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_朕真的不務正業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1 / 2)

對於草原人而言,大明正在變得更加暴力,一如儒家經典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草原人將其理解為:就是大明人現在就像是站在河邊的智者聖人冷漠無情,死掉的人那麼多,沒日沒夜的從眼前飄過。

戚繼光知道草原人如此理解這句話,真的是頭都疼了,這句話是孔子師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感慨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複返。

草原人將逝者解讀為死者,這是綏遠缺少文教的緣故,綏遠急缺文人到這裡勉力興文,加重文化羈縻,和大明腹地形成更多的共識,最後密不可分,這就是徹底和解。

但是,皇帝傳來的消息,情況並不樂觀,大明讀書人顯然不想來綏遠吃沙子,那興文教化,就非常難以實現了。

文化認同是最根本的認同,也是最根本的王化,駐軍、征稅、齊民編戶、車同軌書同文,是征伐是實土郡縣,這最後一步,同心才能同德,沒有文化認同何談密不可分?

梁夢龍很是生氣,但又有點無可奈何。

“打勝仗有個屁用!”梁夢龍一拍桌子就站了起來,中軍大帳安靜的可怕,戚繼光和梁夢龍的臉色都很難看,一方麵是大明軍在銳意進取,一邊是士大夫在拚命的拖後腿。

開拓?開拓個屁!大明有這麼一群士大夫在,打下來的大大疆土,也王化不了,又有什麼用呢?

這一刻梁夢龍終於清楚了,為何奴兒乾都司、大寧衛、河套、交趾,甚至是現在的遼東,都在步步精算之風下,慢慢不再是實土郡縣了。

河套有八成都是漢人,這裡卻不是漢土,因為沒有官員、讀書人願意來這片文化的荒漠興文教化,沒有文化認同,哪來的共識。

“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一群吃嘴不乾活的蠢貨,連這點苦都不肯吃。”梁夢龍的聲音很大很大,中軍大帳內所有的人都不怎麼說話。

梁夢龍眼中寒光一閃說道:“戚帥,上書朝廷,請祖製大誥,以夏伯啟剁指案為例,不願前往新辟之地的狂夫愚夫,斬首示眾籍家抄沒!”

陳大成愣了愣問道:“夏伯啟剁指案?那是什麼?”

洪武初年,朝堂發生了一個很吊詭的案子,儒士夏伯啟剁指案。

國初,天下凋敝,官員短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下旨令名士入仕為官,廣信府貴溪縣有儒士夏伯啟否認明政權的合法性,依舊向往正統的‘胡元’,拒不出仕,甚至不惜砍斷自己的手指明誌。

朱元璋聽聞大怒,將其二人逮捕入京,當麵詢問夏伯啟,夏伯啟口出狂言,大喊紅寇(元末明初群雄並起皆為紅巾軍),朱元璋盛怒之下,拋出了再生父母論,戡亂的君王結束了綿延的戰亂,還了天下太平,讓生民安定生活,就如同再生父母給了萬民生下來活下去的權力。

這也是大明君王,也被稱之為君父的緣故之一。

夏伯啟最終被殺,並且朱元璋將其寫入《大誥》之中,並且定下永例: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籍沒其家,以絕狂夫愚夫仿效之風。

這個案子吊詭就吊詭在,讓夏伯啟入仕做官,夏伯啟叔侄寧願砍斷手指也不肯,若是真的覺得胡元正統,大明不義,自行了斷殉國便是,曆代亡國之時,都有士大夫為君殉國,既然信奉正統論,死又不肯?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夏伯啟是正統論的擁躉嗎?並非如此,夏伯啟隻是在製造‘反投獻’的風力輿論,反對大明管的太寬的政令,江南士大夫們最喜歡胡元的極限自由了。

吊詭的第二個地方,就在於朱元璋還把叔侄二人逮到京師,當著所有人的麵審案辯論,直到把夏伯啟辯的無法反駁,才將其處斬,按照朱元璋那個暴戾的性格,居然能忍著脾氣跟他說了那麼多話?這種愚夫殺了就是,浪費口舌。

現在梁夢龍明白了,必然要說清楚,直接亂刀砍死,反而助長風力輿論,而且還難以確定常例。

最最吊詭的地方則是大誥裡的永例,逐漸成了沉沒條款,不再執行。

現在,是時候搬出祖宗成法了!

