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漢中南鄭,漢丞相府中。孔明與黃承彥對坐,皆有所思。
畫外音:孔明所說之意,便是興複漢室所用二十七人。加上孔明自身,恰好上應天界二十八宿,以衛獻帝劉協。六師者,蔡邕、史子眇、左慈、水鏡、龐德公、黃承彥;四龍,徐州陳元龍、穎川伏龍徐庶、常山趙子龍、隱龍陳到;五令,兗州刺史劉岱、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太中大夫劉曄、豫州牧劉備,皆為漢帝宗室,謹奉臥龍令者;一鳳,鳳雛龐統;三友,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八將,徐州刺史臧霸、征南將軍張遼、驃騎將軍馬超、漢壽亭侯關羽、車騎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南郡太守諸葛瑾、橫江將軍魯肅。今六師除蔡邕外五師尚在,四龍隻餘隱龍陳到,一鳳落於雒城,三友猶在,八將隻餘諸葛瑾矣。
此時孔明將要出兵北伐,因思良將,與嶽父黃承彥說起這些人時,不由潸然淚下。
次日祭旗誓師,派將出兵。令魏延、薑維領五千兵,星夜直奔陳倉,須於三日內到達,搶奪此城。又喚關興、張苞二將,各受密計而去。
與此同時,魏帝接到郝昭病重奏表,急命張郃兼程去代替把守陳倉。
魏延、薑維領兵星夜兼程,三日內到至陳倉城下。卻並不見城上有一麵旗號,又無打更之人。二人驚疑,忽聽得城上一聲炮響,四麵旗幟齊豎。
隻見諸葛丞相站在城頭叫道:你二人來的遲了!
二人拜倒城下,心中狐疑,不明所以。
孔明令放二將入城,說道:某打探郝昭已死。令你三日內領兵取城者,乃穩眾人之心也。卻令關興、張苞隻推點軍,隨我暗出漢中。又先派細作在城內放火、發喊相助,魏兵無有主將,即棄城而走,我因而取之,易如反掌。
關、張二人及眾將聽了,無不拜伏:丞相神出鬼沒,何人能及。
孔明憐惜郝昭為報嶽父恩義,又為魏國儘忠而死,因其為嶽父義子,與自己也算同門師兄弟,便贈以重金,令妻小扶柩回魏,以表其忠。
因謂魏延、薑維道:你二人且莫卸甲,可引兵去襲散關。把關之人若知兵到必然驚走,若稍遲便有魏兵至關,即難攻矣。
魏延、薑維受命,引兵徑到散關。把關之人見蜀兵到來,果然儘走。二人上關才要卸甲,遙見關外塵頭大起,張郃恰好兵至。
張郃見蜀兵占了關隘把住要路,遂令退軍。
孔明親自領兵出陳倉斜穀,取了建威,各路蜀兵陸續進發。安下營寨,聚眾言道:魏軍必依舊戰之地,疑我取雍、郿二處。我卻出其所料,取陰平、武都二郡。著令薑維引兵一萬攻取武都,王平引兵一萬奪取陰平。就便據此二城,以分魏兵之勢。
張郃回到長安,果依蜀軍舊日出兵之路,部署兵馬抵敵。自己把守長安,令孫禮保守雍城,郭淮引兵星夜來郿城守禦,一麵上表入洛陽告急。
魏主曹睿接報,見說陳倉城已失,郝昭已亡,散關亦被蜀兵奪了,不由大驚。
忽又接南陽滿寵來報,說東吳孫權僭稱帝號,遣陸遜在武昌訓練人馬,旦夕也必入寇。曹睿愈加驚慌,又知曹真病重,隻得召司馬懿進京商議。
司馬懿懿接詔,入京參見天子:以臣愚意所料,東吳必不舉兵。孔明非不欲吞吳,暫與結盟耳。陸遜亦知其意,故假作興兵以應,實是坐觀成敗。陛下不必防吳,隻須防蜀。
曹睿讚道:卿真高見!每次都能猜中吳、蜀兩國動靜,洞若觀火,曹子丹實不能比。
如此誇讚司馬懿,實因曹真病重,國中已無帥才之故。遂封司馬懿為大都督,總攝隴西諸路軍馬,令人前往大將軍府索取總兵將印,以賜仲達。
曹真見天子命人討印,知道自己不是孔明對手,隻得忍痛交出,心實不甘。
司馬懿領了將印,合了虎符,揚眉吐氣,與二子引兵十萬,到達長安。
紮下大營,點鼓升帳,張郃率關中諸將入帳拜見,拜受聖旨已畢。司馬懿見到張郃,暗自咬牙切齒:張儁乂,這回你終於落我手中!且看某怎樣收拾於你,與我那史侯兄出口惡氣,以報前番街亭敗軍之恨。
心中雖恨,免不得口頭溫言嘉勉,令張郃為先鋒大都督,戴陵為副,引兵三萬先行。
司馬父子三人隨後拔寨,率中軍離長安西行,止於渭水之南,立下中軍大營。
郭淮、孫禮聞說大將軍到至,急入中軍大帳參見,並與大將軍祝賀升官之喜。
司馬懿問道:孔明既出漢中,公等可曾與蜀兵對陣否
二人答道:自從失了陳倉關隘,郝昭死難,我等未得命令,隻等朝廷援軍到來。蜀兵亦不往東推進,故此未曾接戰。
司馬懿:蜀兵千裡跋山履險而來,卻不速戰,必有陰謀。我隴西諸路,隻有武都、陰平二處薄弱,諸葛亮必往取之。我於正麵拒住,你二人可急從小路掩在蜀兵之後襲之,其必自亂而走,便是你二人大功。
口中如此安排,心中暗道:你兩個皆是曹真、張郃幫凶,不將爾等性命送與孔明,難消我兄之恨。若令你二人從正麵阻擊蜀軍,敗亦可逃,今令深入敵後,怕你不死!
