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石頭城中,君臣之間舌槍唇劍,爭執不休。
步騭:要奪荊州,也不必非與曹操聯手。其奪荊州之心,恐絕不弱於主公也。
孫權:正如卿言,孤不發兵者,因懼關羽武勇非常,東吳非其敵手,並非彆故。且某也不是非與劉備交惡,隻是荊州江陵,正處我都城建業上遊,乘勢而下,則朝發夕至,一日便可兵臨城下。關羽一旦奉劉備之命率兵來攻,我東吳舉國休矣。賢卿放心,孤隻要得江陵,除此心頭大患,其後孤即率舉國之兵,相助劉備抗曹,絕無絲毫推辭。
步騭:此事非但主公,江東之士誰不知之但可與劉皇叔以理爭之,不可授柄於曹操,為其當作刀劍所使。今曹仁屯兵於襄樊,又無長江之險,旱路即可直取荊州。他如何不取,卻令主公動兵此謂隔岸觀火,明見其心。
諸葛瑾、顧雍皆隨聲附和:步子山赤心為吳,此皆金石之論,望主公三思。
孫權被他三個輪番勸諫,雖明其理,但心有不甘,又問計於張昭。
張昭說道:步子山此說,亦非無理。依老臣之計,主公莫如遣使去見曹操,令曹仁於旱路先起兵取荊州,則關雲長必掣荊州之兵而向樊城。若雲長戰勝,我可引兵以附其後,兵進中原;若雲長敗,主公可遣一將暗取荊州,則一舉雙得。
孫權大喜,遂從張昭之議,即時遣使過江,上書曹操,陳說此事。
正在此時,有使者自長沙前來報喪,說老將黃蓋身亡。
孫權聞報,想起黃蓋為吳國三代元勳,又在赤壁戰中立有大功,哭倒於地,頓足捶胸。眾臣力勸方止,便問使臣詳情。
鏡頭閃回,敘述黃蓋去世緣故。
湘水分界之後未久,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進攻城邑,騷擾境內。
黃蓋被調為長沙太守,統管長沙、桂陽、武陵三郡,率兵前往武陵鎮壓。
當時郡中隻有軍馬五百,賊眾足有數十倍之多。黃蓋運用奇計,大開城門引蠻兵入城,待其進入一半,立即發動攻擊,斬殺數百,其餘奔散逃亡。
黃蓋趁勢收複所失城邑,斬殺其首領,釋放降者。僅以一季時間,平定所有亂事,蠻部鹹服,各部落頭目均對黃蓋以禮相待。
不久益陽又受山賊侵犯,黃蓋再次領兵平定,因年高不耐征戰,最終病死於任上。
閃回結束。孫權聞報痛惜,於是按下荊州之事,先為黃蓋治喪,令建業全城掛孝。
鏡頭轉換,接下江東,複說鄴都。
東吳使者到至鄴都,向魏王轉達吳侯之意。曹操見孫權雖不立即發兵,但知孫劉聯盟已破,不禁大喜,發付東吳使者先回,繼之重賞司馬懿獻策之功。
司馬懿不想孫權如此見利忘義,不計後果。不由暗歎回府,悔獻此計。
曹操遂遣滿寵往樊城,為曹仁參謀,商議動兵南征荊州;一麵馳檄東吳,令孫權領兵水路接應,以取江陵。滿寵奉命,領兵南下。
滿寵剛離鄴城,便有西蜀細作探知,飛馬報入漢中。
漢中王劉備聞報,即令魏延總督漢中軍馬守禦東川,自引百官返回成都,找軍師孔明、副軍師法正同來商議對策。
孔明於成都差官起造宮庭,又置館舍亭郵;同時廣積糧草,多造軍器,以圖進取中原。見劉備問策,遂道:某料曹操必有此謀,然吳中謀士極多,必教曹操令曹仁先興兵。他不來伐我,我已欲兵出荊州北伐,以實現隆中大策。可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攻取樊城,使敵軍膽寒,曹兵自然瓦解。主公再兵出漢中,直取長安,天下大事可定。
漢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齎捧誥命,往投荊州。
臨行之前,孔明又單獨召見,細細囑托。費詩應諾,沿江而而,直至荊州。
關雲長聞說兄長遣使到來,率全體文武迎接入城。至公廨禮畢,便問漢中之戰詳情。
費詩便將收川之事及漢中大戰擇要說之,繪聲繪色。
關公初聞三弟義釋嚴顏,托須而喜;次聞馬超兵臨成都逼降劉璋,則是讚歎。後聞張飛敗於曹休,心中不喜;又聞黃忠斬殺夏侯淵,趙雲大敗曹操於漢水,複又大笑。
