袍、結道髻,但一未皈依,二無傳度受戒,又沒有山門落腳,隻不過,是借著道人身份,便於行走江湖。
更何況乾的還是倒鬥營生。
他都在琢磨,等下真要在山上遇見那種高道,到時候是不是示意提醒一下,最好彆輕易開口。
萬一真捅出什麼簍子。
都不好收場。
畢竟,現在可是人家的地界。
兩個假道士,都到了家門口,遇到那種得道高人,超脫塵俗的還好,在他們眼裡,估計芸芸眾生都相差不多。
但要是脾氣不好的。
被視為挑釁之舉。
多少張口都說不清楚。
“看樣子登頂最少還得幾個鐘頭,陳掌櫃,我看也彆歇息了,一鼓作氣上山?”
見他站在古鬆下。
眺望雲海吞吐翻湧。
卻始終不提上山的事。
早已經心癢難耐的老洋人,忍不住開口道。
眼下他早都恨不能插上翅膀,現在就到達山巔,去看一看那些道宮古觀
這會他們尚在半山腰。
就已經花費了一兩個鐘頭。
再這麼走走停停的話,上下一趟豈不是得到天黑?
第(1/3)頁
第(2/3)頁
“也好。”
從高處收回目光。
陳玉樓點點頭。
一行人再不耽誤,沿著山路,穿行在密林之間,一直過了天池,景色一下壯麗起來,白雪與黛岩,折射出令人驚歎的反差。
再往上走。
半個多鐘頭後。
一座巍巍廟宇出現在眾人視線中。
隻是……
遠遠看了眼,幾人臉上皆是難掩古怪。
說是道教宮觀,偏偏外牆呈現絳紅色,這分明是佛教寺廟才有的特征。
說是佛寺,但在通往宮觀的畢竟之路上,又矗立著數座牌坊以及石蟠龍柱,這又是儒家文廟才有的格局。
“三教合一?”
楊方撓了撓頭,饒是見多識廣,一時間也不禁滿頭霧水,撓著後腦勺,目光下意識飄落在陳玉樓和鷓鴣哨身上。
“還真是。”
陳玉樓很自然的接過話。
“自薑子牙在拔仙台封神,太白山自此成了道教天下,曆代修道之人無數以計。”
“漢祀穀春神,魏晉時歸入道教派,唐朝時,終南道教到達鼎盛,一直到宋元時才漸漸衰落。”
“至於佛家昌盛,則要追溯到北魏滅佛時,關中僧人逃入此間,漸漸有了香火,直到唐時,在此為玄奘法師修建西銘寺,到了武周年間,太白山已經成了佛教聖地。”
“儒家的話,還得往前追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道,孔子被尊為聖人,太白山諸廟中便有了孔聖人像。”
“到了唐朝,韓愈尊儒排佛,多次登臨太白山,山上文公廟其實就是為他所修。”
“因此種種原因。”
陳玉樓笑著攤了攤手,“太白山上,儒釋道三派共存。”
“眼前這座太白廟同時具備三家風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三教同流、共存一山的情形並不罕見。
南嶽衡山、崆峒山、嶽麓山、遊子山,都是如此。
隻不過,三教一廟卻是算得上罕見。
眼前這座三聖殿,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外,最為出名的當屬懸空寺,本名玄空閣,玄取道門教理,空為釋家法理,閣則為儒家所有。
既有釋迦殿,又有太乙殿和三教殿。
真正是三教合一。
“三聖同處一廟,共郷香火,這倒是聞所未聞,走走走,各位,一定要進去瞧瞧,長長見識。”
聽過這番解釋。
楊方搓了搓手,已經躍躍欲試。
“那肯定是要看看去。”
說話間。
一行人穿過牌坊群,遠遠便看到門樓之上三聖廟三個墨字。
筆走龍蛇。
氣勢煊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