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達明白劉裕之意,於是矯發相國令旨,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複立其弟司馬德文,史稱晉恭帝。劉裕遂進爵為宋王,複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劉裕又獲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係列殊禮。
元熙二年六月,尚書令傅亮、太史令駱達、中書侍郎王韶之一齊出班,奏請晉恭帝:今晉祚已終,天文符應出現,皆言宋祚當興,請陛下效堯舜聖舉,禪位於宋王。
司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猶豫。
司空徐羨之奏道:自古便有興廢盛衰,月盈則虧,水滿則傾。豈有不敗之家,安有不亡之國?陛下司馬氏相傳一百餘年,氣運已極。宜從眾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
恭帝見眾心向宋,亦便釋然,遂命尚書仆射草詔,複親書於赤紙,令百官奉齎送宋王府宅,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三讓不肯,恭帝三詔固讓。
於是詔命修築受禪台於南郊,擇選丁卯大吉之日,晉恭帝禪讓,宣布退位。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劉裕代晉受禪,始建宋朝,史稱劉宋,亦稱南朝宋國。尚書令傅亮率公卿行參拜大禮,備法駕,幸建康宮,登臨太極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國使節朝賀。
乃立劉義符為太子,大赦天下,封賞文武,改晉泰始曆為宋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議封廢恭帝為零陵王,使居於秣陵,無事傳喚不得入朝。
司馬德文謝恩出朝,自居其藩國,另有冠軍將軍劉遵以禁軍二千日夕護衛,實為監禁。
至此東晉滅亡。晉朝自武帝司馬炎始,至恭帝司馬德文而終,合兩晉凡一十五帝,國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歸祚於劉宋。
司馬德文皇後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時見皇帝、皇後落難,便背主求榮,甘當劉裕走狗爪牙,協助監視帝後起居動靜,事無巨細。
褚皇後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
劉裕複欲害零陵王,奈司馬德文因日夜驚恐,整日與褚皇後共處一室,飲食也都由褚皇後親自動手,一時無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劉裕命琅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
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又難以交代,歎道:毒殺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儘。劉裕聞訊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後,暗令親兵跟隨在後。褚後聞兄長至,遂出外相見。
親兵乘機越牆進入司馬德文內室,將毒酒置於廢帝麵前,逼其速飲。
司馬德文拒絕道: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惡,我不為之。
兵士哪管甚麼佛祖教義,便將其挾上床去,以被蒙麵扼死,然後跳牆而去。
司馬德文被殺,諡號恭帝,葬於衝平陵,劉裕帶領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鏡頭轉換,建康城頭易幟,大宋旗號隨風飄揚。
劉裕即立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萬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軍深入林邑國境內,殲其士兵大部。林邑國王請降,並向劉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字幕:臨邑國者,今之越南是也,向為中土藩屬。
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稱帝後即削弱強藩,儘集軍政大權於朝廷。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郡,限製其文武將士額員。
又為防止權臣亂政,特下詔令: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還師之後則將軍隊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朝廷所需不準濫行征發,而派官員以錢購買。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自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劉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太子劉義符居於東宮,多狎群小,不務政事。
領軍將軍謝晦奏於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人。今太子居於東宮,私狎群小,任意縱淫,非可使為人主,望請陛下早日廢黜。
宋帝聞之,沉思良久,因問:廬陵王劉義真如何。
