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 冉閔殺胡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三十六集 冉閔殺胡

第三十六集 冉閔殺胡(2 / 2)

故趙將軍張賀度因聞冉閔殺害太宰李農,會兵於昌城,將攻鄴都。趙主石祗亦派相國石琨領十萬士眾,進兵據守邯鄲。鎮南將軍劉國從繁陽前來,亦與石琨會合。

冉閔乃集全國之兵二十萬,先於邯鄲大敗石琨,殺死數以萬計,石琨敗逃冀州。

劉國退駐繁陽,與張賀度、段勤、靳豚在昌城會合,將欲複攻鄴城。

冉閔遂遣尚書左仆射劉群任行台都督,又命部將王泰、崔通、周成等率十二萬步騎,宿營黃城,自統精兵八萬以為後繼,出城來戰。

兩軍會於蒼亭,展開激戰。

張賀度等兵少,又不敵冉兵勇武,於是一戰大敗,死者達兩萬八千人,餘眾皆潰。

靳豚被魏將追擊,斬殺於陰安,冉閔悉虜靳豚士眾,整軍而歸。

經此兩戰,冉閔俘獲甚眾,便擁戎卒三十餘萬,旌旗鐘鼓綿延百餘裡。即使後趙石氏鼎盛時期,亦無此般威勢。

冉閔自蒼亭回到鄴宮,行飲至之禮,整頓核定九流,依據才能授予職任,儒學後人多得顯赫官職。一時境內安寧和順,可比魏、晉之初繁盛。

冉閔聞故晉隴西人散騎常侍辛謐大賢,遂遣使持節備厚禮以往,征為太常侍。

辛謐固辭不就,因修回書於魏帝:某聞物極則反,致至則危。今蒼亭一戰,君王大功已成。宜因茲大捷歸附晉室,去篡逆反叛之名,得許由、伯夷之廉,兼享鬆、柏之壽。

冉閔觀書笑道:這也是個癡漢。豈有放棄稱孤道寡,而甘為人臣者哉!

辛謐聞說魏帝不從其奏,恐再遣人來逼令就職,於是絕食數日而卒。

冉閔見辛謐不至,也不為意,自領十萬步騎前往襄國,攻打趙主石祗;命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於、驃騎大將軍,將千名降胡配其麾下。

因率眾攻打襄國,百日不克,乃挖地道、壘土山,並建房屋、翻地耕作,以為長計。

石祗被困城內,裡無糧草外無救兵,不由大為恐懼。

乃與群臣計議,自除帝號,複稱趙王,遣使到燕王慕容儁、秦王姚弋仲處請求援軍。

兩處皆恨冉閔殺胡之令,見書便應。姚弋仲遣子姚襄率三萬八千騎兵,自滆頭前來;慕容儁派將軍悅綰領三萬甲卒,自龍城趕到。

適逢汝陰王石琨自冀州前來援救襄國,三方合兵,共計勁卒十餘萬。

冉閔聞報三路大軍齊至,即遣車騎將軍胡睦抵擋姚襄,將軍孫威防守石琨。雙方激戰,兩路魏軍皆被敵方打敗,士卒幾乎消滅儘淨,胡睦、孫威單槍匹馬逃回。

石琨等既獲全勝,於是率部追擊,兵至襄國城下,三麵下寨,圍攏冉魏大營。

冉閔大怒,打算親自出兵進擊。

衛將軍王泰諫道:臣聞陷於困境者頑,並寄望於外援。今襄國未下,而敵國強兵四集,欲誘我出戰,以便腹背夾擊;我應固壘不出,靜觀態勢而行,以挫其計。今陛下親自臨戰,一旦失計,則宏業儘喪,前功儘棄。請陛下謹慎勿出,臣請率諸將為陛下當之。

冉閔欲從其諫,道士法饒進言:今太白星行經昴宿,當殺胡王,一戰而勝,良機莫失。

冉閔與當初石虎相似,勇而無謀,且又最信神佛星占。聞此大喜,於是攘衣登帳高呼:我出戰之意已決,若複有諫者誅之!

