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揮領車陣,抖擻精神,衝殺過來。晉將狐偃迎住,略戰數合,回轅便走,大旆亦往後退,晉軍陣角擾亂,叫喊聲起。鬥宜申大喜,高聲叫道:晉軍已潰矣!
遂命鄭、許二軍,儘力追逐,漸漸深入敵陣。正以為得計,忽聞鼓聲大震,旗號招展,一枝晉軍殺至,車上主將正是大帥先軫、上將郤溱。二人引軍自半腰側翼衝入,便將楚軍截做二段。狐毛、狐偃兄弟翻身複來,兩下夾攻。鄭、許之兵驚潰,鬥宜申拚死殺出,儘棄車馬器械,雜於步卒之中,越山穿林而遁。
由是楚國聯軍左、右兩師,皆都中晉帥先軫誘敵之計,先後進入重圍被殲。因為無人逃出報信,隻剩楚帥成得臣獨率中軍,尚且不知實際戰況。
成得臣執掌中軍,斥侯飛至,報說左右二軍俱已大勝,追逐晉兵而去。子玉大喜,遂令中軍擊鼓,命親子成大心出陣攻擊。成大心奉命驅車而進,在陣前耀武揚威。
晉將祁瞞見是個十五歲少年,暗道:諒此童子,有何本事
喝教擂鼓,陣門開處,驅車持戈而出,與成大心對壘。二將未戰十合,楚軍陣中鬥越椒立在車上,隱身門旗之後,拈弓搭箭,衝祁瞞一箭射去。
祁瞞正與成大心支吾,耳聞弓弦響亮,將頭一低,被射落盔纓。祁瞞倒未見如何驚慌,禦者早吃一驚,撥馬敗回。
鬥越椒大叫:晉軍敗矣,小將軍可殺入中軍,擒拿先軫!
成大心聞聽,便不去追趕祁瞞,竟殺入中軍,來尋先軫。
鬥越椒抬手又是一箭,弓弦響處,射落晉軍帥旗;隨後棄弓挺戈,揮軍直進。
晉軍見帥旗落地,陣角鬆動,漸漸不敵。幸得荀林父、先蔑兩路接應兵到,接住鬥越椒、成大心廝殺,複成相持之局。
成得臣麾軍大進,攘臂大呼:今日必覆晉軍,使楚王獨霸中原!
話音未落,便聽對麵有人揚聲接道:今日必滅楚蠻,護我華夏天子!
成得臣抬眼看時,見三路精兵來至,一路是先軫、郤溱,另一路欒枝、胥臣,第三路狐毛、狐偃,並秦將白乙丙、齊將崔夭,一齊都到,如銅牆鐵壁,團裹將來。
成得臣此時方知自己左右二軍已潰,叫道:我中先軫誘敵之計矣!
再也無心戀戰,急急調轉車馬向南,傳令鳴金收軍。
將令雖出,爭奈為時已晚。晉兵眾盛,三麵包抄,將楚國聯軍分做十來處圍住。成大心使一枝方天畫戟,神出鬼沒,率領宗兵六百人,保護父親拚命殺出重圍,欲往南走。
成得臣叫道:不可舍了鬥越椒!
因那鬥越椒乃是自己從弟,恐回楚國之後,難以向兄長子文交待。
成大心稍作喘息,答道:如此父親先走,孩兒殺回,將叔父接應出來便了。
於是撥馬返車,翻身殺入重圍。
鬥越椒直生得狀如熊虎,亦有萬夫不當之勇,隻在晉軍陣中左衝右突,非是不能透圍,而是以為元帥陷於陣中,兀自尋覓成家父子。
成大心殺入,見叔父激鬥方酣,高聲叫道:我父帥已經突圍,叔父快隨我來!
