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聽罷,哄然領命。
曹操因知夏侯淵魯莽好殺,便不讓其出馬,先使張郃出戰。
張郃領命而出,隻戰了數合便退。複使夏侯淵、徐晃、許褚先後出戰,各戰十餘會合亦退,皆於曹操前誇讚龐德好武藝,說不弱於其故主馬超。
賈詡獻計:可用驕兵之計擒之。來日交鋒,詐敗佯輸,棄寨而走,使龐德占據我寨。我卻於夤夜引兵劫寨,龐德可擒而降之。
曹操稱善,即聽其計而行。
次日,先撥夏侯淵、張郃兩枝軍前去埋伏;卻教徐晃挑戰,與龐德交戰,不數合敗走。龐德揮軍掩殺,曹兵儘退,奪了曹操寨柵。
龐德見寨中糧草極多,心中大喜,修書往南鄭向張魯報捷,當夜又在寨中設宴慶賀,毫不為備。正歡飲剛至二更,忽然聽得前營、左營、右營同時大亂,火光衝天。
小校進帳來報:前有徐晃、許褚,左有張郃,右有夏侯淵,三路大軍齊來劫寨。因各營守將此時皆在中軍飲酒,故此士兵抵擋不住,已然潰散。
龐德由此大悔,隻得上馬衝殺出來,望城中而走。
忽見前麵山坡上火把高舉,曹操乘馬立於火光之中,向山下喚道:某料張魯連你主將馬超尚不能容,豈能重用將軍。龐令明何不早降
龐德尋思:隻要拿住曹操,可抵今日戰敗之罪!
於是掄起大刀,飛馬上坡。卻聽一聲喊起,天崩地塌,連人帶馬,跌入陷坑內去;四壁鉤索一齊上前,活捉了龐德,押上坡來。
曹操下馬,叱退軍士,親釋其縛,問肯降否。
龐德感曹操恩義,情願拜降。曹操親扶上馬,共回大寨,故意教城上望見。南鄭守將見此,入報張魯,說龐德已降曹操,張魯惟有歎氣而已。
至於次日,曹操兵臨南鄭城下,以龐德為先鋒大將,傳令三麵豎立雲梯,飛炮攻打。
張魯見形勢已極,急與文武群僚商議,便要出城請降。
閻圃獻計:當初劉琮聞曹公兵至南陽,刀劍未曾出鞘便遣使請降,後為曹操笑為犬豕之輩。今兵臨城下,將軍被迫降曹,必為曹公所輕。不如拚力殺出城去,先到樸胡,率漢中全軍與其抵抗,然後再以向朝廷獻禮稱臣為名投降。如此曹公必敬將軍,或以重用。
張魯遂納閻圃之策,於是約束城內眾軍,乘夜突圍出去,前往巴中。
臨行之前,張衛獻計放火儘燒倉廩府庫,不可留給曹操,以資其軍用。
張魯說道:曹公未至之時,我已有歸順朝廷之意。今不得已出奔,不過是避其鋒芒,早晚歸降,並無他意。倉廩府庫乃屬國家之有,更是百姓性命之本,豈可焚毀
遂不聽張衛之言,命令儘將府庫倉廩封鎖,分毫不動。
是夜二更,張魯引全軍開南門殺出,直奔巴中而去。
曹操聞說走了張魯,傳令諸將不必追趕,提兵進入南鄭。檢點府庫錢糧,見均被張魯封閉庫藏,心甚敬之,已有寬恕之意。遂差人前往巴中,齎書勸降。
張魯覽書欲降,張衛卻又不肯。閻圃複以前言勸阻,隻得作罷。
使者歸報曹操,說張魯被臣僚阻住,不肯歸降。曹操聞報不悅,親自引兵往攻巴中。
張魯聞說曹操親至,便使弟張衛領兵出敵。張衛因說了大話不降,隻得出城迎敵,未經三合,便被許褚斬於馬下。此乃愛說大言,卻無實才者下場。
敗軍回報,張魯大哭不已。
閻圃諫道:主戰者非是主公,乃張衛也。今張衛已死,不如就此投降。
張魯乃決,即攜全家出城,至城外營中謁見曹操,卑辭請罪。
曹操大喜,念其封存倉庫之心,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食邑一萬戶,命為鎮南將軍,舉家遷往鄴城。又封張魯五子及閻圃等人,皆為列侯。
張魯既降,複寫招降之書,使人至氐中傳於劉雄鳴,命其引眾來歸,不可違拗。
劉雄鳴駐兵氐中年餘,今見張魯已降,便與眾將商議,說欲南下西川,去投劉備。
部將劉洪急忙勸阻:將軍切切不可自斷生路。何不就應張魯之請,歸降朝廷