於是下令吹角擊鼓,集合全部士眾出戰。

姚襄、石琨合兵來攻,三下裡交鋒大戰,未分勝負。戰至午時,忽見一彪軍大鼓而至,卻是悅綰引燕國精騎而來,突襲魏兵陣後。

悅綰見冉閔兵眾,於是下令每隔數裡疏布騎卒,使馬尾曳柴揚塵,以驚魏兵。

魏兵遠望後麵塵頭大起,果然疑有伏兵,惶懼欲退。

姚襄、石琨見魏軍人心浮動,於是揮軍大擊;襄國城內石祗見救兵到至,亦大開城門,複引守城之眾猛攻魏軍。

魏軍大敗,冉閔隻與十餘騎殺透重圍,走還鄴城。

冉胤麾下胡人栗特康等諸將見此,一齊臨陣倒戈,收捕冉胤及左仆射劉琦,送至趙軍大營,以為晉見之禮。石祗二話不說,令將冉胤等人全都斬殺。

冉魏兵將因此戰而死者共十餘萬人,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將軍胡睦、侍中李琳、中書監盧諶、少府王鬱、尚書劉欽、劉休等諸將士人儘皆死於此役。

可謂朝中人空物絕,再無生氣。

大戰過後,趙地賊盜蜂擁而起,司、冀二州饑荒嚴重,人爭相食。

自石虎末年起,冉閔已將倉庫積儲散發淨儘,以樹立恩德。此時與羌胡連年作戰,無一月而不交鋒,更是軍力疲弊,糧餉斷絕。

青、雍、幽、荊各州赤地千裡,各地徙民及諸氐、羌、胡、蠻共數百餘萬人自此流離失所,無處投奔,隻得各自攜兒帶女,輾轉歸回本土。

流民在路上相遇,則互相殺害劫掠;兼因饑餓、疾病死亡,能還家鄉者十之二三。

中原一片混亂,再無人從事農耕。

冉閔至此懊悔不迭,遂誅殺法饒父子,肢解其屍,追贈韋謏為大司徒。

石祗大勝,於是厚禮遣送燕、秦援兵回國。自與汝陰王石琨把守襄城,另派劉顯為將,率領七萬士眾前往攻打鄴城。

當時冉閔潛還鄴城,無人知曉,內外議論紛紛,都以為冉閔已死。

射聲校尉張艾勸冉閔親出郊祀,以安眾心,冉閔聽從其議行之,訛傳止息。

郊祭已畢還於鄴宮,門將入報:趙將劉顯大軍已到明光宮,距鄴城隻有二十三裡。

冉閔恐懼,命召衛將軍王泰商議。

王泰恨其不聽己謀,以患瘡不愈而辭。冉閔親臨探望,王泰執意稱病不起。

冉閔大怒返宮,對左右道:巴奴,我豈要你救命哉!今先滅群胡,後斬王泰。

於是悉其部眾,出屯城外;又分兵五千,對兒子冉明說道:你帶領此五千精兵,埋伏於五十裡外穀中。敵兵來時儘管放過,休要與其交鋒,亦不可使其發覺;隻待劉顯兵退之時,卻引兵出穀截殺,斷其退路。

冉明領命,心懷狐疑引兵而去。

劉顯引兵七萬來攻鄴城,自以為冉魏經過襄國一戰,再無兵力抵抗,故此全不以為意。當下引軍長驅而進,直至鄴城外十裡列陣紮營,亦不派出細作偵探地理敵情。

魏兵見趙軍近城列陣,皆有懼色。

冉閔下令擂鼓聚將,言道:今劉顯遠來,士卒疲憊,必先令傳食。我雖兵少,但以逸待勞,待其就食之時突入其營攻之,則必獲全勝,一雪前恥。

眾將聞言,麵麵相覷,似信不信。

冉閔怒道:我為天子尚且不懼,爾等又何惜此命哉!