叔侄兩個遂車並一處,各奮神威,引領部分殘部,潰圍而出。
當時晉文公立在有莘山上,觀見晉兵得勝,不由大喜,遂對趙衰道:使人教先軫傳諭各軍,但逐楚兵還於淮南足矣,不必多事擒殺,以負楚王當年施惠之意。
趙衰稱是,遂命家將速持令牌下山,傳達晉侯號令。
先軫得令,便教鳴金吹號,約住諸軍,不必窮追。於是楚軍大敗回營,陳、蔡、鄭、許四國亦都損兵折將,各自逃回本國。
成得臣既出重圍,同成大心、鬥越椒收拾敗軍,急投大寨。
前哨來報:寨子已被國歸父、小子憗二將所奪,營中已豎起齊、秦兩家旗號,輜重糧草皆歸其所有!
成得臣此時方才猛醒,仰天歎道:當初我不從齊、秦二國之請,又中先軫詭計矣!
於是不敢回營,隻得轉從有莘山後,沿睢水一路向南。行至半路,忽見背後塵頭大起,兩支兵馬追來。成得臣大驚,急命兒子大心回車抵敵;軍陣未穩,追兵已至。
來者於車上大叫:休得放箭,自家人馬!
成得臣定睛看時,才知虛驚一場,卻是鬥宜申與鬥勃二將,各引殘兵來會。
於是三路合兵,行至空桑。成得臣以為已脫危險,正欲下令就地紮營造飯,忽聽鼓角喧天動地,一支軍馬自山腳後麵轉出,攔在當路,當先一員大將,正是魏犨。
當隨晉公子重耳流亡郢都之時,楚人皆都知魏犨神勇,今日大敗之餘遇此勁敵,便都魂銷魄散,麵麵相覷,不敢上前。
鬥越椒奮其餘勇,叫道:小將軍保護元帥,鬥宜申、鬥勃,隨我禦敵!
於是三鬥一齊上前,來戰魏犨。雖是三將齊上,久戰魏犨不下。
正在相持,忽見晉軍傳令官飛馬而至,高聲叫道:諸位將軍且請罷戰!先軫元帥有令,命放楚將歸還本國,以報出亡之時,楚王款待之德。
晉國諸將聞言,齊都罷戰。魏犨看過元帥令牌,隻得命令軍士讓開大路,喝道:若非看在楚王麵上,定不相饒!
成得臣至此滿麵羞愧,便於車上拱手道謝,引眾奔走不迭,回至連穀。點檢軍馬,見中軍折其三停。申、息之師及左右二軍,所存十無一二。此番大戰,史書謂曰城濮之戰,自三代楚王經略霸業以來,從未有此大敗。
成得臣因此大慟,對諸將道:一將無能,累及三軍。恨不聽大王三番叮囑,欲圖為楚國揚威稱霸中原,不意屢中晉人詭計,又貪功致敗,罪複何辭
乃與鬥宜申、鬥勃暫居連穀,使子成大心領殘軍去見楚王,自請降罪。
成大心來至申城,拜見楚王,伏地請罪,並代父親求恕。
楚王怒道:你父固執己見,與我立有軍令狀在先。且楚國之法,兵敗者死。回複你父及諸將,速宜自裁,毋汙吾斧锧。
成大心見楚王不肯相饒,知道再求無用,號泣而出。遂連夜兼道回歸連穀,平明至營,來見父親,回複楚成王之命。滿營諸將聞而大哭,皆都跪於帳中,相勸成得臣。
諸將:元帥與大王本是同胞兄弟,同氣連枝。今大王盛怒之下,口不擇言;其實亦恨大帥不肯親往請罪,而以少將軍代公前往,是謂不恭。大帥何不親赴申城,以求王赦
成得臣:城濮一戰,舉國精銳喪其大半。縱楚王赦我,又有何麵目再見申、息父老乎歎息已罷,拔劍自刎而死。
鏡頭閃回,申城楚王行營。
