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與薑維在祁山前鬥陣,幾無還手之力,今日如此輕易便破了此陣,亦隻因諸葛瞻學得不精,又無實戰經驗,故此照貓畫虎,反類其犬。
於是陣法被破,七萬大軍全部潰散。鄧艾揮師大進,遂克綿竹,殺蜀將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及參軍黃崇及尚書張遵。綿竹陷落,蜀軍全線崩潰。
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逼近成都。此戰,首創中國史上著名奇襲戰例。魏高祖武皇帝當初奔襲烏桓,晉宣文帝司馬懿遠征遼東,皆不如此戰之奇險萬狀。
綿竹殘軍敗回成都,報與後主劉禪,說諸葛瞻父子皆沒於王事。
後主聞之大驚,急召文武商議。多官議道: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不如早棄成都,走奔南中七郡。其地險峻,可以自守,就借蠻兵,再來克複未遲。
又有彆論:蜀、吳既是同盟,今事急矣,可溯江而下,前往投之。
光祿大夫譙周道:眾論皆不可。南蠻久反之人,今若投之必遭大禍。投吳更是可笑,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若稱臣於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陛下再稱臣於魏,是兩番之辱矣。不如直接降魏,其必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願陛下思之。
後主未決,退入宮中,見皇後張氏,歎道:魏軍至矣!薑維以四五萬兵在劍閣敵住鐘會十餘萬大軍;駙馬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譙周勸朕投降,不失王公之位。先帝創業不易,相父嘔心瀝血,若輕易舉付他人,吾其不成千古罪人也史官筆下需不好看相。
張後聞罷,回內室抱出一隻錦盒,打開看時,卻是一套鳳冠霞帔,外加一方璽印。
後主奇道:此物何來,又是何意
張後歎道:此係晉公司馬昭前日密遣人送來,直到後宮。某因見兩國交戰未分勝負,是以隱而不言,以待魏兵敗退,再言此事。今既事急,隻好拿出,說與陛下。此乃當年被董卓所廢少帝劉辯之璽,國母唐後冠冕也。
劉禪:司馬昭將此無用玉璽,及死人衣服送給你我,卻作何用
張後:非也。你道少帝劉辯卻是哪個正是相父諸葛孔明也!唐後即其夫人黃月英。
劉禪聽了,嘴巴張得好大,半天閉不攏來。
張後:當年李儒鴆害帝後,被洛陽玄天觀史子眇道長以詐死之藥換了,少帝及帝妃才得逃離洛陽,投於東郡太守諸葛珪,因冒稱其次子,改名諸葛亮,字孔明;後隨諸葛玄逃難至南陽郡隆中,又使唐妃冒稱名士黃承彥之女,改名黃月英,易容示人,喚作阿醜。
後主:竟有這等奇事!既如此,當年得了荊益二州,相父因何卻讓我父來做皇帝
張後:世間之人,亦非皆似我公公想做皇帝。相父雖曾為天子,但因有獻帝在世,又天下均知少帝已死,此時複位,諸侯又誰能信耶當時獻帝已將帝位禪讓曹丕,若不立先帝時,曹丕亦必令人暗害山陽公。相父當時一心想複奪兩京,平定天下,再扶獻帝複位,重興漢室。故尊汝父為天子,以延漢祚,並正天下視聽。
劉禪嚇了一跳:如此說來,相父是以我父為傀儡也。若一旦複奪兩京,複我漢室,則山陽公複登帝位,則我全家必滅族矣。
張後答道:這卻不然。相父與先帝十數年相知相伴,豈肯如此無情先帝雖雄心萬丈,果然複奪兩京,平定天下之時,彼時不死亦老,相父必請獻帝以漢中王封之,使裂土分茅,富貴終生,福延子孫。其後先帝伐吳失敗,愧恨而崩;相父見天不佑漢,六出祁山不能成功,這才將天子璽印及皇後冠冕送於司馬懿,使其扶保山陽公之後以複帝位。今司馬昭遣使送密信來,說其子司馬炎便是山陽公之後。又將印服送來,是取信於陛下也。
後主細思張後之語,再看璽服,不能不信。於是長舒一口氣道:這就好了!朕本非治世之才,亦無平定天下之誌。我做這四十年太平天子,本來也是白賺,既然皇位能複歸劉家,我與你退做富家翁婆,豈不是好不乾了,不乾了!這天下無論是馬食槽還是曹誅馬,讓與他們去爭奪罷咧。你道如何
