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琰投江而死。
桓璋愣在當場,久久沉寂。
他不明白,桓琰一個貪生怕死的人會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來,不是你這麼剛乾嘛?
我特麼真沒想過殺你啊最少短期內沒想。
但桓琰這麼一死,桓璋直接有口說不清了,大敵當前逼死兄長,這簡直讓他名聲掃地。
就連江陵文武也全都不明白,不是齊王為什麼這麼做啊?難道是燕王殿下言語逼迫?
至於這兄弟兩人究竟說了什麼,沒有第二個人知道,但“逼殺兄長”這口大鍋,桓璋背定了。
半響之後他才明白,桓琰早就心存死誌了,等到這時候投江而死不過是為了給他上眼藥。
不過他眼下卻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解釋?誰信啊。
桓琰死不死不重要,但死在桓璋的眼前這就是衝著他狗血淋頭,躲都沒地方躲。
消息傳到皖城,桓琰之子桓繹、桓繞全都悲痛萬分,兄弟兩人直接派遣使者給李如願,表示願意給大將軍效力,希望大將軍為他們報殺父之仇。隨後立即披麻戴孝,三軍縞素,出兵江州。
很明顯,桓繹和桓繞都把父親的死因歸結道叔父逼迫上。
消息到達建鄴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中旬了,李如願對桓琰選擇如此離開人士也是有些意外,歎了一口氣之後隨即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做一些事。
首先是上表,追贈齊王桓琰司空、太尉、青州刺史,諡號莊烈,其次讓皇帝下詔強烈譴責燕王桓璋逼兄自殺的小人行徑。
同時上表封桓繹為濟北王,桓繞為城陽王,並且派遣使者慰問,同時表示朝堂一定會為你們兄弟主持公道。等建鄴這邊準備準備就去乾你叔叔去。
等李如願知道桓家兄弟出兵消息的時候,尋陽已經拿下來了,於是李如願急忙傳令駐紮在宣城的周元祺迅速支援桓氏兄弟,另外命令毛襄、袁鳳舉、張子悅、劉絳這外軍四部沿江而上,討伐荊州上遊。
這次李如願做決斷甚至沒跟任何人商議,在收到尋陽易主的消息之後,思考了一炷香的時間,就立即發布軍令,沒有躊躇不決,更沒有左思右盼。
完全獨斷專行。
劉絳這邊也沒想到戰事會這麼緊急,轉眼就從看熱鬨的,變成要親自下場了。
就是軍事會議都沒開,軍令就直接下達了。這也沒什麼好說的,執行就是。
不過他手下他原本的八千人的大軍,因為抽調了兩千人去幫著武裝接收吳郡去了,所以能上戰場的隻有六千人。
這是劉絳第一次長距離行軍,還是走水路行軍去打仗,好在他的長史衛仲升的確是個有能力的,安排各部登船順序,軍械領取,以及輜重運送全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四月二十五,出征的當日,李如願親自來到朱雀渡送行。
毛襄帶領眾將飲過壯行酒之後登船出征,這是劉絳來這以後頭一次離開建鄴,雖然是去很遠的地方去打仗,但還是有些興奮的。
對他來說有一種去旅遊的新奇感,上輩子鄂省還沒去過呢,也沒去過皖省。這次沿著長江可以一並看看。
好在他雖然是個北方人,但不暈船。
坐在船上航行的時候,他想起東北老家的興凱湖了,很大,看起了跟海一樣,他在湖邊長大,又在濱城生活了好幾年,所以會遊泳,且不暈船。
這次李如願還特意將未來女婿蕭鞅派給了毛襄做參軍,毛襄大概是北軍高層大佬裡為數不多並不喜歡蕭鞅的,準確的說,毛襄是不喜歡所有世族出身的貴物,在沒有展現能力之前,他都看不上。所以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幕僚和副將,此前中護軍羊弦就被派給毛襄做副將,因此毛襄就讓蕭鞅跟劉絳軍中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