見說兄長晉位漢中王,軍師孔明又不阻諫,暗道:這日畢竟來了。當年我兄弟立誓上扶漢室,下匡黎民,不意今天如此。曹操平定四海,橫掃**,有大功於漢室,尚三辭魏王之爵;我兄才得兩川,便急於稱王,其下步則欲為何
心雖不悅,口中問道:漢中王封我何爵
費詩答道:因君侯鎮守荊州有功,封為漢壽亭侯,前將軍,五虎大將之首。
雲長又問:是哪五虎將
費詩: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中護軍將軍趙雲、後將軍黃忠是也。
雲長聽到這裡,再也忍耐不住,大發怒氣道:這五虎大將封得好無道理!張翼德是我兄弟,馬孟起乃世代名家,趙子龍久隨我兄出生入死。此三人與某並列,倒也罷了。那黃忠是何等樣人不過一長沙降將,也敢與我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畫外音:關羽此時已是一方諸侯,名滿天下,果真心胸如此狹小,欲與黃忠爭此高低上下麼其實是欲借費詩之口,令劉備得知自己反對其自立為漢中王之舉。若自己欣受漢中王封爵,劉備則必生稱帝之心,到時青史無私,自己豈不成了助逆之人故此便以不願與黃忠並列為由,其實是貶斥漢中王封爵之舉。
費詩身為蜀人,雖與關公首次謀麵,但早聞大名,倍加欽敬。今見其發起無名之火,不肯受印,已解其意,不由大笑道:休怪費某無禮,君侯差矣!
關羽:我差在何處
費詩:蕭何、曹參與高祖同舉大事,最為親近,而韓信乃楚之亡將也。然高祖封爵之時,韓信位為三齊之王,卻未聞蕭、曹以此懷怨。今漢中王雖有五虎上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豈能與諸將等同而視哉且漢中之戰,黃忠以力死戰,斬夏侯淵以建不世大功,因何而不能賞若封爵隻依親疏,世間當無建功報效之臣。將軍受漢中王厚恩,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高下。願將軍熟思之!
雲長聽他說的慷慨激昂,佯作大悟拜謝:關某不明,非足下見教,幾誤大事。
即令排擺香案,拜領印綬。然後大張筵宴,招待費詩。
當日宴罷,費詩又將留住,私下說道:君侯欲奪襄樊,孔明軍師另有妙計相授。
關公:未知是何妙計
費詩就懷中掏出一個錦囊,贈與雲長:軍師不講,詩不敢問;皆在囊中,君侯自閱。
關公應諾,回轉府宅,啟囊視之,乃是三條連環妙計:
第一計,令糜芳與傅士仁把守江陵以及公安,以防孫權,並供給前線錢糧,調撥武器軍資。因糜芳乃是劉備舅兄,為其妹夫霸業,必然較之彆人加倍用心,以保後方之穩;
第二計,令於江陵沿江向北,一路設置烽火台,或十裡或二十裡,均建於高阜之處,令人把守。若江東稍有動靜,即命遞次燃起狼煙,好及時回兵來救,不致大本營有失;
第三計,已安排孟公威、崔州平,帶三千精兵良將,潛地分散出川,前往襄陽南漳縣鹿門山與水鏡山莊,就以百姓身份屯田力耕,待關公來時裡應外合,奪取襄陽、樊城。
書尾寫道:君侯若依此三計而行,再遵循當年絕兵北道路線逶迤北征,曹仁與滿寵在樊城守軍不過區區五千人馬,必是馬到成功,手到擒來。
鏡頭轉換,荊州城外,將台高聳。
關公拜領兄長劉備所賜印綬,又暗受軍師孔明密計,遂檢點三軍,激勵士卒,於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發兵,北伐襄陽。
漢壽亭侯登壇祭旗,大聚荊州文武,傳令派將:首令治中潘濬總督荊州軍政,駐守江陵,以防江東孫權。
潘濬上前,欣然領命。
又傳第二支令:以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互為犄角,並籌辦前線所用錢糧。令你二人沿江設置烽火台,吳兵若來,白日燃起狼煙、夜間舉火為號。若有差誤,必不輕恕。