二人對司馬懿險惡用心毫無察覺,以為妙計,遂引本部兵馬五千,從隴西小路來救武都、陰平,並欲突襲蜀兵之後。
忽哨馬來報:陰平、武都已被蜀將打破。前有蜀兵列陣,似是專候我等。
郭、孫二將大驚,急傳令退軍。忽然一聲炮響,山後閃出一枝軍馬,左有關興,右有張苞,來勢凶猛。尚未接戰,後軍來報:蜀兵不知從何處而來,截斷我軍後路!
郭淮、孫禮亡魂皆冒,急回後軍。見蜀兵陣中推出一輛四輪小車,蜀漢丞相孔明坐於車上,以羽毛大扇指著二將笑道:司馬懿之計,安能瞞得過我他令人在前邀戰,卻教你等襲我之後。你二人不早來降,尚欲決戰耶
郭淮、孫禮對視道:他與司馬懿商量好的便是合謀,也不能如此默契,若合符節!
想到此處,孫禮開口竟問:諸葛丞相,你認識我家都督司馬懿否
孔明搖頭:隻是聞名,未曾見過。
說罷將手一招,發出攻擊信號。孫禮愈加驚奇,忽聽喊殺連天,王平、薑維引兵當麵殺至,關興、張苞二將從後麵殺來。兩下夾攻,魏兵大敗。
郭淮、孫禮果然機智過人,毫不猶豫,扔下五千軍馬給孔明,自顧棄馬爬山而走。
五千魏軍,約有千餘乖巧者跟著主將爬山而去,餘者全部降了孔明。
郭、孫二人走脫,回見司馬懿報說:武都、陰平二郡已失,我二人險些遭俘。
司馬懿見二人竟能回來,頗為驚奇,笑道:非你等之罪,是孔明智在我先。你二人可去守把雍、郿二城,我自有破敵之策。
二人拜辭而去,出帳即破口罵道:自有破敵之策策你奶奶!
司馬懿支走二將,移營大進,與張郃、戴陵合兵,喚至大帳分付:孔明事必躬親,今得武都、陰平,則必到此二城以安民心,不在大營之中。你二人可各引一萬精兵,抄在蜀兵營後殺將過來;我卻引軍在前布陣,攻殺進去。兩軍並力前後夾攻,破敵何難
如此安排,又似前番誘哄孫禮、郭淮,更無二致。二人受計,引兵而去。
是夜三更時分,戴陵在左,張郃在右,各取小路深入蜀兵之後,從蜀兵背後殺來。未到蜀營,卻見數百輛草車橫塞去路。張郃叫道:又是火攻之計!三軍速退。
未待傳令,隻見滿山火光齊明,鼓角大震,伏兵四下皆出。
孔明立在山上,衝穀中叫道:戴陵、張郃聽著!司馬懿料我往武都、陰平撫民,故令你二人來劫寨,卻中吾計也。還不下馬早降,更待何時!
張郃大奇道:孔明先生,你莫非認得司馬懿
孔明亦奇道:你魏將甚麼毛病,皆如此問我我與司馬懿隻是聞名,並不相識。
戴陵叫道:不可能!你二人定是學的一家兵法。若非如此,便是通謀賣我魏軍!
