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 呂母報仇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四十二集 呂母報仇

第四十二集 呂母報仇(2 / 2)

郭欽聞言,怒氣滿胸,將手中彎刀往虛空一劈,叫道:不報此仇,難消我恨!

副將縱馬上前:將軍,為今之計,卻當如何

郭欽:焉耆王口是心非,兩麵三刀,叛我大新,殺我天朝將士,罪在不赦。今其大勝之餘,必要回城慶功,不複以我為備。傳我將令,眾軍趁此夜色,銜尾直入焉耆,發動襲擊,克其王城。必要生擒焉耆叛君,剝皮挖心,祭我陣亡將士!

一聲令下,三軍聲諾,齊揮長刀,衝入夜色。

眼見焉耆王城遙遙在前,城門張燈結彩,並未關閉。

郭欽見此,暗道僥幸,喚過三員副將,當麵吩咐:你我四人,各領一軍,分從四門殺入。不需擊鼓鳴號,隻暗地斬關入城,儘屠焉耆國中老弱,一個不留!

三員副將聞命,均覺心頭一寒,但立刻施禮稱喏,不敢支吾。於是四人分兵,各自飛馳而去,便如四股狂風,刮入焉耆王城四門。

頃刻之間,隻聽夜幕之下殺聲四起,繼而城中到處火發,慘叫之聲不絕。

郭部新軍大逞淫威,狂殺一夜,直將焉耆屠城,然後焚毀。

黎明時分,焉耆王穿行地道,自城西北角破土而出。環顧身後,隻有十數個心腹侍衛相隨。眾人簇擁國王,狼狽萬狀,步行至郊外隱蔽牧場,上馬奔逃。

焉耆王在馬上扭身回顧,見故國王城一派火光,與清晨初升朝霞上下相映,不由悲從中來,淚落如雨,哽咽道:是寡人不智,得罪新朝,累我國人遭此塗炭。

眾侍衛:時到如今,傷心無益。陛下何不徑往姑墨,借兵前來複仇

焉耆王:卿等所言有理。我今前往姑墨,托拔尼與胡末陵可持寡人信符,分往封犁、危須二國,請其各發精騎,截斷新軍歸路,替我報仇。

托拔尼、胡末陵領命,索取信符,分道策馬而去。

焉耆城大火焚燒三日,終成灰燼。

郭欽至此一口惡氣方舒,於是下令,將所奪國中珍寶皆都裝載車上,奏凱還師。

軍隊返程未久,探馬來報:焉耆王自姑墨搬來救兵,在我來路列陣以待。

郭欽:我今人困馬乏,且攜帶輜重太多,不能再戰。可取道車師,入塞回國。

部將:將軍英明!

郭欽:傳我將令,儘將馬項鸞鈴以棉布包裹,刀槍不可露刃,部眾不可喧嘩。改向北行,繞道車師,複向東還。

部將:諾!

於是眾軍調頭向北,漸漸隱入漫漫黃沙,終至不見。

鏡頭轉換,新朝第三路軍行走在途,正往西進發。

主將李崇領先而進,不見前麵兩路軍有探馬來報,心中狐疑,因此不敢長驅直入,約束部眾緩行。沿路之上又不斷派出哨探,遇事立即還報。

不料封犁、危須騎兵早就候在路上,見到新軍哨探,儘都斬殺,一個不曾漏網。

當夜三更,封犁、危須胡騎四集,摸到新軍宿營之地,齊聲呐喊,吹起號角,似狂風般卷入,四麵剿殺。新軍自睡夢中驚醒,急上馬還擊,但已損傷近半。

雙方激戰一夜,將至天明,李崇方得衝出重圍。環顧部眾,個個掛彩,人人帶傷。於是長歎一聲,收集殘部,倉惶東撤。自此退保龜茲,直到王莽敗亡,李崇不敢還國。

畫外音:此役之後,西域乃與中國完全隔絕,不通使節。王莽無故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及周邊諸國,大都勞而無功。南征句町之戰,前後征發吏民二十餘萬,軍糧前後不濟,士卒饑疫,又死數萬人眾。其後又連年天災,多郡百姓人相為食,慘狀史不絕書。