少年蔿賈隨父跟從楚王出征,當時正在申城。這日見父親蔿呂臣散朝,歸家訴說成得臣兵敗,被楚王賜令自儘一事,連連歎息。
蔿賈進言道:兒向日代父往子文府中,賀子玉升任元帥之時,便曾對父親說過,子玉剛愎而驕,不可獨任。然其人強毅不屈,若使智謀之士為其輔佐,必可使再立功於國。今番兵敗,雖是子玉咎由自取,亦因晉人頻施詭計,不依戰法之故。兒謂他日,能報此戰之仇者,亦必是子玉也。父親何不勸諫大王,留其戴罪立功
蔿呂臣支吾答道:大王今日怒甚,我恐言之無益,反而禍及自身。
蔿賈:兒聞父親曾經言之,說昔有範巫矞似,極善相人。大王昔為公子時,與子玉、子西兄弟三個,同請矞似相麵。可有此事
蔿呂臣:有之。你複提此事何意
蔿賈:矞似當時將三個公子挨個相過,照實言道:你兄弟三人,日後皆不得其死。公子雖大為不悅,但切記其言。即位為王之日,恐應矞似之言,即賜子玉、子西免死金牌各一,欲使其言不驗。其事父親亦曾對兒說過,可還記得
蔿呂臣:哎呀,我如何將此事全然忘卻若非你提起,已拋之腦後矣。
蔿賈:非但父親,今日主上於盛怒之中,亦是偶忘其事。則父親若以範巫矞似當初讖言勸之,則大王必留子玉性命無疑,且不會禍及我家。
呂臣聽罷大喜,以手撫子之首:我兒,未料如此多智,且博聞強記,他日必遠勝乃翁。
於是不待夜食,即時往見楚王,伏地奏道:子玉損兵折將,其罪當死。然大王當年曾有免死金牌在彼,許免其免。王言如綸,不可失信天下,請赦其死,戴罪立功自贖。
楚王聞言愕然,忽然猛醒:豈非孤王即位之時,因範巫矞似預言之故,而賜子玉兄弟免死金牌乎若非先生提醒,寡人幾忘之矣!
乃使大夫潘尪,急赴連穀傳命:子玉及所有敗兵之將,一概免死。
潘尪既奉王命,不敢耽擱,連夜驅馳而往。
奔馳一夜,比及車到連穀,奔進軍帳,已是次日午時,方知成得臣已死半日。
左師將軍鬥宜申欲留全屍,未肯拔劍刎頸,選擇懸梁自縊。但因身軀過重,垂吊時恰值懸帛斷絕,死而複蘇;正欲再選飲鴆而死,適值潘尪到至,傳達免死詔令,留下性命。
又有上將鬥勃,原要收殮子玉屍骸之後方才自儘,王命傳至,故亦獲免。
於是滿營將帥,單單死了成得臣一個,其餘諸將,皆得免死。雖說是命中注定,罪不容誅,亦因其剛愎自用,爭強好勝,性急如火之故。
成大心見楚王免死令至,而父親枉自先死,放聲大哭,隻得殯殮父屍。由是心中懷恨,矢誌必為父親報仇,按下不提。
鬥宜申、鬥勃、鬥越椒等諸將,隨潘尪到申城謁楚王,拜謝不殺之恩。楚王聞知成得臣自殺,複又懊悔不已。乃貶鬥宜申、鬥勃爵位,複拜子玉二子成大心、成嘉俱為大夫。
處置已罷,楚成王遂自申城班師,還駕郢都,並升蔿呂臣為令尹。
子文致仕在家,聞說兄弟兵敗身死,不由歎道:今日下場,果不出蔿賈所料。我身為令尹,識見反不如童子,寧不自羞