張後見後主並無不豫之色,反且興高采烈,歎道:我看你也不是做天子材料。若是先帝見你如此,定會氣得吐血。罷了,隨分聽命,安之若者,是陛下強於先帝及相父之處,亦可謂得其道矣。陛下降魏,妾願從之。
後主次日上朝,依舊眾議紛然。譙周見鄧艾所許時限將至,複上疏諍之。
後主不理眾官,欣從譙周之諫,令作降書,於城樓上豎起降旗,遣私署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同譙周齎玉璽符印及益州簿籍,前來雒城請降。
鄧艾大喜,受下玉璽,重待張紹、譙周、鄧良,並作回書,付三人齎回成都,以安人心。後主拆視鄧艾回書大喜,即遣太仆蔣顯齎敕誥至劍閣,令薑維罷戰早降;又遣尚書郎李虎送百官郡守文簿與鄧艾,封存國庫,待鄧艾前來接收。
後主五子北地王劉諶不肯投降,勸帝不聽,遂自殺於漢昭烈帝祖廟。後主深為歎息,哭了幾聲:癡兒,何至於此耶!全怪我未將內中穩情,提前告訴我兒。
哭了一場,隻得令人葬之。遂擇十二月初一吉日,率太子諸王群臣,麵縛輿櫬而降。
鄧艾親解其縛,焚其輿櫬,拜後主為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各隨高下封官;請後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一麵遣人赴洛陽報捷。
蜀臣中有人向鄧艾訴說黃皓奸險,欲請斬之;黃皓用金寶賂其左右,因此得免。
於是蜀漢亡國,自劉備稱帝至後主降魏,國祚共四十三年。
鏡頭轉換,按下成都,複說劍閣。
薑維堅守劍閣,聞說諸葛瞻全軍覆滅,不由大驚。恐直接回師成都被鐘會攻襲,而致引敵入寇,於是便引軍東入巴中,繞道趕赴成都。
鐘會聞報鄧艾兵進成都,自率大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將追趕薑維。
薑維一退再退,到郪縣遇太仆蔣顯來到,傳達後主敕旨,命大軍棄械歸降。薑維大驚失語,帳下眾將一齊怨恨,咬牙怒目,須發倒豎,拔刀砍石,號哭聲聞十裡。
薑維見眾心思漢,乃與諸將定計,不降鄧艾,卻引張翼、廖化、董厥等來降鐘會。
鐘會大喜,迎接薑維入帳,下座相拜,待為上賓。並與薑維折箭為誓結為兄弟,情愛甚密,仍令照舊領兵。薑維暗喜,遂令蔣顯自回成都。
成都城中,鄧艾自以為功高,即循漢將軍鄧禹故事,以天子名義大封蜀漢降臣。使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各領州郡;拜劉禪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據其地位高低,或任為朝廷官員,或領受帳下各職。
又派人前往綿竹,把魏國陣亡將士與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京觀,以宣揚武功。
鄧艾遂大宴蜀國文武,昂然高坐,洋洋說道:諸公幸遇本帥,才得保富貴。若遇似吳漢之將,早被滿門誅殺矣。薑維自是當世雄傑,不幸與我相遇,故致窮途末路耳。
蜀中之士見他如此矜誇,無不背後嘲笑,以為談資。
司馬昭收到滅蜀捷報,表請元帝曹奐下詔,敘功褒獎。封鄧艾為太尉,增封邑二萬戶。封其兩子為亭侯,各得封邑千戶。鐘會進位司徒,封縣侯,增邑萬戶,其二子封為亭侯。
鄧艾受封,即上書晉公:今宜借勢伐吳,席卷天下。但將士疲弊,當先留隴右兵二萬,巴蜀兵二萬,煮鹽煉鐵造船,以備日後沿江而下。當厚待劉禪以招孫休,安撫士民以致遠者。臣謂可封劉禪為扶風王,因郡內董卓所建郿塢為其宮室。賜其子為公侯,分縣為食邑,以示朝廷恩寵。又置廣陵、城陽為國,以待吳主孫休投降,則東吳必畏威德,望風歸順。
寫罷,又看了兩遍,見並無謬誤之處,於是遣使發出。
畫外音:鄧艾此滅吳之策實具遠見卓識,若送往洛陽,司馬昭必然采納,並厚賞鄧艾,使其總掌魏軍,位在鐘會之上。二人見識高低,在對朝廷奏疏上勝負已分。
便在此時,薑維正坐於涪城帳中,心似油煎,苦思複國之策。忽見帳門侍衛入內,輕聲笑道:將軍雖有複國之誌,卻無良策,在此獨自苦思,是欲待魏軍自死耶
薑維聞言大怒,剛欲喝斥,卻見那人摘了頭盔:大將軍仔細看來,某是何人
薑維細觀片刻,渾身顫抖,淚流如泉:龍吟賢弟,怎會是你!莫非是夢中相見
