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心想:皇上還是聽話的,從善如流!李東陽還擔心宦官會對我們構成威脅。現在看,宦官不過是我們的砧板魚肉。
他太樂觀了。
正德帝根本沒想裁撤內宦!定在半年後執行裁撤,這是正德帝的緩兵之計!
在正德帝的計劃中,他半年後的確要讓一批人滾蛋。隻不過滾蛋的不是宦官,而是劉、李、謝和他們的黨羽。
當初弘治帝即位,也是等登基數月後朝廷穩定,才開始打擊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常風突然出班:“稟皇上,內宦自小進宮,除了伺候皇族,沒有任何謀生的手段。一下子裁去八萬人,他們出了宮,沒了祿米,恐怕是要餓死的。”
“朝廷總要給他們找一條生路。讓他們維持生計。”
常風說這一席話,沒有任何政治意圖,純粹是良心使然。
內宦都是苦命人。除了四司八局十二監的頭頭腦腦。絕大部分底層內宦根本攢不下足夠吃一輩子的餘財。
人家十來歲就被切了東西,進了宮。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中人。沒有錢,回了老家人厭狗嫌。
他們自小隻學怎麼伺候人,沒有旁的謀生手段。
可是,哪個官員、富戶敢雇傭閹人為仆?那不是大逆不道想當皇帝嘛?
耕種謀生,閹人既沒有田土,也沒有那個氣力。
把這八萬人裁了,等於讓他們走投無路!
此刻連劉瑾、張永、穀大用等巨宦都不敢為徒子徒孫們說話。
奉天門前廣庭中敢為內宦說話的,也隻有常風一人。
在場的所有大小宦官心中都生出一個相同的念頭:常爺是個厚道人啊!
劉健反駁:“什麼生路不生路的。難道出了宮他們就活不了?百姓怎麼過活,他們怎麼過活就是!他們可以當佃農嘛!”
常風竟當著文武百官,跟劉健唱起了反調:“首輔說的輕鬆。何不食肉糜?如果讓天下的讀書人都去當佃農,讀書人活得下去嘛?”
這話很重,幾乎戳向了文官的肺管子。
劉健語塞:“這,這常風,你不要胡攪蠻纏!”
就在此時,謝遷站了出來:“稟皇上,朝廷以儒家的仁愛治民。內宦出了宮便是民。常同知說的對,得給被裁撤的內宦一條活路。”
“自先皇起,明軍就在九邊大規模屯墾,以資軍糧。九邊開墾出了百萬畝軍田。”
“不如讓被裁撤的八萬宦官到九邊軍田去,充當屯民。一方麵可以解決他們的生計。一方麵讓他們繼續為朝廷出力,也不枉朝廷養了他們這麼多年。”
常風心中暗罵:謝遷,你好歹毒啊!讓手無縛雞之力的內宦到九邊苦寒風沙之地當屯民?你還不如直接讓他們死!
常風正要反駁,卻被正德帝打斷:“常風,你不要再說了!謝先生的建議實在是妙策啊!謝先生不愧是朕的老師!才智過人!”
“就依謝先生所言。半年後裁撤八萬宦官,全部發往九邊當囤民、耕軍田!”
第(2/3)頁
第(3/3)頁
謝遷得意洋洋的瞥了常風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說:就憑你一個家奴,也敢跟帝師鬥?鬥得過嘛?自古師徒如父子,皇上似我親兒子!
文官們紛紛蹦來出來,大拍正德帝馬屁。說他是英明之君,聖明不輸太祖、太宗。
劉瑾、張永等人氣得後槽牙都快咬碎了。
正德帝笑道:“哦,對了。朕打算讓劉瑾入司禮監擔任秉筆。”
司禮監秉筆的任命,一向是皇帝家事,外臣無權指手畫腳。
正德帝在早朝時說這事兒,算是給外臣們點麵子,打聲招呼。
劉健竟道:“劉公公是東宮舊宦。新皇登基,他入司禮監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臣以為司禮監掌印蕭敬、秉筆錢能年老,精力不濟。監事全靠張永、劉瑾管不過來。”
“臣舉薦一名賢宦,與劉瑾一同入監擔任秉筆。”
“直殿監掌印王嶽能力超群,為人樸實。應補入司禮監。”
夭壽了!內閣首輔竟然插手起司禮監的人選!這是大明開國以來頭一遭。
這些年,八虎一直在文官中秘密發展黨羽。譬如吏部的焦芳、張彩就是劉瑾的隱秘死黨。
文官也沒閒著。在內宦中尋找著合適的代理人。直殿監掌印王嶽在弘治十五年就秘密投靠了他們。
如今小皇帝即位,輔臣權傾朝野,文官天下無敵。他們無需再隱藏跟王嶽的關係。
正德帝心中暗罵:欺天啦!這三個老東西竟把手伸到了宮中。拉攏朕的家奴當他們的狗腿子!