於是臥床不起,召兒子鬥般至榻前囑道:為父命不久矣,惟有一言相囑。汝叔越椒,自初生之日便有熊虎之狀,豺狼之聲,此滅族之相。複觀蔿呂臣,亦是不壽。勃與宜申,並皆不能善終。越椒傲狠好殺,若其為政,汝必逃之,無與其禍。
鬥般再拜,唯唯受命,子文囑罷遂卒。果然此後未幾,蔿呂臣不得長壽,亦即病死。
楚成王追念子文之功,便使其子鬥般為令尹,弟越椒為司馬,蔿賈為工正。
事件懸疑:楚成公乃是一代雄主,其果然是因一時盛怒,忘卻免死金牌之事,致令胞弟成得臣枉死其實並非如此。若知其中事實本相,須徹底探究楚國貴族組成,及其內部矛盾方可。春秋時期,楚國除卻國君楚王,還有鬥、成、屈、蒍四大公族,實際掌握楚**政大權。其中鬥、成二族都出自楚國第十四任君主熊儀,號為若敖後裔,自然結成一黨。
成得臣本是令尹鬥伯比之子,因獲封成邑而改稱成氏,就此與鬥氏分族。而蒍氏乃是楚國第十六任君主厲王熊眴後裔,屈氏卻是熊眴之弟武王熊通之後,楚成王是楚武王之孫。蒍、熊二族,較成、鬥二氏地位稍低,便又結為一黨。
楚武王時,若敖一族崛起,鬥伯比、鬥廉、鬥祁、鬥榖於菟、成得臣等人先後擔任楚國令尹,而蒍、屈二族反居其下。此番楚國重犯中原,成得臣作為三軍統帥,便更成為焦點人物;因其成敗結果,必將決定兩派四族命運。若敖族榮辱升降,亦皆係於此戰。。
曆史真相:楚成王繼位之後,眼見若敖氏強大,遠遠超過屈、蒍二族,於是不安。若敖氏當時不但把持楚國大權,還可自由挑選令尹,任命族人當職,已對王權形成極大威脅。此番與晉國爭霸中原,楚成王既不欲成得臣戰勝晉國,致使若敖族裔繼續坐大,當然也不想見其戰敗,喪師辱國。故此晉侯出師救宋之際,成王便極力阻止與晉師開戰,多次命令成得臣撤軍,無奈子玉個性剛強,屢次不聽,終遭覆軍之敗。
其實以成得臣之智,對此中關竅豈有不知但此時已是騎虎難下,隻欲僥幸取勝歸來,以回敬蒍、屈二族對自己讒言誣陷。事已至此,此仗已然不可避免。晉文公采納先軫之策,同時爭得齊、秦相助,已在外交中儘占先機,楚軍已無勝算。於是楚王隻好犧牲成得臣,儘量保存實力,隻以西廣、東宮數千兵卒相助,任其以一軍之力,與晉、齊、秦三國之師相抗。如此成得臣即使戰敗,亦隻損傷若敖氏實力,於王室無甚大損。於是成得臣敗於城濮之後,四大家族實力複又趨於均衡,於楚王家族而言,實乃敗中求勝之道。
事已至此,成得臣隻好出動所有若敖私卒,亦即宗族親軍。共有六卒,總計兵車一百八十乘,戰士二萬餘,是為中軍。再加陳、蔡、鄭、許四國及申息兩邑,為左右二軍,聯軍計約五萬。晉師三軍,兵車七百乘,戰士約三萬人,再加齊、秦兩國盟軍,晉聯軍亦約五萬,雙方勢均力敵。但楚軍內部派係眾多,四個盟國戰力微弱,故未開戰,勝負已分。
成得臣雖然戰敗,卻隻損失楚國地方部隊與陳蔡鄭許盟軍,而若敖私卒大部主力未失。楚成王逼迫成得臣自殺,便導致若敖族與楚王室徹底決裂。數年之後,成大心終助楚太子商臣發動政變,弑殺成王。成王雖然善謀,亦終玩火**,不亦悲乎此乃後話。
鏡頭轉換,按下楚王,複說晉公。
