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李誠立揮下了軍刀。
牙旗轉動,鼓聲、號角聲開始變得激昂,軍中的旗幟開始揮舞,六人一台車弩,將一架架神火飛鴉放上了車弩之上,在小旗揮動之後,軍兵們點燃了起火,打開了保險,放飛了神火飛鴉。
機擴的聲音哢哢作響,弩弦發出了爆鳴聲,一百架神火飛鴉,底部閃爍著火光,飛向了京都城。
神火飛鴉騰飛後,起火的藥撚燃儘,兩道熊熊燃燒的火藥筒,在飛鴉的底部被點燃,在空中劃出了不顯眼的尾跡,如同信鴿一樣的哨聲,響徹了整個京都的上空,這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們,為了判斷飛鴉的速度,設計的飛哨。
飛鴉被彈射出去的時候,哨聲尖銳而高亢,隨著速度的降低,變得低沉,起火被點燃後,再次開始了加速,哨聲再次響亮,飛鴉的兩翼微微向下彎曲,這是為了保持飛鴉的穩定,而在飛鴉的尾部,不是過去的散尾羽,而是一種三角翼,來保持平衡飛鴉的平衡與重心。
三分鐘後,第二輪的一百架飛鴉騰空而起,哨聲在空中如同奏響了雄壯的樂章。
第三輪、第四輪……飛鴉在不間斷的發射著。
京都的倭人都有些不明所以的抬頭看向了天空,這種哨聲來的有些突然。
戚繼光其實對飛鴉這種火器一點都不看好,在他眼裡,火炮和火銃才是正經的火器,飛鴉這種徒有虛表的東西,他不喜歡,主要是有些浪費火藥,有點像是在放煙花。
一架飛鴉將近六斤半,其中大半都是火藥,火藥真的很貴,哪怕是在大明。
飛鴉這種火器不被戚繼光喜歡的最大原因,是沒有任何精準可言,即便是格物院博士們已經用儘了全力,但是風對它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風稍微變化一下,就不知道吹到了哪裡去。
戚繼光是對的,位於兩翼的起火燃儘之後,飛鴉開始了隨風飄蕩,飛的高的飄得更遠。
一架飛鴉的運氣不是很好,飛的有點低,一頭紮在了町屋的屋頂,彈跳了兩下,哢噠一聲,腹腔尾部的彈簧推動著一小節燧石,推進了飛鴉的腹腔之內,這是一種碰撞裝置,在起火燃儘後,會把機關的保險繩索燃斷,稍微有點碰撞,就會激活。
軍兵們拔掉的保險栓是鐵栓,方便運輸,被起火推進藥燒掉的是繩索保險。
燧石被推進了腹腔內,腹腔內有火鐮,火星四濺,飛鴉轟然爆開。
“轟!”
三斤多的火藥在腹腔內爆炸,如同最大的禮花彈爆炸一樣絢爛,夾層中的白磷被爆炸衝散,在空中劃出了一道道的煙跡,開始燃燒。
數間町屋被點燃,風助火勢,火越燒越大。
神火飛鴉有太多的缺點了,比如不穩定,有的飛鴉甚至沒來得及降落,機擴在空中激活,在空中放了一個大大的煙花,但這煙花不是慶祝,而是喪鐘為京都而鳴,火藥帶著燃燒物落入了城中。
(爆炸場景,類似。)
在豐臣秀吉的軍兵抵達迎恩館的時候,大明軍兵向著四方放飛了數千隻的神火飛鴉,整個倭國的京都陷入了大火之中,大明軍停止了放飛,不是沒有了火器,是弓弦開始疲勞,需要進行更換。
在一刻鐘後,神火飛鴉的哨聲再次開始響起。
李誠立帶著三百陷陣軍兵,站在了迎恩館前,豐臣秀吉的軍隊已經到了。
“玉盤玉盤,玉盤懸空照征戰;四方四方,四方蕩蕩清夷羌;”
一個軍兵紮著自己的甲胄,滿臉笑容的紮好了自己的臂架,錘了錘之後,忽然高聲唱起了起來,這是格物院德王殿下創作的一首戰歌,洪武正韻和低沉、緩慢的鼓聲融為一體。
“京觀京觀,京觀巍巍震八荒;千帳千帳,千帳燈搖塵未央;”
軍兵們開始齊唱,而後用布將手中的刀纏在了手上,互相係好,防止在戰鬥中,刀因為血液而變得滑手,無法砍劈,三人一組,彼此配帶好了三寸團龍旗貼,檢查了下不會掉下。
“大江大江,大江東去旌旗揚;隴上隴上,隴上行人踏星霜;”
死亡從不可怕,就像是大江東去一樣,人生下來注定是要死的,軍兵們扣上了兜鍪,聲音變得低沉了起來,當兜鍪扣上的時候,整個戰場,變得肅殺了起來。
高啟愚、黃斌、李誠立、馬文英、楊廷用、張文遠、楊誌等人,從未忘記過,他們這次入京是危險的,就像是豐臣秀吉無法擺脫織田信長的宿命,迎恩館一千五百眾,也從未脫離過危險。
“長安長安,十萬倭顱築雲間;孤雁孤雁,孤雁銜骨痛斷腸;”
“殺!”