大明的祖宗們離譜的事兒乾的多了,反而是個好事,什麼都能找補到祖宗成法上去。

“不妥。”戚繼光歎了口氣搖頭說道:“今非昔比了,既然不願意來,強逼著他們來,反而壞事,做事的本事沒有,壞事的本事可是非常大的,交趾十三司舊事殷鑒在前。”

安南布政使兼按察使黃福在交趾的時候,什麼事兒都沒有,黃福離任後,有司、宦官立刻竭儘所能的朘剝,最終激起了民變,交趾變安南,現在安南上下形成脫離大明統治的共識,張居正也不得不用加大安南糧食進口,來離間安南肉食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

成事的本事沒有,壞事的本事有,而且很大,強扭的瓜不甜也不解渴。

胡漢雜居的河套,矛盾極為尖銳,沒風還要起三尺浪,這幫強扭的瓜來了,不知道要折騰出多少幺蛾子的事兒。

“有理。”梁夢龍沉思了片刻,拳頭攥緊了。

河套的情況比呂宋還要差,呂宋有錢,河套窮的叮當響,所以即便是有三年升轉,滿九年給特賜恩科進士這種恩賞,依舊無濟於事。

“賤骨頭。”梁夢龍坐下,用力的歎了口氣,中軍大帳內,再次安靜了下來。

“做好自己手頭的事兒吧。”戚繼光露出了寬慰的笑容說道:“不必過分擔心,我們這群武夫著急也沒用,陛下在信中說,會處置好的,最擅長對付讀書人的是讀書人。”

河套的剿匪已經趨於尾聲,甚至一部分以前留下的溝渠也進行了疏浚,河套的春耕比內地要晚上半個月,但已經是春回大地,雁行人已經出塞,三邊軍兵已經開始了向河套遷徙,封疆大吏,綏遠總督潘季馴已經趕往勝州,隻需要等知縣、先生、知府六房等官員趕來,大明京營就可以準備班師回京了。

現在,一切計劃都因為沒有官員前來徹底被打亂。

戚繼光相信陛下會解決好這個問題的,就像陛下相信他戚繼光能打勝仗,而不是突然黃袍加身要取皇位一樣,這是一種彼此的信任。

“我們要徹底王化河套,就需要興文教,但是沒有讀書人願意前來,這次陛下召集儒學士前來河套,無人應詔,在我看來,不過是讀書人想要跟陛下討價還價罷了,為了更多的恩榮。”戚繼光笑著說道:“不必過分擔憂,陛下,一定會處置好這件事的。”

戚繼光的思考方式,和常人完全不同,他是從讀書人的目的去出發,事情就變得簡明扼要起來。

這也是他作戰的思考方式。

比如要徹底守住大明京師的北大門,需要守住的不是喜峰口、姊妹樓等四處關隘,而是塞外的大寧衛;要守住北古口,要守住熱河,那裡是大明新修的軍堡,通往全寧衛的另外一條山道;要攻伐板升,就要先拿下東勝衛、大青山山口和武川縣,這樣三麵夾擊之下,俺答汗隻有決戰或者西進。

這種倒著來的思考方式常人並不具備,即便是滅國之戰的將領中也少有這種思考方式。

比如金滅北宋,完顏宗望就是從幽州(北京)出發,繞開了城關,就食於敵,直撲開封府,結果第一次開封之戰,被種師道從西而來擊退,大宋西軍救援成功,完顏宗望隻能撤退,這個時候完顏宗望才意識到,要攻破開封,要阻礙大宋西軍的援助,而要阻攔大宋西軍,就要攻破太原。

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終於合兵太原,擊敗堅守了250天的王稟,金國才在第二次開封之戰後,將宋徽宗和宋欽宗俘虜。

上一次呂宋需要讀書人前往興文教,大明皇帝設特賜恩賜進士,前往舉人,九年特賜,並且論功行賞,這一次河套比呂宋要近一些,而且生存環境,也都差不多,呂宋酷熱難捱,河套遍地風沙,讀書人想要的不過是皇帝增加一些籌碼。