晉、秦、齊聯軍既敗楚師,占領楚寨,隻見寨中糧草廣積,輜重無數。
各軍各取所需,資之以食,皆相戲道:此楚人館穀於我,當拜謝楚王之厚賜也。
齊、秦軍帥及諸將,皆來向晉侯稱賀,晉文公辭謝道:子玉非甘出人下者,其雖身死,後人必來報仇。所謂勝不可恃,寡人能勿深為戒懼乎
眾人稱是,皆謂晉侯高瞻遠矚,處於安逸,不忘憂患。
晉文公於是大犒三軍,將所得糧草輜重,大半分賜齊、秦二國之兵。盛宴三日之後,國歸父、小子憗辭歸,率領齊、秦之師奏凱而還。
宋國大夫公孫固亦歸本國,並代宋公再三致謝晉侯。
齊、秦兩國之兵既返,晉國大軍屯留有莘三日,亦便下令班師。行至南河,見渡般不備,晉文公欲令軍士四下搜捕民船。
先軫奏道:南河百姓聞吾敗楚,皆都震恐,若使搜捕,必然逃匿,不若厚賞募之。
文公稱善,懸賞軍門,百姓爭以艤船應募,大軍遂渡黃河。行不數日,遙見一隊車馬,從東迎麵而來。前隊欒枝迎住,來者便問:前麵可是晉侯兵馬吾乃周天子卿士王子虎也。聞晉侯伐楚得勝,故天子親駕鑾輿,來犒三軍,先派某前來報知。
欒枝聞是天使,且為上卿之尊,急下戰車以禮相見,即引王子虎來見晉侯。文公聞說天子親來,不敢相見於平野,乃向王子虎謙遜道:請上卿回報天子,臣重耳當於衡雍踐土連夜起造行宮,後引列國諸侯迎駕,以行朝見之禮。
王子虎大讚晉侯知禮,遂約以五月之吉,於踐土接受周王會見,然後辭去。
於是文公下令,大軍轉向衡雍而進。途中又見一隊車馬來迎,卻是鄭國大夫子人九,奉鄭伯之命,特來議和行成。
晉文公怒道:鄭伯率中國諸侯之先,棄周天子盟於楚夷;今聞楚敗而懼,前來約成,實非出自本心。俟寡人覲見天子之後,當親率師徒,至於新鄭城下。
子人九聞罷,連連叩首求恕,體似篩糠。
趙衰見狀,趁機進言:自主公出師以來,逐衛君,執曹伯,敗楚師,兵威大震,諸侯莫不歸附,非獨多於鄭伯一人。鄭有助平王東遷之功,今雖獲罪,奈勞師之功何子大夫既來請成,主公務必許之。覲見天子之時,若鄭伯堅心來歸,赦之可也。再有反複,討之未晚。
文公聞此,亦恐鄭國懷懼附楚,乃許其成。子人九再三稱謝,惶懼而去。
大軍至衡雍下寨,晉文公使狐毛、狐偃兄弟二人,先往踐土築造王宮;同時派欒枝入鄭,與鄭伯為盟。鄭伯親至衡雍,致餼謝罪,文公複與歃血訂好。
狐毛、狐偃照依明堂之製,築王宮於踐土,又彆建諸侯止息館舍數處,月餘完工。晉文公驗閱已畢,乃傳檄諸侯,俱要五月朔日聚於踐土。
是日之前,諸侯陸續皆至。宋成公王臣、齊昭公薑潘,此為舊盟;鄭文公姬踕、魯僖公姬申、陳穆公媯款、蔡莊公姬甲午,都是楚黨,至是亦來赴會;邾、莒小國,自不必說。
惟許僖公薑業事楚最久,不願從晉;秦穆公嬴任好從未與中國會盟,遲疑不至;衛成公姬鄭出在襄中,曹共公姬襄見拘五鹿,尚未複國,亦不與會。(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