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衛大捷,速把亥之死、敵人的一觸即潰,都代表著北虜的抵抗意識已經完全崩解,這就是戰爭的根本目的,徹底消滅對方的抵抗意誌,服從於己方意誌,任由大明施為。
土蠻汗,孛兒隻斤·圖們的統治岌岌可危,他的黃金血脈,已經壓不住蠢蠢欲動的人心了。
開平衛、應昌、全寧衛、大寧衛等地方,原先都隸屬於北平行都司,北平行都司都司治所,就在大寧衛。
北平行都司,從永樂年間寧王府內遷起,北平行都司諸衛逐漸內遷,最終完全棄置。
這是興文匽武的大勢所趨,自朱棣親征並且在親征的路上龍馭上賓之後,興文匽武大勢已成,早在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後,大明內部對於不斷北伐造成的困苦,已經有了極大的反對意見。
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吳中等人,在永樂十九年,以邊儲空虛、內外俱疲、聖體欠安為由,反對明成祖繼續北征。
夏原吉自永樂元年任戶部尚書,這戶部尚書一坐就是十九年的時間,曆經鄭和下西洋、明成祖北伐、北衙建都鼎建、永樂大典,夏原吉這個戶部尚書,一直在忙前忙後的支持著成祖皇帝的雄途霸業,而夏原吉堅決反對第五次北伐除了數次北伐內外交困之外,還有明成祖自己的身體。
戎馬一生的成祖皇帝在晚年身體多恙,舊傷反複複發。
興文匽武的風力在明成祖走後,徹底成為了大勢,在精算的風力之下,大明不斷棄地,最後京城成為了矛盾衝突爆發的第一線。
而現在,大明失去的,朱翊鈞正在一點點的拿回來,而拿回來隻是開始,如何穩定統治才是大明必須麵臨的問題,朱翊鈞思索了許久許久,才找到了那個關鍵,一個字,利。
大明次輔王崇古在送走了自己兒子王謙,王謙就像是一個躲在豺狼虎豹身後的幼獸,到了他開始四處狩獵之時,少了王謙弄出來的雞飛狗跳,王家府上變得徹底的安靜了下來,這種安靜加上幾分老人遲暮,多少顯得蕭索。
王崇古推了一下老花鏡,看著麵前的賬目又歎了口氣,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他代表晉商給陛下送了一千萬銀、數萬頃的草場、積極認籌船舶票證,這幾次割肉下來,身上的肉,反而越割越多,萬曆八年僅僅是上半年,他家裡就有了三十二萬兩的進項,下半年還有開海投資、船舶票證分紅、毛呢官廠分紅,今年預計收益,將超過一百萬銀。
在萬曆元年王崇古回到宣府堵長城鼎建窟窿時,王崇古傾家蕩產,才湊出了200多萬銀,堵上了窟窿,現在一年收入就是過去二十年積累的一半。
這種財富增長的速度,讓王崇古十分的憂慮。
王崇古不怕王謙出門在外會變成貪官,前四川巡撫羅瑤,三年三十四萬銀,王謙真的看不上那點錢。
在自家資產逐漸龐大的今天,王崇古忽然覺得,銀子這東西,不過是浮財,而最重要的是資產,資產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生產剩餘,而這些生產剩餘可以變現。
一頓飽和頓頓飽的區彆,隻是,這頓頓飽,實在是太飽了,會撐死的。
王崇古憂心忡忡,形勢一片大好的水麵之下,暗藏著危機,在完全研讀了張居正的《階級論》之後,王崇古完全清楚明白了為何張居正當初致仕也要帶著他一起走了。
更讓王崇古驚懼的是,相比較鬆江孫氏,王崇古沒有任何退路可言,他是次輔,張居正不走,他走不掉,他是官選官的統治層,看看他的身份,次輔、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刑部尚書、晉黨黨魁,孫氏可以將希望訴諸於應許之地的元緒群島,而王崇古的身份,注定了他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提高皇帝的斬殺線。
或者說,不斷的讓大明當下大明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所能容納的上限,進而讓陛下、朝廷允許王家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
現在王家一年收入高達百萬銀,大明皇帝的金花銀,一年才不過一百二十萬銀。
“陛下說得對啊,遮奢戶整天盯著窮民苦力那點小錢,真的是鼠目寸光。”王崇古靠在椅背上,思考著他們王家該何去何從,家族和人一樣,第一需求永遠是生存。
“老爺,內閣送來了捷音,開平衛被王如龍王將軍一舉拿下了。”大管家走到了王崇古的身邊,稟報著剛剛收到的消息。
王崇古目光一凝,立刻拿起了內閣送來的捷報,打開看了好久,王如龍所轄軍衛,屬於邊軍之一,邊軍沒有進攻能力,是戚繼光當初的斷言,即便是全餉之後,大明對邊軍的要求,也隻是能守住城池,擊退來犯之敵。
開平衛的大勝,是邊軍進攻能力的體現,這是出乎朝廷預料的捷報,炒花萬戶速把亥被射殺、速把亥家眷、俘虜等被送回了京師,顯然不是無中生有的大捷。
王崇古猛地站了起來,快速的說道:“快快快,去離宮!”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是他心心念念的疑慮,他找到了他們王家的出路,他需要陛下的支持。
