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水囊、軍糧,同樣的話彆讓我說第二遍!”
“磨磨唧唧的,菩薩蠻穿衣服都比你們快!”
“甲胄和長兵、口糧可以放在車上,但短兵都給我彆在身上,誰敢放在馬車上,自己領一馬鞭!”
“路上不準喧鬨,若有……”
太陽初升,張掖東門外的空地上便已經喧鬨了起來。
經過補充,十三團再度以滿編的狀態麵對遼闊的河西走廊。
二百披甲兵卒,其中編製為步卒八十人,馬軍、駐隊各五十人,奇兵(騎兵)二十人。
此外,還有二十輛挽馬車與五十名民夫,合計二百五十人。
由於物資不足,因此並不能完美的複刻唐軍編製,諸如跳蕩、戰鋒等隊,全因物資和馬匹不足而沒有組建。
不過劉繼隆這隻是一個團,倒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編製湊齊。
站在草地上,劉繼隆目光掃視著十三團的軍民,隨後收斂目光,轉身作揖。
“刺史,十三團隨時可以出發。”
在他身前,張議潮所率的大批武官隊伍正在檢閱十三團的出發準備。
雖說因為補充近百新卒而精銳不再,但有足夠的老兵帶領,相信用不了多久,十三團就會恢複曾經的戰力。
“東進路上,若是遇到嗢末與回紇尋釁,暫時忍下,拿下山丹為重。”
張淮深交代著劉繼隆,而他也頷首回應。
相比前者,張議潮顯然有許多話想交代,但考慮到自己身後的李恩等人,他欲言又止後才道:
“早年我布下的間客曾傳下消息,那山丹城守將不過是吐蕃的貴族子弟,從未帶兵打過仗,想來山丹兵馬早不如當年。”
“此次進軍,若事情有變,可伺機而動,如若不能,便安心在城外紮營,等我率大軍抵達。”
長舒一口氣,張議潮將目光重新投向十三團的軍民:
“既然準備好了,那就出發吧,每日行軍四十裡即可。”
交代結束,張議潮轉身便朝東門走去,其餘武官也紛紛跟隨他的身影離去。
張淮深留到了最後,眼神鼓勵一番後,也跟著離去了。
望著他們離開,劉繼隆這才鬆了一口氣。
在這群“大人物”麵前,他這個小小校尉隻覺得壓抑。
這樣壓抑的場景,並不是他喜歡的場景。
他更喜歡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下屬。
隻是局勢如此,他即便再不喜歡,卻也隻能在麵對這群人時低眉順眼。
深吸一口氣,劉繼隆轉過身去,目光似乎越過了遼闊的河西走廊,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終有一天,這一切都會改變。”
不知不覺中,劉繼隆將手搭在了腰間的刀柄上。
“校尉,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身穿甲胄的酒居延帶著張昶一行人走來,作揖稟告。
聞言,劉繼隆看向十三團的將士們,隻見五十名馬軍已然穿好甲胄,牽著馬匹站在隊伍一側,隨時準備翻身上馬。
除了這五十名馬軍,其餘的二百軍民都隻是穿著衣物,沒有穿戴甲胄。
大軍行軍的好處就在於這點,隻要有塘騎在外圍巡視,中間行軍的隊伍就可以輕裝簡行,不用穿著沉甸甸的甲胄趕路。
“出發吧!”
劉繼隆說罷,抬頭與酒居延他們走向了隊伍。
身為校尉,劉繼隆自然是有騎馬權力的。
除了他以外,其它諸如旅帥、隊正,也都有騎馬的權力,隻是不能疾馳。
至於更下一級的夥長、兵卒,那就隻能輕裝徒步了。
奇兵雖說是留守騎兵,但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不能騎馬趕路的。
反倒是他們的馬會被劉繼隆他們輪流乘騎,以此保持馬力充足,可以隨時應對突發戰事。
不管怎麼說,二百人的隊伍,光軍馬就有七十匹,不可謂不奢侈。
這也就是在河西,換做其它地方作戰,肯定繳獲不了那麼多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