劉雄鳴奇道:前番關中之戰時,我臨陣倒戈,乃是曹公叛將,降其必危也。我聞劉玄德專以仁義待人,愛才如命,你怎地反說我投之,乃是自斷生路
劉洪搖頭:非也,將軍失了算計。將軍自思,那曹公得了漢中,下步何為定是揮兵入蜀,去奪成都。劉備在蜀中驅逐劉璋,恩信不行,立足未穩,豈是曹公對手一旦戰敗,將軍則初降曹操,再降張魯,三降劉備,四降曹公。豈非屢次受辱依某之見,還是降曹。
劉雄鳴聞言有理,隻得厚起臉皮,率部下近萬人來投曹操。到了南鄭,竟仿效戰國時廉頗故事,**上身,令人捆了一束荊棒在自己背上,來見曹操,負荊請罪。
曹操見其這等模樣,哭笑不得,離座下位,將荊條解了,扔於地上,拉著劉雄鳴胡須說道:前番見你像個神仙,此刻便是賊眉鼠眼。你這老賊善走,孤看你今番還往哪裡走
劉雄鳴仰麵嘻嘻而笑,又扮一個鬼臉兒:某本善走,但遇丞相便法力儘失,走不動了,你道怪是不怪莫非丞相奪了張魯之地,又將其天師之位也奪了來,滅了臣的法術
曹操見他如此憊賴,但也對自己誠心悅服,即不予深究,將其調往渤海郡任郡丞。
字幕:此後劉雄鳴就永留渤海,直到去世。其收緣結果,與此先行交待。
於是漢中諸郡皆平,曹操傳令於各郡分設太守,置都尉,大賞士卒。歇兵旬日,見軍士元氣儘複,便會集謀士,討論今後行止。
主簿司馬懿起身說道:今即得東川,西川之道通矣。丞相何不以新得漢中之兵,順道而下,以取葭萌
鏡頭閃回,補敘司馬懿進諫原因。
司馬懿自歸曹操以來,因恐遭曹操所忌,行事極為小心恭謹,極少出謀劃策。
臨出鄴都之時,司馬懿收到叔父水鏡先生司馬德操密書,其書略雲:
少帝劉辯已入西川,劉備今名為益州牧,實為史侯所用。侄兒此番隨軍西征,務必於曹操平定漢中之時擇機獻計,奏請乘勝攻蜀,以動其疑,必反其道而行。此乃奇計,慎之!
書中用意,竟與左慈與劉曄行前所囑,一字不差。
司馬懿幼隨父親在洛陽任上,常至東郊玄天觀中請教觀主史子眇道法,彼時便與史侯相熟,又共同師事於名儒蔡邕,乃是兒時玩伴,舊日同窗,情誼自是非同一般。
此番既受叔父囑托,更是用心,故此冒險獻計南征。
閃回結束。曹操聞聽司馬懿之諫,果然心存疑惑,暗自沉吟。
劉曄見此,急捉住司馬懿話頭,起身附和:仲達之言是也,望明公納之。
曹操:子揚先生有何高見
劉曄:劉備詐取劉璋益州,蜀人不恥其所行,尚未歸心。主公今得漢中,益州必然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
曹操見劉曄所言與司馬懿相同,即看楊修。楊修不語,轉臉看向他處。曹操冷笑道:人心苦不知足。古雲既得隴而複望蜀,莫非說得即是公等
遂按兵南鄭,有意罷兵還師。
西川百姓聽知曹操已取漢中,料必來取西川,一日之間數遍驚恐,群情不安。
益州新降文武眾官亦自各懷鬼胎,至有暗中以書私通曹操者,便如同當年官渡大戰前夕,許都眾官大半私通袁紹一般。
劉備亦覺成都將亂,深以為憂,即請軍師孔明,請示商議。
孔明自知情勢緊迫,遂告諭玄德:我有一計,公可遣舌辯之士往見孫權,令吳國起兵襲擊合淝,則曹操必然勒兵南向,不及攻蜀矣。
劉備大悟,即令伊籍為使,親自作書具禮,使入東吳遊說孫權伐曹。
孫權受了伊籍所送厚禮,問計於眾謀士,可否出兵北伐。
張昭進言道:此是劉備恐曹操取西川,故為此謀。雖然如此,可因曹操引全國之兵在漢中,乘勢攻取合淝,亦是上計。
孫權從之,即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
字幕:建安二十年,八月中秋。吳主孫權率十萬大軍,再攻合肥。
張遼鎮守合肥,李典、樂進為副將,城中隻有七千人馬。聞說孫權率十萬大軍前來,張遼急命快馬報知樊城曹仁,請求援兵。
