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的就是江心洲。
不過因為江心洲的防備森嚴,荊州軍碰了釘子,謝訓和劉相貴、桓縱等荊州軍的將領都覺得想要傾力攻打江心洲,會很艱難。
並且還要留足兵力地方湖口方向,而尋陽又是堅城,易守難攻,因此突破點很難選。
荊州軍是南北兩岸互為犄角,北軍則是占據了江心洲,和湖口,加上還有尋陽能夠控扼大江。
兵力上又沒有能夠完全壓倒對手,因此分析一番之後,謝訓和劉相貴得出的結論是,眼下最好的選擇是退兵。
而回到湖口的毛襄,立即召集了眾將議事,首先一個好消息,江州到手了。
也就是這趟出兵的戰略目的已經達成了,現在要做的就是鞏固到手的成果。
遠在建鄴的李如願也送來了密信,並作出了指示。
核心的思路就一個,隻要江州到手,就不必跟荊州軍硬拚,深溝高壑跟對方耗下去。
周元祺前往豫章消化地盤之後,議事的船艙裡就隻剩下毛襄、袁鳳舉、張子悅和劉絳四個統兵大將。
傳看過李如願的信件之後,幾人全都明白了建鄴方麵的擔心。之所以讓眾人在這耗下去,其實主要還是擔心軍隊的戰鬥力。
尋陽戰場的四萬水陸大軍,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強大,從新編組之後部隊的戰鬥力其實是個未知數,能不能打硬仗?
桓璋這個人雖然好謀無斷,外寬內忌,但他用人識人也還是有些水準的,謝訓和劉相貴也都是擅長治軍用兵,在對蜀軍以及征剿蠻夷的作戰之中全都立下過不少軍功,甚至有過擊退趙軍的高光表現,堪稱名將,荊州軍的戰鬥力和隊伍的磨合程度肯定是要高於現階段的建鄴軍隊。
因此李如願的指示也是貼合實際的選擇,在對方援軍到達,己方戰鬥力已經不足以成為決定因素,兵力處於劣勢,那就先跟對方耗下去。
他們現在帶的這支軍隊不是當初那支八千人就敢南下直驅建鄴,麵對數十萬勤王大軍依舊無所畏懼的精銳北軍。
這次就是火中取栗,來搶奪江州的,江州現在到手了,豫章和彭澤等地的糧食就可以供應大軍長時間消耗。
堅壁不出,打消耗戰,無疑是對建鄴更有利的選擇。
戰略指示已經到了,毛襄也是用兵多年的老將,自然知道輕重,當即表示要堅決落實李大將軍的軍令指示。這一決定也得到了眾人的支持。
雙方都不想打的情況下,唯一想打的桓繹獨木難支。戰事轉入了戰略對峙階段。
劉絳回到江心洲的營地,跟著留守的一眾部下見了麵,然後傳達了高層的會議精神。
對他來說,這樣很好。
長期的對峙正好可以用來繼續學習充電,這一路行軍仗還沒開打,劉絳就已經感覺到自己需要加強學習和熟悉一切有關軍隊的事務。
特彆是關於排兵布陣,和臨陣如何應變的能力,這些最基礎的東西需要時間來沉澱和融會貫通。
從軍時間上,劉大紅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兵,隻不過因為種種因素,機緣巧合如今身居高位了,還十分幸運的率隊打贏了第二次東郊之戰。
但這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合格將領,真正屬於一個將領的基本功上,他還差得遠呢。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要強化自身軍事素養,爭取早日勝任目前指揮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