鏡頭轉換。中原之地迭經**,又遭天災,百姓因此流離失所,離鄉背井,擁向山東及江淮一帶,求乞為生。時稱流民之禍,官府禁不能止。

流民一路向東,湧入琅琊郡海曲縣境。爺呼娘喚,幼兒啼哭,沿路不絕。

縣城郊區某鄉,有一大戶姓呂,在鄉裡以釀酒為業,累積數代,因致巨富。呂翁已死數年,遺下獨生兒子名喚呂育,因自幼讀書,便不肯子承父業,現為縣中小吏。

呂氏家中偌大產業,因此便皆落在呂母肩上,獨自操持。

忽這一日,天色近午,一個小廝自縣城方向狂奔而來,直入呂家酒坊,放聲大哭。

呂母聽得院中哭聲慘絕,心中不快,急出廳堂看時,見是隨侍兒子廝仆,名喚呂三。

呂母:呂三噤聲!晴天白日,因何嚎喪

呂三:奶奶,果是嚎喪,果是嚎喪。

呂母:放你娘的屁!你不在縣衙伺候你家相公,回來作甚

呂三:奶奶,沒的伺候了,相公被那縣宰殺死哉。

呂母聞聲此言,顏色更變,上前一把拎起呂三,怒道:狗才,怎敢扯這彌天大謊!

呂三:奶奶,小人何曾扯謊相公果被縣宰老爺命人打殺了。

呂母:為了甚事

呂三:隻因中原天災,這幾日縣中到處都是河南流民,充塞城中,鬼哭狼嚎。縣宰視而不見,小相公卻不忍心,因進言勸說縣宰,當開倉放糧,搭棚舍粥,救這萬餘人性命。不料這一下卻惹惱了縣宰老爺,竟說我相公收買人心,意圖不軌。相公不服,頂撞幾句,那縣宰不由分說,便命將相公當堂拖倒,加力狠打。相公護痛掙紮,不料將腦殼湊到板子上,打得腦漿迸流,萬朵花開。小人不來報喪,還待怎地

呂母聽罷,哎唷一聲,往後便倒,昏死過去。

呂三見狀,立時止哭,急喚坊中眾仆,七手八腳,將主母救起,以薑湯灌醒。

呂母醒來,怔忡半晌,立時恢複平靜,渾若無事。便命備下棺材,載以牛車,命呂三引路進城,直入縣衙,要求將兒子收屍,拉回家中安葬。

縣宰聞說呂母前來領屍,不敢與其相見,立即允許抬屍出衙,並派書吏賜銀十兩,以作撫恤喪葬之資。

呂母不受其金,輿屍還家,操辦喪事。口雖隱忍不言,但下決心,必要報此大仇。乃散儘百萬家財,鑄造鐵器,購買刀劍,並救濟貧苦百姓,安置流民。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已至天鳳三年。

在此三年之間,呂母時刻精心籌備,醞釀報仇。乃於流民之中精選一班貧苦少年,養在家中,一麵釀酒;一麵延請名師,教以武藝。又借延師之機,結交江湖好漢無數。

這日九月重陽,新酒釀成。呂母借口歡慶佳節,便在莊上大設酒宴,聚集鄉中父老,以及四方來投豪傑,習武子弟,與眾人賞菊歡飲。

眾人聞此,哪個不來湊趣於是皆都奉召而至,濟濟一堂,坐滿庭中廊下。

酒過三巡,呂母起身致謝,剛要開口,忽然悲不能禁,放聲大哭。

眾人見狀,無不大驚,停杯不飲;更有上席父老豪傑皆起,爭問其故。

呂母見問,收淚言道:公等不知內情,且聽我一訴衷曲。想我一介村婦,無知無識,更無德能;之所以散儘百萬家財,救助流民,結交諸位江湖英雄,非為彆者。隻因縣宰不公,兼且陰狠,前年間枉殺我兒。今值萬家團圓佳節,念及我兒,怎不痛斷心腸!

眾豪:令郎之事,我等皆知。隻因其為我流民求情,反被冤殺,委實可惜。

呂母:我夫早喪,隻有此子,卻又死於非命,致我孤老無依。今日設酒,吐露心聲,是請諸位幫我殺進縣城,除此貪官,報仇雪恨,更無他求。

眾人聽後,大為激憤感動,紛紛喧嚷,個個豪氣衝天。

座中便有一位江湖遊俠,名喚郭義,乃是西漢俠盜郭解後裔。聞言奮然起身離座,向席間眾人朗聲道:今日之事,非僅隻為呂母令郎報仇。自王莽篡漢以來,殘暴無道,外興征伐,內縱官吏欺壓細民,哪個不知不如就此造反,隨呂母乾出一番驚天大事!