諸將聞聽,並皆踴躍稱善,由此士氣大振。於是冉閔命令揚聲擂鼓,耀武出兵而擊。

劉顯果然未作防備,正令軍士從容紮營,複又傳餐,待飽食戰飯出營列陣。

不料敵騎竟轟天震地而來,便如群虎下山,趟進羊群,趙軍一觸即潰,根本不值一擊,返身便逃。劉顯大敗,急引軍還走。

未出三十裡遠,山穀中伏兵大起,被冉明率五千鐵甲軍複大殺一陣,血流成河。

劉顯亡魂皆冒,急引殘軍落荒而走,複被冉閔引軍追擊到陽平,斬首三萬餘級。劉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於是畏懼如死,急遣使至於冉閔大營,請求投降。

冉閔不允,促其決戰。

劉顯複遣使回,請求殺趙王石祗以自效,冉閔因深恨石祗,於是從之,頓師而返。

冉閔返歸鄴城,下令調回前麵穀中伏兵,放劉顯引敗兵回歸襄國。冉明奉令回軍,一路上與眾將說起父王用兵,皆曰頗似蜀漢武侯諸葛孔明,有鬼神莫測之機,世人不能預知。

冉閔班師返都,下令犒賞有功諸將,大宴群臣。

適逢有人稟報王泰招集秦人,將逃往關中,今已率眾走出西門。冉閔大怒,複令冉明引軍追而擒之,誅殺王泰,滅其三族。

劉顯得脫,驚魂未定,以為冉閔必有神助,非是凡人之類。

便引敗軍回至襄國,果然襲殺趙王石祗及其太宰趙鹿等十餘人,將石祗首級傳送鄴城。又送子為質至鄴,請求冉閔保全生命。

冉閔見到石祗首級,惱恨皆消,便如當年霸王項羽一般,大發婦人之仁,便令劉顯統領石祗部眾,不再追究;下令在市衢大路焚燒石祗首級,引群臣觀罷回宮。

趙國驃騎將軍石寧聞說劉顯弑帝自代,歸降冉魏,遂率部眾逃往柏人。兗州刺史劉啟,則舉鄄城之眾歸順東晉。

探馬報來,冉閔竟皆置之不理。

是年七月,劉顯自以為軍威複振,又率士眾前來攻打鄴城,欲雪前番敗降之恥。

冉閔複又設計擊敗劉顯,但因兵少不敢窮追,再次縱之而去。

劉顯雖然敗歸襄國,但知冉魏軍力甚弱,不如昔日之盛,遂自稱皇帝,仍用趙國舊稱。

八月,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舉城歸順東晉。平南將軍高崇、征虜將軍呂護拘捕洛州刺史鄭係,亦攜三河歸順東晉。

