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讓人抬出來,也得把第三場試考好。
第三聲號炮響起,貢院大門緩緩打開,搜檢開始。
初六排在文瀾滄後麵,一直觀察著師父的狀況。
文瀾滄即將搜檢時,初六突然喊道:“師父,考試時最好喝開水,彆喝涼水。蘋果泥若涼了,就用熱水浴了再吃。考試結束後,我會和蘇彪去考棚前等你······”
文瀾滄眼球有些濕潤。
這些話初六從客棧到路上,說了好幾遍。
現在再次叮囑,自然還是揪心他的病。
文瀾滄緩緩轉身,輕輕揮手道:“彆擔心,師父已經好了。你靜心應試,莫生雜念,等考完這場,師父帶你遊遍省城······”
······
第三場考策論,共有五道題。
一般來說,八股文遜色的考生,策論除非特彆出彩,否則很難逆襲。
當然,逆襲例子也有。
比如明朝的海瑞,八股文平庸,靠一篇言之有物的《平黎策》中舉。
考策論的目的就是讓考生為朝廷建言獻策,以圖興邦安民。
但在初六眼裡,這更像是紙上談兵。
秀才足不出戶,終日埋頭讀書,如何洞悉天下大勢?
不是誰都能做諸葛亮。
閉門造車而已,頗似後世專家。
雖是在虛妄中指點江山,但隻要不犯忌諱,再拍好龍屁,過這一關也算輕鬆。
當然,這也算讀書人的一片拳拳之心,它或稚嫩,但心中的夢卻是真的。
這也是朝廷強調三場考試同樣重要,卻默許八股取士的原因之一。
五道題分彆是關於羈縻之策、關於兵事、關於水利建設、關於人才培養、關於邊境互市。
初六挨個兒分析。
羈縻之策,就是對少數民族的懷柔政策。
這文好寫。
先從先朝少數民族政策說起,然後重點闡述羈縻之策的優劣,再加進去一丟丟後世觀點,最後說陛下英明神武,各族定會臣服。
完美!
接下來的題,初六都是這種思路。
加進去點後世理論,策論主旨變得有了新意。
第三天中午,初六就將試卷謄寫完整。
收拾完一切,等待著終場鑼聲。
······
一個衙差見初六和蘇彪匆匆忙忙往裡走,忙擋住二人喝道:“你們兩個不往外走,去裡麵乾什麼?”
初六忙道:“差大哥,是這樣的,我們的師父進考場時就有病,我們擔心他病情加重,去攙扶他離場······”
“那你們去吧!”
衙差擺擺手,隨即又恐嚇道,“你倆千萬不能鬨事,否則這場試就白考了。”
“我等省的,多謝差大哥。”
二人拱手謝過,轉身就往文瀾滄的考棚奔去。
剛到門口,就見兩個經丞收完試卷,向一個衙差招手:“這個考棚內的考生暈倒了,你通知一下家人。要迅速,死在考棚不吉利······”
初六和蘇彪聽後急了,撒開腳丫子跑進考棚。
“你們乾嘛?”
衙差沒來不及阻止,二人已不見人影。
“師父!”
初六大叫一聲,試了試鼻息,忙道,“還有氣息,快,抬去醫館······”
二人抬起文瀾滄就跑,差點把剛到門口的衙差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