二人聲諾,領命而去。
再傳第三支令:命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逢山開路,遇水塔橋,掃平前途障礙。
廖化與關平登台,躬身領命。
關公甚喜,連發兩支令箭:四令軍前都督趙累為督糧官,調撥錢糧輜重;五令馬良、伊籍為參謀,王甫為行軍司馬,與關某統領中軍,一同征進。
諸將聽令,齊道遵命。
關公誓師祭旗,自江陵起四萬大軍,水陸並進,北伐襄陽。
漢軍未發,已有魏國細作得知,飛馬報入襄陽。曹仁聞說關雲長親自領兵來攻,不由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參謀滿寵獻計:某自鄴城來時,魏王曾有交待。若荊州兵出,大王即引大軍再征漢中,以分劉備、關羽之勢。今聞魏王大兵西征,已至長安。將軍依某之計,建議堅守樊城為上。待漢中交兵,劉備必撤荊州之兵以救漢中,關羽自退,我則以擊其後。
曹仁未答,副將翟元、夏侯存恃勇而出:公何怯敵如此我等請令,必與關羽決戰。
曹仁亦覺保城自守終是示弱於敵,於是從之,便於城外列布軍馬,與關公對陣。
魏兵布陣方罷,關公已至,離城十裡先立寨柵,安排鹿角。
安營已畢,人報魏將前來搦戰。雲長問道:敵方領軍之將何人
探報:是驍將翟元,原為牛金副將;以及夏侯存,字孝衝,夏侯惇之族侄也。曹仁部將聞說君侯到至,無不驚懼,惟此二人不服,堅要出戰。
關羽冷笑:無名小輩,膽敢如此無禮。某必斬之,先立軍威。
即令關平、廖化:你二人迎戰翟元、夏侯存,隻許敗,不許勝,引其追殺,便是大功。
關、廖二將出戰誘敵,夏侯存、翟元中計,追出三十餘裡。忽聽一聲炮響,關公殺出,截斷後路。關平與廖化複引軍殺回,曹兵大亂。
曹仁壓陣在後,見前鋒敗了,知是中計,不敢交鋒,舍了襄陽,渡江退守樊城。
夏侯存、翟元陷身重圍,援兵不至,分彆被關平及關羽斬之。
雲長隻一戰便得襄陽,漢兵由此軍威大振。關公即令馬良、伊籍賞軍撫民,趙累、王甫整頓船隻,欲擇日攻打樊城。
王甫諫道:我軍若攻樊城,兩軍相交,絕非一日可解。前番君侯拒絕孫權婚約,若其趁荊州空虛來攻,糜芳、傅士仁非易守全。君侯宜先穩定後方,須再派一人總督荊州。
雲長不悅:吾已差治中潘濬把守江陵以鎮荊州,今既差定,不必更改。先生既有此慮,亦不可不防萬一,即請先生前往鎮守臨沮,以通荊州與前方消息,互為接應可也。
王甫見關公不納己諫,心下不樂,怏怏拜辭而行。
雲長差走王甫,以為萬無一失,便令關平相助趙累,準備船隻北渡襄江,攻打樊城。
曹仁折了二將,隻得退守樊城,向滿寵請罪道歉,一麵急差使節,命星夜西至長安往見魏王,言稱被關公破了襄陽,現圍樊城甚急,望撥大將前來救援。
使者飛馬前至長安,向魏王呈遞奏表。
曹操覽報不驚,對諸將說道:孤出兵之前,早料到今日之事,已遣徐晃、龐德駐兵宛城,可使往救曹仁。今我既與孫權約為聯盟,可急調張遼趕赴當陽,以斷關羽後路;再遣於禁率許都七支勁軍前往,與徐晃、曹仁三麵夾擊,可擒關羽。
於是分差使者,分彆前往合肥往調張遼,許都征調於禁,宛城傳令徐晃。
許都路近,於禁先領魏王詔命,遂引衛護許都七支勁旅南下。
徐晃與龐德駐屯宛城,聞說關公計取襄陽,圍了樊城,正在著急,使者到至,傳達魏王將令。二將不敢怠慢,當即引軍南來,以助曹仁。
因不知樊城戰況,遂屯紮於陽陵陂,派出細作,前往打探。
未料徐晃剛出宛城,關羽已得消息,即分兵與馬良,使其駐紮偃城,以截徐晃來路。徐晃見漢軍據城阻截,即遣龐德率引本部軍馬,沿隱秘小徑趁夜而出,圍繞偃城掘出一道長壕,對外聲言,要截斷城內馬良守軍後路。
馬良見被困孤城,聞說魏軍揚言,即中徐晃疑兵之計,立即燒毀營盤退走,還歸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