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戶,的確能夠飽腹,時至今日,鬆江水師的軍餉,還有一部分是這四十萬畝田供應!
“要更少一些。”王崇古連連擺手說道:“在沒有羊毛出產前,連兩成都折不到,而且價格並不是很高,草原和中原完全不同,草原的地,都是占來的。”
沒有羊毛之前,因為天地人運輸等等問題,其實那些地的出產,能有兩成都算是豐年了,可有了羊毛之後,這些個草場,才算是有了正經的營收,成為了香餑餑。
“看來不應該叫大司寇,應該叫台吉或者鄂拓克。”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鄂拓克,在草原就是部落首領的意思,台吉是王子,這王崇古在大明是明公,在草原還有如此影響力,這也怪不得了,王崇古之前一直膽戰心驚,直到在陛下的授意下,殺了孔府滿門才算是安心下來。
“臣罪該萬死!”王崇古一甩袖子,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請罪。
“不對勁兒。”朱翊鈞看著王崇古,慢條斯理的說道:“不對勁兒。”
“朕怎麼覺得這都是大司寇刻意安排呢?這事兒,早不早,晚不晚,恰恰在這個時候,被捅了出來呢?吳百朋到宣大做督撫已經三年之久,怎麼剛好現在查到了這一千五百頃的草場。”
“大司寇,有心了。”
時機不對,這太巧了。
皇帝此言一出,群臣們都是齊刷刷的看向了王崇古,陛下不說還好,一說,這事兒怎麼看都怪異無比,早不早晚不晚,為何是這個時候?
王崇古抬頭看了一下陛下,而後再次俯首帖耳的說道:“臣惶恐。”
王崇古隻是惶恐,沒有否認,事實上這件事的確是王崇古主動戳破的,隻是不知道言官什麼時候對他發起進攻而已,王謙這個逆子是不是通風報信,並不是危機的主要因素,當年犯下的錯才是。
陰結虜人可是要送到解刳院的!
“好手段!”朱翊鈞敲了敲桌子說道,王崇古選擇了最合適的機會,把這件事抖了出來。
在時勢上,俺答汗、土蠻汗服軟,戚繼光的大軍剛剛凱旋,大明並不會在此時征伐,和北虜修睦,符合當下的時勢,大明和北虜的以戰促和,王崇古作為一個關鍵人物,並不太容易處置,而另一方麵則是他剛剛監刑辦了儒家滿門,算是徹底投效了皇帝。
混到文華殿的廷臣,個個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既然是大司寇主動說起了此事,如何處置,還是大司寇自己說吧。”朱翊鈞倒是有些疑惑,王崇古戳破這個膿包的原因。
王崇古再拜,大聲的說道:“自然是獻於宮闕,作為皇莊作為事宜。”
“政以賄成,大司寇這是要賄賂朕咯?”朱翊鈞一愣,萬萬沒想到,王崇古提出的解決辦法,是賄賂皇帝。
朱翊鈞原來以為王崇古主動提這茬,是為了充公,也就是交給朝廷,現在看來,他隻想交給皇帝。
“臣守不住了,那土蠻汗被趕到的大鮮卑山以東,這草場就那麼些,臣一直占著,怕占不住,可是這是陛下的皇莊,那俺答汗和土蠻汗,自然不敢了。”王崇古找了一個很有趣的理由,來訴說自己主動自爆的理由。
朱翊鈞摸了摸下巴,思忖了片刻說道:“不是,朕怎麼覺得,大司寇主動戳破,是因為大明和北虜之間的矛盾,馬上就要進入河套這個關鍵位置了,所以,處理這個隱憂,宜早不宜遲呢?”
“陛下聖明。”王崇古再拜,這個時候,陛下說啥就是啥,王崇古可不是王世貞,可不敢頂撞陛下。
各種原因都有,王崇古總要處理這些圈地圈來的草場,宜早不宜遲,真的被彆人給捅破了,王崇古那才是該死。
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張居正眼觀鼻鼻觀心,並不打算表態,看起來,張居正對這件事是早有預料的,當初張居正打王崇古的時候,罪名就是養寇自重,弛防徇敵,說王崇古甘心媚虜,欺誑朝廷,躐取爵賞,及將敗露,複仗錢神偃然,斷不可用。
張居正對王崇古的總結非常到位,到現在張居正的態度仍然如此,王崇古這種奸臣,皇帝要用是皇帝事兒,他不推薦皇帝用。
張居正的態度,很有趣,那就是置身事外,陛下決定繼續用,陛下就自己寬宥,若是陛下決定不用,下死手的事兒,他張居正來做。
張居正最忌憚王崇古僭越主上,是他離朝之時,怕小皇帝被王崇古欺負。
現在他都回來了,王崇古不足為慮了。
“免禮吧。”朱翊鈞也沒有太多的猶豫說道:“朕還是說話算話的,既然之前收了大司寇的一縷頭發,自然沒有一事二罰的道理,這一萬兩千頃的草場,就歸皇莊所有了,馮大伴,這件事交給你去處置。”
“臣領旨。”馮保俯首領命,這一萬兩千頃草場,歸了皇莊,皇宮的一應開銷,真的不用去外廷討飯了。
“臣,叩謝陛下隆恩。”王崇古再拜,他已經奔著自己被罷免去準備了,結果連訓斥都沒有。
朱翊鈞聽聞此事之後,第一時間問的是,王崇古這些草場是什麼時候兼並的,王崇古說是萬曆元年及之前,萬曆元年,晉黨勢大到王崇古總督京營,甚至連他家的狗都要到京營吃皇糧的地步。
沒有才能是決計當不了奸臣的,王崇古很能乾,這種雙刃劍,舞弄不好,就會傷到自己。
這件事朱翊鈞的確是寬宥了,他說一事不二罰,把這些草場歸到了過去的罪名,但是作為裁判,朱翊鈞同樣可以把這件事區分看待。
王崇古好用,可以繼續用下去。
王崇古和王謙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他們家能活到現在,全靠陛下聖恩。
“陛下,臣在毛呢官廠,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厘不該拿的錢!”王崇古站起來後,俯首說道。
他否認了工部尚書郭朝賓對自己的指控,他自己家的草場供應的羊毛,的確供給給了官廠,但價格比三娘子的羊毛還要低,是零利潤供應。
真的沒賺不該賺的錢。
“朕相信你。”朱翊鈞揮了揮手,他相信王崇古說的話,既然敢自爆,而不是鋌而走險,肯定是把腚擦乾淨了,否則不敢把這事兒捅到文華殿上。
王崇古對陛下用人有了更加清楚的明悟,隻要有用,就不會被拋棄!
