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殺!”
日上三竿,當喊殺聲在山丹城內軍營作響,二百餘人的隊伍正在校場上進行軍陣演練。
所有的兵卒身披甲胄,手執長槍,腰係短兵與長弓。
拿下山丹後,山丹折衝府便有了充足的軍械,因此總算達到了唐軍巔峰時人手一弓的標準。
此時的山丹軍沒有了什麼專職弓弩手,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張淮溶留給劉繼隆的那本《兵誌》進行訓練。
同時,劉繼隆還摻入了自己的一些訓練方法,尤其是紀律這塊。
距離張淮溶前往張掖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這期間劉繼隆已經帶著山丹的二百多兵卒分彆操、練多次。
“五日一操,兩日一練”成為了山丹城將士的常態。
對此,劉繼隆也十分舍得,平日裡兵卒每天發米三斤,操、練日宰羊數十隻,儘數烹飪,供城內將士吃個飽。
正如當下,二百餘人正在操演,而軍營角落卻升起了炊煙。
十口土灶,十口大鐵鍋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十餘名五旬以上的老者正以火頭兵的身份,將野菜、羊肉處理。
劉繼隆的身影也在其中,但並不是偷吃,而是指揮。
“鐵鍋不比其它鍋,鐵鍋的菜容易熱,所以爆炒的時候需要注意火候。”
他站在其中教導,而土灶上擺著的大鐵鍋,正是他讓人打造的鐵鍋。
除了這十口大鐵鍋,他還讓人打造了一批中等型號的鐵鍋,分彆給自己家、張淮溶及索勳還有城內校尉家送了去。
唐代的鐵鍋相比較後世的鐵鍋,不管是造型還是技藝都略有不足。
經過劉繼隆改良後,雖然技藝不足以量產到民間,可造型卻向後世靠攏了。
這種一口大鐵鍋,能炒製幾十個人的飯菜。
如今城內隻有二百餘兵馬,所以隻砌了十個灶台。
等到龍首山和祁連城的兵馬返回,屆時還需要擴大幾倍,方能滿足弟兄們操練所需。
“這軍營也需要擴大了。”
走出廚房,劉繼隆對第四團的張淮滿說著,同時目光掃視軍營。
張淮滿聞言樂嗬嗬道:“擴建也好,反正城內許多屋舍都沒有人住。”
“你去安排吧,待日後大軍東進,肯定會提前增兵,這軍營得滿足兩千人的操練才行。”
吩咐完後,劉繼隆便往校台走去,在校台上看著操練的兵卒。
他內裡穿著紮甲,外麵穿著繡衫,頭上戴著襆頭,腰係長刀,走起路來虎步龍行。
麵對劉繼隆的掃視,校場上的兵卒都打起了精神。
劉繼隆練兵嚴格,大操出錯可是要挨棍子的。
“殺!殺!殺!”
“好了!”
在喊殺聲中,劉繼隆抬手叫停了操練。
由於加練不過十日,因此在他叫停後,下麵的隊伍還無法做到令行禁止。
“休息半個時辰,吃了早飯後各旅返回營房午休,未時四刻吹哨繼續!”
“遵命!!”
前排的三名旅帥、六名隊正異口同聲,同時對劉繼隆作揖行禮。
劉繼隆掃視後頷首,轉身走入了牙門之中。
不多時,隊伍便原地解散,但所有兵卒都小心翼翼的離開。
這幾日他們可是見識到了什麼是突發式訓練,每次他們放鬆去休息,結果立馬被旅帥們一道木哨聲給叫來緊急集合。
經過了幾次的戲耍,他們也自然而然養成了習慣。
好在這次是真的解散,他們終於鬆了一口氣,走到角落休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