字幕:龍吟,當年服侍孔明左侍童,右侍童鳳鳴,名與蔡中郎兩架古琴相同。
孔明六出祁山之時,二童形影不離,薑維朝夕相對,如何不識隻是時過近二十年,當年小童今為鬢發斑白壯漢,需要細看,方才認出。
龍吟說道:大將軍休急,某奉故丞相鈞令,前來告知將軍,欲複蜀國,非令鄧、鐘二人自相殘害不可。今有一計,當如此如此。至若能否成功,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逆料。丞相並未死去,隻待將軍成其大功之時,便令相見。
說罷,從懷中掏出臥龍令來。薑維激動欲絕,又見恩師臥龍之令,如何不信待要詳細問時,龍吟已將令牌重納懷中,轉身離去,刹時不見。
薑維乃依恩師孔明之計,暗遣部將數人潛出大營,至前麵驛道埋伏。
剛剛埋伏穩妥,果見鄧艾信使飛馬而至。眾人遂將信使擒獲,連人帶書回報薑維。
薑維折其奏書視之,微微一笑,遂依其筆跡,重寫一封,將鄧艾擅自承製拜官之舉,皆以自負之語改篡,辭句傲慢無禮至極。
改篡已畢,將口封嚴,召被俘信使問道:你是想死,還是想活
信使連連叩頭:某家有九十老母,我死母亦必亡。某願活命,惟聽將軍吩咐。
薑維笑道:既如此,你將此書發赴洛陽。若是回報鄧艾,某亦不懼,我與鐘將軍這裡有二十萬軍,直接殺到成都,連鄧艾一並鏟除。但你失書泄機,鄧艾亦非殺你不可。
信使連連應道:說了有何好處某不說便是,將軍自管放心。
薑維大喜,即以百金賜之,使其自去洛陽。
司馬昭細覽鄧艾表奏,見擅自封官,言語傲慢不敬,心下甚為惱怒,於是發詔至營,令監軍衛瓘告誡鄧艾:卿表中所奏諸事體大,皆應上報天子侯詔,不宜自行實施。戒之!
鄧艾接到晉公回書,見措辭嚴厲,不知何故,於是抗言上表:艾銜命西征,元惡既服,當權宜行事,以安初附。若待國命,則往複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雲,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謙以損於國。先此申狀,見可施行。
其書又被薑維所截,看罷笑道:此賊居功自恃,不知所雲,死期至矣。
即不再改,原信發出。見離間司馬昭與鄧艾已成,於是來見鐘會,以言挑之:某聞明公自淮南之戰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皆賴公力。今又平蜀,威德振世,民頌主畏,尚欲安然歸魏乎何不效陶朱公範蠡泛舟江湖之上,遠避是非,以保全功名性命哉!
鐘會:公謂遠矣,我不能離蜀。且以當今之勢,未至於此也。
薑維:今鄧艾總製蜀中之兵,每常上奏,專議公非。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鐘會聞言大悟,即離坐遜謝,就與監軍衛瓘通謀,分彆上表,密報鄧艾謀反。
司馬昭見了鄧艾表章,又見鐘會與衛瓘皆奏鄧艾反狀,信以為真,即遣人到鐘會軍營,下令收捕鄧艾;又遣賈充引三萬大兵先入斜穀,再請魏主曹奐禦駕親征,止於長安。
鐘會接受晉公詔命,便請薑維到帳,商議收捕鄧艾之策。
薑維:鄧艾手握大軍,不易擒之。可請監軍衛瓘前往成都,明宣晉公令旨,就地擒拿。鄧艾不肯束手就縛,必然殺掉衛瓘,則可坐實鄧艾造反之罪也。此謂借刀殺人之計。
鐘會:真妙計也。
即派衛瓘先到成都,拘捕鄧艾。衛瓘不能抗命,亦思一計,於是深夜到達成都,傳檄與鄧艾部將:奉詔來捕鄧艾,餘人無乾。凡心懷朝廷者前來我營,膽敢不出,誅及三族!
諸將得檄,未等雞鳴,皆至衛瓘軍營,唯鄧艾未見檄文不至。衛瓘見大局已定,遂乘車出營,直入鄧艾帳內,就睡夢中將其父子執下,置於囚車。
帳下親兵見主將被執,遂整兵奔向衛瓘營帳,欲解救鄧艾。
衛瓘隻身出帳迎接,慰其首將:鄧將軍有功無過,是朝廷誤信他人誣告,故使某送入京都,使其自辯。某亦正修表章,以證其並無反心。爾等若果欲動兵劫持,是反坐其罪也。
諸將便皆信以為實,隻得回營候命。
鐘會聞說衛瓘不動刀兵便即捉了鄧艾,甚感驚奇,於是率兵抵達成都,奪了鄧艾兵符,令將鄧艾父子押往洛陽。此時鐘會麾下即有魏、蜀大軍二十餘萬,威震西川。
司馬昭早有戒備,先遣中護軍賈充入蜀;隨即親率十萬大軍,兵臨渭南。(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