心裡雖罵,正德帝表麵卻還是一臉人畜無害的笑容:“啊呀!首輔真是薦人得當!朕早就看王嶽是個有能力的人。準奏!劉瑾、王嶽同入司禮監擔任秉筆!”
“另外,錢能卸任東廠督公,穀大用接任。牟斌卸任錦衣衛指揮使,錢寧接任。”
這一次,文官們沒有反對。
正德帝給足了他們麵子,他們也得給小皇帝留點麵子。
後人常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再直白點講,政治就是相互給麵子的藝術。
錢寧成為錦衣衛指揮使,大大出乎文官們的意料。在文官們看來,隻要不是常風接任指揮使便可。他們沒什麼好反對的。
正德帝再道:“常風自成化末年便是從龍之臣。本朝亦是從龍之臣。在錦衣衛效力二十多年,功勳卓著。”
“朕打算加封他右都督職銜,命他以右都督之身專管北鎮撫司事務。”
劉健脫口而出:“萬萬不可!都督銜乃是朝廷授予武官的至高名器。非功勳卓著的老將不能受賜。”
“常風沒有軍功。即便是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不可賜予!”
“皇上說他功勳卓著。他的那些所謂‘功勳’,有幾樣是見得了光、能拿到台麵上說的?”
常風心中暗罵:我就知道沒那麼容易拿到都督銜!
不過常風倒是很坦然。不得不承認,劉健說的有幾分道理。都督銜不是隨便就能賜的。至少也得有王越直搗賀蘭山那種級彆的戰功。
眼見到手的都督銜打了水漂,老家夥馬文升出班,替常風說話。
馬文升連珠炮似的滔滔不絕:“首輔此言差矣。說常風沒有戰功?弘治元年,他代天南下祭媽祖。途遇倭寇,在永寧衛與倭寇血戰,大獲全勝。這是不是戰功?”
“弘治十一年,他隨襄敏公王越直搗賀蘭山大獲全勝。王越在病故前給朝廷的有功將領名單裡,常風位列第四,注明大功有二,督糧、軍情事。這是不是戰功?”
“說常風沒有拿得上台麵的功勳更是無稽之談!弘治六年,常風作為欽差副使,與劉大夏前往山東治河,功績斐然。這拿不拿得上台麵?”
“弘治七年,他前往貴州,推行改土歸流。貴州境內土官肅然。這拿不拿得上台麵?”
馬文升是朝廷裡的老資格。人家老馬總製西北軍務的時候,劉健還是個默默無聞的翰林官兒呢。李東陽、謝遷還在苦巴巴的讀書備考。
劉、李、謝號稱“弘治後三君子”。馬文升是“弘治前三君子”。從稱謂上就可以看出馬文升的資曆。
一句話,老馬在朝堂上說話,好使!
兵部尚書劉大夏附和:“馬老部堂所言極是!不能說常風無功。”
馬文升不但會打仗,會理政,也會做人。他知道,得給內閣首輔一個台階下。
馬文升話鋒一轉:“不過剛才首輔有句話說的很對。都督銜乃是朝廷授予武官的至高名器。常風雖有功,但受賜右都督有些勉為其難。”
“臣建議,改賜常風都督僉事銜。”
洪武十三年,太祖定五軍都督製。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
常風本來是從三品指揮同知,受賜正二品都督僉事,等於連升三級。
老資格馬文升已經給了劉健台階下,劉健不能給臉不要臉。
於是劉健道:“稟皇上,馬老部堂所言極是。”
正德帝笑道:“好,那就賜常風都督僉事銜。”
都督僉事也是可以被彆人尊稱為“某帥”的。
自今日起,錦衣衛袍澤不再稱常風“常爺”,而稱“常帥爺”。
(本章完)
epz3366.80.
yj.3j8pzxiaohongshu.
kanshuba.h7t.bihe.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