曹仁聞報大驚,因樊城兵少不足為用,便派人快馬馳赴漢中,向魏公報急,並命護軍薛悌隨張遼來使回到合肥,攜丞相兵發漢中之前所留密書一函,還遞張遼。
曹操收到曹仁急報,果然便息南征蜀中之念,傳令回軍。留下張郃、夏侯淵、徐晃三將,共同把守漢中,以拒劉備。
夏侯淵送走魏公,遂命張郃總督諸軍,南下進攻巴郡,並將當地百姓遷徙到漢中。
曹操兵離南鄭七日,疾行五百餘裡,前至陳倉。
至夜,曹操持槊巡營,聞蜀地降兵營有人相互議論:丞相取漢中之時,蜀地人心惶惶,劉皇叔斬殺傳謠者上千,亦不能安定人心。丞相既已班師,我等父老可安於枕席矣。
曹操聽罷大悔,於是回帳,召來劉曄:悔不聽先生之諫。此時可否回兵,進攻西川
劉曄答道:我軍若於此時返歸漢中,則來回半月有餘,蜀中軍民人心已定。以孔明、法正之能,邊防也必完備,彼時再戰,恐畫虎不成反類犬矣。
曹操也知必是如此,隻得作罷。遂拔劉曄任行軍長史,急速出關南下,去援合肥。
張魯即降曹操,被封為振南將軍,東遷鄴城。即有大量五鬥米道徒眾,跟隨天師北遷。曹操於班師途中見此,恐漢中徒眾皆隨張魯遷至鄴城,若是引發民變,則必難以遏止,即下令撥漢中民數萬戶為三部,使分駐長安、洛陽、鄴城三輔,不得同居於一地。
畫外音:五鬥米道教眾安居三輔之後,利用曹魏寬待張魯家族之機,或明或暗,向官民各層傳道。經曆魏晉兩朝,五鬥米道極速發展,教徒竟至百萬之眾,勢力遍布關中、河北以至中原。其後孫恩、盧循之亂,竟致東晉滅國,司馬絕後,此是後話。
張遼及李典、樂進三將,率領七千餘兵把守合淝。時聞孫權大軍將至,而樊城曹仁救兵不到,不由心中愁悶。正在焦慮之際,忽報曹仁差護軍校尉薛悌前來,即命請入。
薛悌入府,與張、樂、李三將見禮,將木匣呈上。
上有曹操親筆簽封,大書四字:賊來乃發。
張遼不敢輕啟,供於案上,召問中軍:孫權大軍,現至何處
中軍回答:還有一日路程,即到合肥。
張遼驚道:如此賊來,其事急矣!
便召李、樂二將,共同開匣觀看:若孫權兵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進守城。
樂進不明其意,問道:文遠將軍之意若何
張遼答道:丞相深謀遠慮,此書大有道理。孫權因聞主公遠征在外,以為我合肥無兵,這才舉兵來攻。彼又以為十萬大軍一到,我必堅守不戰,則破我合肥必矣。我觀丞相之意,是命我等偏以精兵出城,待其紮營未穩擊之。孫權見此,則必以為我有援兵已至,不敢全力相攻。倘蒙上天眷顧,天子有福,我能奮力與戰,折其鋒銳,則城內將士眾心可安,彼時眾誌成城,合肥孤城然後可守也。不知曼成將軍,以為然否
隻問李典不問樂進,是因李典日常與己不和,恐臨戰不能同心,故此問之。
畫外音:李典自恃是曹公舊人,當年隨曹操於青州起兵,三十年來多負辛勞;常因張遼乃是呂布舊部降將,今地位反在自己之上,故此引以為恥,素與張遼不睦。又因城中兵少將寡,若輕易出城抗擊孫權十萬之眾,無異以卵擊石。所以聽聞張遼此問,冷哼不答。
樂進見李典不語,也以為此計過於冒險,便勸張遼:丞相寫此書時,不知孫權以十萬大軍前來,故令出城攻擊。今賊我兵力懸殊,恐難迎敵,不如堅守待援為上。
張遼奮然站起,說道:公等皆是私意,不顧公事。也罷,某也不需二公相助,隻一人自出城去迎敵,誓與那碧眼兒決一死戰!左右,與我備馬抬槍。
李典臉上發燒,慨然而起道:文遠將軍如此,李典願聽將軍指揮,絕無二心。
張遼大喜,即令募集勇士八百,殺牛犒賞,準備明日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