言訖縱馬挺槍,殺上山來。山上矢石如雨,馬不能進。張郃拍馬舞槍,衝出重圍,回頭見戴陵困在垓心,又奮勇翻身又殺入,救出戴陵而回。
孔明見張郃在萬軍之中往來自如,乃謂左右:嘗聞當年張翼德大戰張郃,今日見之,方知其有趙子龍之勇。若留下此人,必為蜀中之害。
司馬懿剛引兵布成陣勢,尚未發動攻擊,忽見張郃、戴陵狼狽而來,大呼小叫:諸葛亮早就猜著都督心思,在那裡等我二人去哩,因此大敗而歸。
司馬懿大驚,暗道:隻侯所為何故兩次送到嘴裡之肉,卻又吐還給我!
他卻不知,孔明雖能猜著其計,但手下苦無大將,故兩次均使魏將逃脫,也是無可奈何。
孔明大勝,每日令魏延前往魏營挑戰。司馬懿本打算將四員魏將賣給孔明,隻剩自己嫡係,便可引蜀軍去奪長安。今見四將均入死地而得出,如何不驚故此不出迎戰。
張郃每日亦在帳中揣摸司馬懿心思,左思右想,不明其意。
如此兩軍相持半月有餘,曠日持久,蜀軍糧草又告不繼。
忽然侍中費禕到至,宣讀後主詔命: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相父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愛征,郭淮遁走;降集氏、羌,複興二郡。威震凶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乾國之重,而久自抑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複君丞相之位,君其勿辭!
孔明聽詔,謂費禕道:某國事未成,安可複丞相之職
費禕勸道:丞相若不受職,不但拂了天子之意,又冷了將士之心。將士若無進取之階,如何肯奮勇建功宜且權受。
孔明方才拜受,即留費禕於軍營,命為中護軍,兼行軍司馬,打發從人回報後主。
字幕:費禕,字文偉,江夏鄳縣人,少時喪父,隨族父費伯仁而居。
鏡頭閃回,敘述費禕來曆。原來費伯仁之姑,便是益州牧劉璋之母。劉焉死後,劉璋遣使往荊州迎接費伯仁入蜀,費禕便即隨同遊學入川。
劉備平定蜀中,費禕留任益州,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
許靖喪子,董允欲與費禕出席葬禮,向父董和請求車駕,董和賜以豪華鹿車。董允見此麵有難色,怕人物議;費禕卻從容先上鹿車。
及至喪所,諸葛亮及國中貴人均已齊集,董允神色猶未泰然,費禕卻晏然自若。
駕車人回府,董和問及葬禮備細,向董允道:我常以為你跟費文偉之間優劣未可分彆,但從今以後,對此再無疑惑矣。
建興三年,孔明征討南中而還,朝中眾官出城迎逢,孔明獨請費禕同坐一車。乃以費禕為昭信校尉,令其出使東吳,重申盟好。
吳主孫權為人滑稽,酒醉而問費禕:楊儀、魏延皆為牧豎小人,雖有鳴吠之益於國,但勢同水火。若一朝無諸葛亮時,必為禍亂。蜀主糊塗,不知防慮於此,則將來如何
費禕愕然,心道此等雞零狗碎之事,吳主怎生得知一時不能即答。
宣信中郎董恢為費禕副使,低聲提醒:公可指楊儀、魏延不諧,純起於私忿,並無黥布、韓信難禦之能。今我要掃除強賊,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豈可因懼風波,而廢其舟楫哉
費禕記之無誤,朗朗說出,一字不差。孫權聞之,頻頻點頭,哈哈大笑。
酒酣之時,費禕因見吳國眾臣皆有輕視蜀國之意,便問諸葛恪:蜀字雲何
諸葛恪答: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費禕複問:吳字雲何
諸葛恪道: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
孫權見諸葛恪應答如流,不由大樂。為示親近之意,常設食招待費禕;但又自恃人多地廣,欲折辱蜀使,便先令群臣:蜀使來時,伏食勿起。
費禕來到,孫權停食迎之,群臣卻不起身。費禕嘲道:國有鳳凰來儀,麒麟吐哺停食;奈何驢騾無知,隻是伏食如故。
諸葛恪便答:我國種植梧桐,本欲以待鳳凰,今甚燕雀至此,竟稱鳳凰來翔何不彈而射之,使彼返回故鄉!
費禕停食其餅,索筆而作一篇《麥賦》。諸葛恪亦請筆作《磨賦》,看罷互相稱善。
孫權對費禕讚道:先生具天下淑德,將來必為蜀之股肱重臣,即恐不能常來東吳。
即以常佩寶刀贈予,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