至此冉魏國之徐、兗、荊、洛諸州皆歸於東晉,隻餘鄴都及中山,形如孤舟。

字幕:永和七年,燕兵複來,兵戈再起。

燕王慕容儁大發舉國之兵南下,兵分兩路,遣慕容恪攻中山,慕容評攻魯口。

慕容恪兵至唐城,冉閔部將白同與中山太守侯龕堅守,攻不能克。慕容評擊南安,魏將鄭生敗亡,侯龕越城以降,遂克中山,擒殺白同。

冉魏章武太守賈堅率郡兵在高城截擊慕容評,卻被慕容評擒獲,折損三千餘人。

丁零族翟鼠及冉閔部將劉準率部投降,慕容儁封翟鼠為歸義王,任劉準為左司馬。

慕容恪既得中山,遷其將帥土豪數千家至於荊城,餘皆安堵如故,與民秋毫無犯。

鏡頭轉換,按下燕趙,複說遼西。

段遼部自被前燕慕容皝所敗之後,段遼弟段蘭投奔宇文部。宇文逸豆歸因懼後趙來伐,當即將段蘭執送趙國。石虎即殺段蘭,命其所部五千人屯守令支。

段龕代領段蘭餘眾,卻自率部南徙,進據廣固,自稱齊王。

永和七年初,段龕向晉廷請以青州內附,晉即封其為鎮北將軍、齊公。

征西大將軍桓溫聞後趙政權支解,中原諸郡皆舉城以歸晉室,今見段龕舉青州內附,以為天賜良機,於是上疏朝廷,請求北伐。

朝廷前因褚裒兵敗懷懼,褚太後命群臣公議,久而不決。

桓溫早知朝中群臣苟安已久,並不等朝廷回複,引軍輒行,率五萬大軍順流而下,至武昌而止。朝廷為此驚恐不安,殷浩並打算辭官避讓。

會稽王司馬昱遂親自寄書給桓溫,極力勸阻,終使桓溫率軍還鎮,返回荊州。

朝廷又拜桓溫為太尉,被桓溫拒辭。桓溫見如此良機,朝廷屢次不從自己北伐之請,猶感奇異,於是使人入朝探聽,卻是朝廷仗殷浩製衡於己,恐自己擁兵坐大。

桓溫對諸將說道:某知殷浩深有德言,並具治國之才。如朝廷使其為令仆,則足以儀刑百揆,可謂稱職。朝廷為製衡於我,反使其掌軍事,實乃違用其才。以其抗我,某亦不憚,昔其為我發小,與我共騎竹馬,每當我棄之不用,彼輒取來複騎,故知其必出我下。

諸將皆歎息不止,深以為恨。

於是桓溫心灰意冷,上疏於天子:臣竊睹趙國自亂,欲乘其厥釁起兵伐之,由然下駐武昌,以待詔行,非有異為之心。皆乃為安社稷,複還故都,焉有外望?陛下既不委臣以任,則戎臣亦何敢攸往?領眾還鎮,以待罪耳,乞陛下見責。

穆帝得疏,複遣使降詔,溫言曉諭大義,以安其心。

桓溫拜受帝詔,亦隻能望北長歎,無複他言。

畫外音:後人讀史,皆謂桓溫乃是東晉權臣,懷有篡逆之心,其實不然。桓溫以平滅川蜀大功,控長江中上遊險要,製下十州,若要反時,何所不能,乃至武昌而返?反而既無廢立之舉,亦無誅殺大臣逆行,而是奉行臣節。隻因東晉朝廷既無北伐之誌,複又忌憚忠臣,以至於此。桓溫不欲被奸臣害死,惟有學做權臣;此間無奈苦衷,看官不可不知。

中原諸鎮見晉帝並無北伐跡象,亦各心灰意冷,各作割據打算。

永和八年,秦主苻健乃自稱皇帝,定國號大秦,改元皇始,立苻萇為太子。苻健既為皇帝,以單於名號非天子宜領,於是將大單於稱號賜封太子,使其兼領。

當時雍州刺史杜洪因兵敗長安,與部將張琚占據隴東,屯於宜秋城。

杜洪因出身豪族而輕視張琚,為張琚所恨,遂與諸將謀殺杜洪,自代雍州刺史。

梁州刺史司馬勳與杜洪相厚,於是假召張琚議事設宴,並於座上殺之。張琚弟逃至池陽,糾合兵力攻打司馬勳,屢戰不利,遂向司馬勳求和,司馬勳率軍複返梁州。

東晉時雖收複成漢,但蜀地未穩,振威護軍蕭敬文複據涪城以叛。

桓溫派部將鄧遐與益州刺史周撫進剿,屢戰不利,於是遣使令司馬勳協助周撫伐之,終得平定蕭敬文叛亂,蜀地得安。

永和八年,趙主劉顯率眾再攻常山,常山太守蘇亥向冉閔告急。

冉閔惱恨劉顯反複無常,聞報大怒,遂留蔣乾等輔佐太子冉智守衛鄴城,親率八千騎兵解救常山。劉顯大司馬王寧以棗強而降,冉閔收其部眾,擊敗劉顯,追擊直至襄國。

趙將曹伏駒打開城門接應,冉閔便進入襄國,誅殺劉顯及其公卿以下百餘人,複焚燒襄國宮室,遷徙其民於鄴城。

趙領軍將軍範路帶領千餘士眾,斬關出城逃往枋頭。

汝陰王石琨聞劉顯已死,恐獨力不敵冉閔,乃引殘眾,來投東晉。(本集完)



最新小说: 絕世神醫 高手下山,我家師姐太寵我了 她與星河共沉淪 知音回憶錄 陽光開朗的木葉下忍 運動醫學,從太陽神醫開始 木葉:我宇智波,隻想作死 我有一個萬物空間,還能自動修練 擄愛:錯惹豪門繼承人 借我一縷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