“臣倒是以為,暫時和俺答汗修睦為宜。”戚繼光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大明軍還不夠強。”
“還不夠強嗎?”朱翊鈞看著戚繼光大感驚訝的說道,大明軍還不強嗎?土蠻汗已經深入體驗過了大明軍的戰力,強不強,俺答汗、土蠻汗還能不知道嗎?來自敵人的評價和恐懼,就是對軍將最高的讚許!
大明軍現在很強,天下至強。
“不夠。”戚繼光十分肯定的說道:“陛下,萬曆以來,所有的出塞作戰,都是冬季,因為我們在機動上,仍有極大的不足!”
“如果我們在春夏秋任何季節進攻,都無法保證我們漫長的補給線,不被敵人進攻,而敵人騎兵的騷擾,會對我們的後勤造成極大的壓力,隻有在冬季,大雪封路的時候,我們的軍兵能夠將偏廂戰車推向戰線,獲得勝利,而後建立屯耕駐守之地,在春夏秋三季守住敵人的進攻。”
“我們需要強悍的騎兵,也就是機動力,來保證我們大明軍的進攻,能夠進行充足的情報偵查,保證我們的後勤,不被敵人滋擾。”
“戚帥所言,朕明白了。”朱翊鈞認可了戚繼光的觀點,大明軍現在很強,天下無敵,但還可以更強。
永樂年間的大明軍北伐,是不分季節,全天候作戰,而且是碾壓的姿勢,彼時的草原還不如現在寒冷,那時候的北虜,要比現在更加強悍,但依舊被大明軍打的抱頭鼠竄,不敢交鋒。
全天候的作戰,極為重要,代表著大明軍能夠隨時進攻,乾涉草原的生產生活,這是軍事羈縻的重要補充,大明軍現在局限在了冬日進攻,就代表著草原人可以在春夏秋三季依舊維持生活,到了冬天來臨之際,躲得遠遠的,等到大明軍回了老巢,再繼續繁衍生息。
漢武帝窮兵黷武組建騎兵的意義,就在於此,在不能全麵軍事羈縻的情況下,想要使敵人的抵抗意誌降低為零,徹底屈服,是個偽命題。
永樂初年,大明的馬政還沒有敗壞,彼時大明服役的軍馬、驛馬超過七十萬匹,不說邊軍,就是大明京營,騎兵的數量,滿打滿算,也就是萬人規模。
“戚帥所言之事,臣也是輾轉反側,但是恢複永樂馬政,不可取也。”譚綸代表兵部,十分肯定的說,恢複大明的馬政,是不可取,更是不現實的。
禮部的馬自強,思前想後,也開口說道:“臣附大司馬議。”
馬自強對譚綸的說辭表示了讚同,譚綸和馬自強各自表述自己的理由。
譚綸認為永樂年間的馬匹數量眾多,是大明腹地仍有大量的馬場,這和戰亂的大背景有關,戰亂之下,田地荒蕪,可以放牧,但是隨著國朝趨於穩定,草場變成了耕田,再放牧,也都是養牛,而不是養馬,因為牛是生產工具,馬是戰爭工具,如果恢複永樂馬政,等於逼百姓去死,本來天下困於兼並,矛盾在一個爆發的邊緣,此舉無異於火上澆油,所以譚綸不同意。
而馬自強觀點是一致的,理由是不同的,他以英格蘭為例,為了和西班牙在羊毛生意上競爭,英格蘭搞得跑馬圈地,製造了無數的流民,這是徐璠和高啟愚在他們的泰西見聞錄裡,描寫過的場景,英格蘭的圈地運動是英貴族默許的行徑,這種行為,受苦的還是百姓。
張居正在綜合了譚綸和馬自強等人的意見後,開口說道:“大寧衛和全寧衛,可以放牧可以耕田,是可以養馬的,大明的養馬廠,建在熱河附近為宜。”
這個軍馬場的規模有多大?
一百五十萬頃,從應昌到會寧衛、大寧衛、再到熱河,這片區域總計有一百五十萬頃的土地,其中草場的麵積,超過了五十萬頃,王崇古那一萬兩千頃的草場,和國家力量比起來,微不足道。
而這麼大的草場,預計有超過百萬馬匹,而這些馬匹能遴選出十萬軍馬,武裝兩萬到三萬的騎兵。
熱河百萬軍馬場。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