張居正、王崇古、譚綸都在同一時間來到了離宮之內,顯然是有要事商議,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天大的事兒開閉門會,顯然這次的大捷,讓首輔、次輔、兵部尚書格外的重視。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張居正帶著二人俯首見禮。
“免禮。”
張居正是來確認這次軍功賞賜的,大明現行事功賞,開平衛捷音,按照事功賞為三等功,但因為邊軍克敵,張居正請命額外加恩為二等功賞,張居正是唯一一個接受軍將冰敬碳敬的輔臣,也是唯一一個振武的首輔,他從萬曆元年就開始主張振武,現在張居正的請命,符合他一貫的政治主張。
譚綸是來確定王如龍本人軍功賞賜,按照功賞製,兵部請命冊封王如龍應昌伯,以獎賞其悍勇。
王如龍在南平倭,在北拒虜,軍功而言,已經完全足夠了。
張居正和譚綸奏稟之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複,大明皇帝在犒賞軍功之事上,從不吝嗇。
“陛下,臣聽聞那辛迪入了宮?據說此人為泰西景教聖女,陛下,昔日武帝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晚年巫蠱之禍,貽害無窮,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張居正作為大明首輔,作為帝師,終於忍不住說起了泰西聖女入宮之事。
少年心性,喜歡獵奇無礙,大明現在也有許多的萬國美人,陛下選一個便是,張居正不是那種冥頑不靈之人,番夷不得入宮之類的事兒,他並不反對,之前三娘子那事兒,反對的也是萬士和與海瑞,張居正保持了沉默。
但是這個辛迪的身份,讓張居正極為反感。
聖女?分明就是異端。
“送浣洗局做浣衣婢了。”朱翊鈞收辛迪入宮,可沒說讓她到離宮來,沒給她送尼姑庵,那是朱翊鈞開恩了。
收辛迪入宮主要是態度,你的禮物朕收了,但你的禮物朕很不滿意,讓辛迪入宮,是告訴費利佩,安東尼奧的問題,不是不可以談,但你這點東西,不夠看。
“浣衣婢嗎?”張居正笑了笑,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不是朱翊鈞嫌棄番夷,實在是泰西的紅毛、金毛番,體味兒有點衝。
“王次輔,俘虜還未進京,此番覲見,所為何事?”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
王崇古趕忙說道:“陛下,臣有個想法,就過來了,主要是為了立功。”
“立功?”
“立功。”王崇古非常肯定的說道,提高陛下的斬殺線,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堆疊聖眷,而王崇古接下來要講的事兒,就是雙管齊下,既疊聖眷,又增加大明上限,一舉兩得。
朱翊鈞點頭說道:“說說看。”
“陛下啊,臣以為這羊毛生意,大有可為啊!”王崇古開門見山,說起了重點。
大明為何放棄了開平衛、應昌、全寧衛、大寧衛?理由是糧餉供應龐大,開平衛路途遙遠送軍糧過去,對朝廷而言是個極大的負擔,道路荒遠,沿途馬匪眾多,而且城垣不堅,城池都是土坯,築城消耗極多,就像是熱河軍塞,本來廷議大家想的是建個大城,最後隻能弄個軍堡。
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養不起。
王崇古將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之後,主要思路還是按照他的安置流氓疏進行,剿匪練兵、修路修橋、營造城池、安置流民、放馬牧羊等等,這些事,已經在大寧衛和全寧衛做過一次了。
不同的是,大寧衛、全寧衛的利益主要是桃吐山,大鮮卑山東麓主要是養馬、種地,而不是放羊。
簡而言之,便是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
張居正也是眼前一亮,大明已經有了數家民坊毛呢廠,原料的價格因為競爭的緣故有所上漲,塞外養羊成為了一個辦法,開平衛、應昌之間,數萬頃的草場,可以作為羊毛基地。
大明國初,洪武、永樂年間,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因為人口,彼時元末亂世剛剛結束,人口的恢複需要時間,又出了靖難,那時候,大明腹地仍有草場,可以放馬牧羊,現在大明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人地矛盾,人多地少。
“塞外也不是蠻荒之地,有利可圖。”王崇古頗為確信的說道,晉商們往塞外倒騰貨物,可不是做慈善,塞外有利可圖是王崇古基於事實而言。
朱翊鈞和王崇古溝通了其中的細節,而後便將此事交給了王崇古去做。
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開平衛在王崇古的運作下,如果能從衛升級到府,那就是天大的功勞。
“陛下,今年毛呢官廠的分紅,那一成能不能變成固定的一萬兩分成?”王崇古舊事重提,若是陛下今天還不答應,他王崇古就隻能致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