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鶯飛草長。
建鄴這座城市也開始恢複他獨特的魅力,秦淮河遊船也開始變多了,在東府城上眺望,東郊滿是踏青者。
建鄴的民眾和達官貴人們已經習慣了不是皇帝說了算,而是北軍的軍頭們。
好在這些軍頭雖然看起來凶惡,但也是守規矩的。
買東西會給錢,比起以前的中軍還要好些。
劉絳在東府,一直忙著軍隊整編和訓練,而他本人的騎術和馬上兵器也越發嫻熟,此外劉絳還又開發了一項技能——投槍。
他將繳獲的長矛和長槍全都截斷,一分為二,再打一個槍頭放在尾端,然後用以做投槍,整日練習精度和準度。
也許是之前練標槍的經曆給他帶來的幫助,很快他就上手了,二十步左右可以擁有非常好的準頭,至於殺傷力,他找了一副繳獲殘甲套在草人上,二十步外一槍直接貫穿甲胄!
隨後距離拉開到三十步,力度他感覺仍舊是可以破甲的,但是準頭差了許多。
總結就是菜就多練。
至於部隊的訓練和整編,也進行的很順利。
八千人,分作七軍。
七個軍主分彆是四個老夥計,趙夜叉、周達、老胡、魏蘭因,以及三個降將馮抗、任大寬、到克儉。
其中周達的統率的是劉絳起家的老底子,後來選了些健勇的降兵加入,隊伍還是維持在一千二百人。
其餘各軍都是一千人。
劉絳的牙門軍擴充到了八百人,由韓桃芳擔任牙門校尉,這八百人也都是挑選的強悍之輩,全都可以身披重甲連續行軍二十裡。
劉絳也給全軍製定了新的訓練大綱,開啟大練兵模式,其中體能、隊列和行軍成了重頭戲。
這都是從前世自己軍訓之中和這輩子帶兵總結的經驗。
古代大部隊陸路行軍,帶輜重,日行隻有三十裡。
因為超過這個距離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容易造成部隊過度疲勞從而讓敵人有機可乘。
並且每到一處新的宿營地都需要安營紮寨,建立哨探,這都需要時間。
所以後世軍隊拉練一天能走五六十公裡,但這個時代的軍隊行軍日行三十裡是標配。
但劉絳想要改變一下這個思路,建立一支輕步兵,可以快速行軍進行中短距離奔襲的。
老胡所領的一千人就成了實驗對象,這一千人全都裝配皮甲,或者竹甲,每人攜帶一把短稍弓,二十支箭,副武器一水的木棒。
三天要走二百裡劉絳親自帶頭,跟眾人一起行軍。
這也讓原本有些怨言的隊伍全都閉上了嘴,畢竟主將都跟著一起走,你還有什麼話好說?
三天的時間劉絳就帶著人圍著鐘山繞,早出晚歸,三天走下來士卒們叫苦不迭。
多數都是腳上磨起了大泡。
劉絳自己倒也還好,體力充沛,跟他一起走的陳小乙和王小二也全都累垮了。
看著這幫兵的體能,劉絳就知道想要練出嶽家軍那種精兵真是任重道遠。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整支軍隊的精氣神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四月,有消息傳來,蜀國皇帝李檀病逝,傳位於其子李上陽,但大權掌握其叔父李桂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