戚繼光是對的,這一次就是讀書人在要籌碼。

“趁著大家都來了,我簡單說幾句,這次作戰出現了一些問題。”戚繼光示意眾將領坐好,他要開始罵人了,他把陛下的書信給梁夢龍看,其實是給眾人們展示他的聖眷,來確定自己的威信,這是從張居正那裡學來的小技巧。

其實他完全沒必要這麼做,以他在軍中的威信,真的要罵人,連刺頭李如鬆都不敢大口喘氣,甚至連事後抱怨都不敢。

戚繼光看向了李如鬆說道:“李如鬆帶領的騎營紀律最差,風評也是最差的,征伐武川的時候,把當地十二個部落的牛羊全都拉走了,一句話都沒有就是硬搶,後來掌令官察聞到後給人家補了銀子,這件事才算是沒鬨起來,邊民生活不易,若是王師人人如此,那草原就是遍地匪患。”

李如鬆沒有還嘴,也沒有狡辯,而是認真的記下了,他倒是要看看哪個小鱉孫管不住自己的手,把這些個部族的牛羊給搶走了!讓他在大帥麵前,丟了這麼大的人!

京營銳卒不缺這點銀子,騎營更不缺!

他沒下這樣的命令。

“麻貴率領兩個車營,為了爭搶繳獲,起了衝突,還打死了人,有這個事兒嗎?”戚繼光看向了麻貴問道。

李如鬆直接就樂了,壓力來到了麻貴。

麻貴呆愣了下,頭皮發麻的說道:“有,死了一個,傷了三個。”

“為何不報?”戚繼光平靜的問道。

“報的戰亡,為了爭搶繳獲報亡,就沒有忠勇祠了,趙二牛是湖廣人,遴選入了京營,又討伐千裡,到了勝州,結果死在這種事兒上,我實在是…張不開口。”麻貴選擇了實話實說,哪有將軍不護犢子的,你不會犢子,上了戰場,中門大開,敵人直接直撲中軍了。

爭搶繳獲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死了上不了忠勇祠。

“日後據實報聞,就不上忠勇祠了。”戚繼光的處置看似不近人情,但軍紀就是如此,是什麼便是什麼,戚繼光繼續說道:“撫恤照給,給家裡人說的時候,以意外論就是了。”

撫恤照給,是陛下的恩榮,出塞征伐作戰,除嘩營外,陣亡軍卒一律按戰亡撫恤,以意外論,是給軍兵體麵。

大明京營的銳卒也是活生生的人,看見金銀財寶也眼熱,也想多拿多占,也想吃獨食,也會為了爭搶繳獲而弄出亂子來。

即便如此,大明京營軍紀的下限,已經是當下其他軍隊遙不可及的上限了。

李如鬆部下騎營搶了點牛羊罷了,算事兒嗎?

打完板升,戚繼光沒下令三日不封刀,都已經是仁義之師了。

“昨天雜流送來了賬本,我發現耀武團營,多報備了三千石的炒麵,我詳細調查了下,發現這三千石糧食賣給了隨軍商賈,商賈高價賣給了邊民,現在已經全線收繳所得,算是補回了窟窿。”戚繼光說完了彆人,也說了自己。

耀武團營是戚繼光直接統帥的,這是他的問題,耀武團營多領了三千石的炒麵,這三千石炒麵,作價四萬銀賣給了隨軍商賈,商賈賣給了邊民,不過價值就不好衡量了,主要是換了牛羊馬這些牲畜。

全部收繳,就是把人抓起來,把銀子和牛羊馬全部沒收。

搗鼓軍糧的軍將,大概不會被處斬,斬將要報聞朝廷,陛下朱批,以陛下振武大局的考慮,這批軍將,大概率會被流放到應昌等地戍邊,但是倒賣軍糧的商賈就沒有那個好運了,一定會被斬首示眾。


最新小说: 江湖俠路 蛇君獨寵,渣男全家還敢吃絕戶? 凝鳳台 萬倍返還,年邁的我去當舔狗 港夜成婚 穿成陰鷙昏君的病弱小伴讀 海賊:向元帥大人獻上忠誠 驚悚遊戲:從蘿莉開始無限逃生 家破人亡後我快死了,你後悔了? 給渣男養私生子?滾!離婚我亂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