眾人聞聽,哄然稱是,並無異言。

郭義:既是萬眾一心,我等便借此酒,歃血為盟,共舉呂母為首,如何

眾豪:願奉呂母差遣,甘受郭大俠驅使。若有三心二意,天地不容!

呂母大喜,乃聚眾一百八十餘人,一同歃血為盟旗。海曲本鄉廣大農民聞之,紛紛趕來參加,不久便至數千人眾。

郭義:呂母聽我一言。今我雖有數千之眾,但皆未經戰陣,攻堅奪城,更非易事。依某淺見,此事且宜秘之,暗地鑄造兵器,購置器械,訓練部伍;待來年新春,狗官忙於布置春耕,不及設防之時,一舉攻克縣城,共圖大事。不知呂母以為如何

呂母:郭大俠此言甚善,皆依大俠之計而行便了。

天鳳四年春,呂母再聚四方豪傑,整頓部眾,扯起大旗,決定攻打海曲縣城。遂自稱將軍,率數千起義農民與官軍展開激戰,一舉攻下海曲縣城,並活捉縣宰。

呂母見到殺子仇人,分外眼紅,戟指怒罵:狗官!往歲流民入城,嗷嗷待哺;我兒悲天憫人,勸你放糧舍粥,以救蒼生,有何罪過,被你狠心打殺

縣宰:夫人不知,當時縣城庫中,並無多餘存糧,倘若開倉,必釀民亂。

呂母:庫中無糧,便可對眾言明,因何草菅人命,狠心打殺我兒

縣宰:令郎年輕無知,當眾叫嚷,欲激民憤,歸怨於我。下官隻想打他幾板,施以薄懲,孰料吏役粗手笨腳,令郎複以頭迎杖,故而誤殺。

呂母:狗官!死到臨頭,偏還有這許多閒話支吾。殺人償命,自古同理,你納命吧。

說畢舉刀,便要下手。縣衙官吏見此,立時跪倒一片,皆為縣宰求情。

呂母大怒:殺人者當死,此人罪有應得,你等何必為其求情!

於是將手一揮,縣宰人頭落地,死不瞑目。呂母怒氣方息,當即布設靈堂,擺上兒子呂育牌位,以縣宰首級獻祭。

呂母攻破海曲、誅殺縣宰,由此威名大震。周邊各縣許多貧苦農民不斷來投,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至數萬人。

琅琊郡守聞變大驚,急修表上奏朝廷,請調兵馬來剿。王莽覽表怒不可遏,即命大司馬調發三萬兵馬,前往海曲剿賊。

呂母聞說朝廷發兵來剿,知道孤城難守,遂率部退出海曲縣城,轉戰於崮河兩岸、琅琊附近及大海之上,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多次與官軍激戰,連獲勝利。

王莽極大不安,一麵派兵鎮壓,一麵又遣地方官勸降,要求義軍放下武器回歸田裡,表示可以赦免眾人攻城殺官之罪。呂母堅決拒絕,毫不理睬。

地方官勸降不果,隻得上表,向王莽複命。其表略雲:

臣啟陛下,呂母之變,事出有因。今非但呂母為子報仇,山東饑民並起為盜。官軍來時賊解,兵罷輒又複合。官問其故,皆曰愁法禁煩苛,不得舉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鐵挾銅,奸吏因以愁民。民窮,則悉起為盜賊。故臣謂若息民亂,朝廷當追本溯源,悉除煩苛之法,並減稅賦,與民休息。冒死上言,伏乞聖裁。

王莽覽奏,十分惱怒,遂免其官職,複命調集大軍加緊鎮壓。

呂母義軍依山傍海,多次擊敗官軍圍剿,堅持數年,雖曆艱險,但終無投降者。

畫外音:數年之後,呂母病逝,部下皆投入樊崇赤眉軍中,繼續反抗王莽。呂母乃是中國農民起義曆史上第一個女領袖,可謂名垂不朽。至今在山東日照崮河崖上,還有一座呂母崮,究其地名由來,便是為紀念這位首舉義旗之巾幗英雄。