馬文英在杭州府羅木營發動過兵變,後來蒙受皇帝特宥,被‘流放’到了大阪灣守備千戶所,戴罪立功。
胡宗憲當年組建浙江九營的時候,是為了有朝一日,報這血海深仇,但胡宗憲沒等到那一天,自己反而瘐死在天牢之中,隻留下了一句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那時候馬文英才十四歲,他從來沒有一刻敢忘記他的家人、他的親朋、家鄉的孩子,死於倭寇的屠刀之下,他一刻,都不敢忘記。
“歸葬歸葬,猶見慈母補箭創;刀芒刀芒,馬槊挑月轅門上;”
豐臣秀吉的倭寇衝了上來,火炮、火器開始嘶吼,如同割麥子一樣收割著倭寇的性命,沒有甲胄的武士,在如同雨幕一樣的鉛彈麵前,一排又一排的倒下。
倭國的武士們接連倒下,衝鋒的腳步,卻沒有絲毫的停歇,倭寇瘋狂的衝向了陣線,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撞上了陷陣營組成的城牆之上。
殺戮開始了。
豐臣秀吉發現了不對勁兒,的確,大明軍隻有一千五百人,而他調動了超過三萬人。
無論怎麼講,三萬對一千五百人,優勢在我。
但是這一千五百人,就像是海岸邊的岩石一樣的堅挺,擋住了無窮無儘的衝鋒,當第一波衝鋒被大明軍的火器、火炮、給抵擋下來的時候,豐臣秀吉就知道,恐怕要失算了。
“玉盤玉盤,玉盤忽圓忽缺傷;月光月光,月光漢家舊時圓。”
豐臣秀吉的第一波衝擊結束後,軍兵們悠揚而緩慢的戰歌再次響起,所有的軍兵有條不紊整理著自己的甲胄和火器,收拾著同袍們的屍骨。
他們永遠留在了倭國的京都,有勢要豪右的孩子、有富家子,也有窮民苦力。
有士大夫說,戰爭是農夫的兒子殺死農夫的兒子,但李誠立很清楚,大阪灣守備千戶所,有三百人是真正的富家子,這裡的危險不言而喻,但他們還是來到了這裡,現在死在了這裡。
傾巢之下,從無完卵。
三萬人圍攻一千五百人,無論如何,也應該獲勝才對,可是三個時辰後,先崩潰的是豐臣秀吉的武士,無人再敢衝鋒。
大明軍死傷慘重,超過五百人死於此戰,四道防線已經被擊潰,最後一道防線,放飛神火烏鴉的車弩陣,就在軍兵的身後。
但大明軍依舊士氣高昂,戰歌總是在間隙響起,而倭人為此最少付出了五千名武士的性命。
馬文英、楊廷用、張文遠這三位出自浙江羅木營的把總,戰死在了沙場,他們領著陷陣營,站在第一線,也是第一批倒在倭人的洪流之中,隻有楊誌還活著,但也是身負重傷。
豐臣秀吉撤退了,他知道打不贏了,因為士氣已經不可用了。
整個京都,已經淪為了火的海洋,煙塵滾滾,火光衝天,四處都是奔逃的倭人,他們驚恐的叫喊著天火,豐臣秀吉再不走,再不去救火,恐怕整個京都都要付之一炬。
大明軍從未想過撤退,他們要的隻是玉石俱焚。
高啟愚帶著剩下的大明軍兵,收斂著屍骨,草草埋葬在了迎恩館後的小土坡。
站在五百個新挖的墳塋之前,高啟愚看了看天邊的殘陽,看著那一個個木質的墓碑,才鄭重的說道:“陛下讓我們來,是想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你們的犧牲,大明將永遠銘記,你們的犧牲,不會白費。”
“倭國五千武士和倭國京都,為諸君陪葬。”
京都的大火,持續了整整三天,才緩緩熄滅,三天之後,豐臣秀吉簇擁著倭王天皇,來到了迎恩館投降。
即便是殺死了高啟愚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京都人已經清楚的知道了大明火器的可怕威力,殺死大明使者的後果,就是迎接大明的怒火。
“我其實是不介意你殺死我的。”高啟愚坐在高位上,看著跪在地上的豐臣秀吉說道:“我臨行的時候,給陛下留下了一封訣彆詩,如果我死在了倭國,大明就有充分的理由,橫掃倭國了。”
“一個集體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我死了,反而能讓這些聲音,變的一致起來。”
“可惜了,你沒有那個本事殺死我。”
“現在,在這份條約上簽字吧。”
條約包括的內容為:
大明軍派遣軍兵駐紮在各個礦區;
大明在倭國擁有探礦權,探到的礦藏所有權歸大明所有;
大明人在倭國享有絕對的豁免權,所有犯案的大明人交由大明長崎總督府處置;
堺市劃為大明疆域,倭人不得入內;
從堺市到倭國京都不得有任何倭國的山城工事,大明軍駐紮倭國京都;
懲辦入寇朝鮮和進攻迎恩館軍兵的首禍諸臣,包括入朝軍團長和這次進攻迎恩館軍兵的福島正則;
助軍旅之費1500萬銀,分為四十年償還,以倭國沿海諸城海關和鹽稅作為抵押;
每年支付五十萬銀,作為大明駐軍費用;
倭王天皇僑居大明等九大項,如有補充,另行簽訂補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