鏡頭閃回。天鳳四年,臨淮人瓜田儀在會稽長洲率眾起義,縱橫三吳東楚。

王莽聞報,特派專使前往長洲,勸說瓜田儀出降。

瓜田儀答應歸降,但突然患病而死。王莽為示朝廷寬大為懷,複命地方官求其屍體安葬,起塚立祠,諡曰“瓜寧殤男”,以此招降餘眾。瓜田儀部眾不為所動,無肯降者。

王莽下詔,再申六筦之令,設科條以為防禁,違犯者以死罪論處。

荊上地區連年災荒,貧民在野澤中采掘草根為食,仍受官府榨取,追索不休。

時有江夏郡新市人王匡、王鳳,好為眾人評理諍訟,對抗官府,遂被推為渠帥。

亡命大盜馬武聞說二王大名,遂與王常、成丹率眾數百,主動來附。

字幕:馬武,南陽郡湖陽縣人,幼遇奇人,學會滿身武藝,因殺人避仇移居江夏;與王常、成丹,潁川郡舞陽縣人,與馬武少年為友,情若兄弟。

王匡、王鳳得三人來投,如虎添翼,不由大喜。於是歃血為盟,宣布起義。

五人乃各分領部眾,共攻京山離鄉聚,一戰而克。於是得其府庫中武器糧草,裝備人馬,就此藏身於綠林山中,號稱綠林軍,數月間眾至七八千人。

鏡頭轉換,天鳳五年,青、徐一帶大災,琅邪人樊崇率百餘人於莒縣起義。

字幕:樊崇,琅琊人,墨家門派再傳弟子,最善攻殺戰守,劍術通神。

樊崇成功起義之後,知道依靠莒縣一城無力對抗官軍,於是率眾進入泰山,以此為基,轉戰黃河南北。迭經數戰之後,屢敗官軍,隊伍迅速擴大。

時有樊崇同鄉逢安,與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聚眾數萬,於次年前來歸附。

樊崇得逢安等來投,實力大增,因此建立政權,分設眾官。於是自稱巨子,部下首領分彆稱為三老、從事、卒史,彼此之間互稱巨人。義軍起事之初,缺少旌旗號衣,為與官軍區彆,樊崇命每人皆以赤色塗眉,因而號稱為赤眉軍。

赤眉軍內部不用文書、旌旗、部曲、號令,僅口頭相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閃回結束,鏡頭轉換,京師長安,未央宮中。

建興帝王莽升朝坐殿,命殿頭官傳旨:眾卿有事早奏,無事卷簾散班。

禦史大夫:臣有本奏。

王莽:有本奏來。

禦史大夫:見今中原之地水旱頻仍,以至天下盜賊並起,請陛下早定應對之策。

王莽:奉天承運,乃為天子。天下不寧,是我天鳳年號不合天運之故也。可命太史推算三萬六千歲曆紀,宣布六歲一改元,昭告天下。當如黃帝升天,盜賊自然銷解。

眾臣見此,皆都無語,山呼萬歲而散。出殿未遠,又都掩口而笑。

時隔未久,西域傳來邊報,匈奴烏累單於病死,其弟左賢王輿繼立,稱為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報事者尚未離京,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使節已抵長安,請求奉獻。

王莽聞奏大喜,忽然想起一事,遂問近臣:當前歲之時,朕曾聽聞,那匈奴國中,雖是烏累單於為君,然則執掌權衡者,豈非王昭君女婿右骨都侯須卜當乎

禦史大夫:正是。陛下天縱聰慧,記憶過人,臣等敬佩。

王莽:今烏累單於既死,左賢王輿繼立,且願主動歸附我天朝,實乃我大新將興,匈奴將亡也。則匈奴諸部,惟有須卜當可與天朝相抗,是為隱憂。我欲以封賜為名,誘使須卜當到京師受封,因而囚禁在此,豈非永絕後患

大司馬嚴尤出班勸諫:陛下不可。須卜當今在匈奴右部,兵不侵邊,對我大新有助無害。今若將其迎至長安囚禁,反激其部族之恨,與我有何益(本集完)



最新小说: 左道狂神 鹹魚德妃的躺贏人生 穿越七十年代之米蟲生活 崛起之第三帝國 我在深圳的青蔥歲月 雷祖降臨 一直都如初見 刺客與大小姐的旅行 說好的假結婚,女總裁請自重! 嬌撚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