謝晦:劉義真德輕於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複使義真為揚州刺史,出鎮石頭城,暫時不廢太子。
永初三年,劉裕複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罷。至五月,劉裕病重,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
五月癸亥,劉裕崩逝,享年六十歲。葬於丹陽蔣山初寧陵,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劉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績,為其後“元嘉之治”張本奠基。
畫外音:依曆代史家公認,自宋武帝劉裕即位,便標誌中國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此年匈奴人縱橫歐洲,建立阿提拉帝國;西匈奴三個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蘇瓦爾帶領下,建立白匈奴國,征服半個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劉宋永初元年之時,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規模南遷。數十萬敕勒人從貝加爾湖南遷,東至濡源,西到五原陰山,竟達三千裡廣闊,從此漠南成為敕勒人聚居之地。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複說河北。
西涼嘉興四年,西涼主李歆不聽尹夫人良言相勸,亦不從群臣苦苦進諫,執意帶兵進攻北涼沮渠蒙遜,謀取張掖郡。結果中了蒙遜圈套,行軍途中便為蒙遜所敗。
沮渠蒙遜乃殺李歆,李暠五子帶家屬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遜率兵緊逼酒泉,李恂進入北山,複進守敦煌。
時當雨季,洪水大發,沮渠蒙遜率軍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殺,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涼就此滅亡。
西涼共曆李暠、李歆、李恂兩代三王,國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聞宋武帝劉裕已死,於是揮軍南下,奪取洛陽及其隸屬河南大部領土。魏將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與群臣商議親自征伐,以為聲援。
宋東郡太守王景度聞魏主將欲親來,放棄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軍進城,詔命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守滑台。複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兗二州各郡縣。
宋兗州刺史徐琰聞說北魏軍隊渡過黃河,亦便棄城逃走,叔孫建於是東據青州。晉宗室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在濟州東部聚眾造反,並率部前來歸降叔孫建。
奚斤既已平定兗、豫二州,還軍圍困虎牢關。(本集完)劉義真便令朱齡石守城,己與將士大掠而返,多載寶貨子女,並軌連車徐行,每日行軍不過十餘裡。有部將諫說丟棄財物輕裝而走,劉義真不舍。
赫連勃勃聞劉義真棄長安東還,遂使赫連璝引精騎兼程來趕,劉義真令蒯恩斷後,抵擋追兵。蒯恩連戰數日,至青泥關大敗於夏兵,為赫連璝所擒。
劉義真伏於草叢之中,被參軍段宏追尋到,束之後背,單馬逃歸。劉義真在段宏背上尚說:今日之敗,誠是我無有算略,但大丈夫若不經此,何知人生世事艱難耶!
蒯恩聽了,在馬上狂憤,隻欲哭無淚而已。
赫連勃勃隨後即統大軍,前來攻拔長安。朱齡石兵少難敵,遂焚其宮殿,直奔潼關。夏主遣將隨後追殺,晉軍敗出關中。
赫連璝回軍,繳獲珍寶輜重無算。
赫連勃勃在長安大饗士卒,舉觴敬謝王買德:卿言至今全部應驗,可謂算無遺策。
於是任命王買德為都官尚書,加冠軍將軍,封河陽侯,當晚儘興而散。次日下詔征賢,聞關中人韋祖思頗有令名,乃遣人前往征之。
韋祖思隻得隨使進入長安,上殿入拜,恭行士子之禮。
赫連勃勃見其不行君臣大禮,大怒道:孤以國士相征,奈何以非類視我耶!今猶不視我為帝,待我死後,爾輩弄筆,當置某於何地?
於是令武士牽出,於殿外誅殺。
義熙十四年,夏將赫連昌在潼關攻打晉軍於曹公故壘,斷其水源。晉軍渴不能戰,夏軍遂大敗之,擊擒晉將朱齡石、龍驤將軍王敬,送到長安。
赫連勃勃勸降不果,勃然大怒,遂皆令殺之,懸首東門。
可歎有名上將,百戰不殆,本已功成回朝,複被派回迎接劉義真,冤死於夏主刀下。
赫連勃勃既得長安,群臣勸其稱帝。
赫連勃勃說道:孤無治理亂世之能,亦不能救助萬民。自枕戈寢甲以來,凡一十二年,四海未一,遺敵囂張,不知如何謝罪於天下,流傳將來!孤欲拔出身卑微但有才乾者,以王位讓之,然後歸老朔方,琴書度日。皇帝至尊,豈我寡德之人所能承受!
群臣聞此,愈發堅決請求。赫連勃勃方應,便在灞上築壇,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昌武。即派大將叱奴侯提率二萬步騎,攻克蒲阪,命為並州刺史,鎮守蒲阪。
群臣皆勸定都長安,赫連勃勃說道:朕豈不知長安是曆朝古都,有山河環繞之固!但荊吳偏遠,勢必不能成為大患;東有北魏與我邊境相連,離我北都才數百裡,若定都長安,北都恐有不守之憂。朕在統萬,其必不敢渡河,公等皆未料此耶!
群臣皆道:陛下遠略,我等何及!
於是在長安設南台,命赫連璝兼領大將軍、雍州牧、錄南台尚書事。夏主振旅班師,率群臣還於統萬城。因見叱乾阿利所督建都城極其壯固精美,又使其監督製造五兵器械。叱乾阿利愈加用心賣力,所造兵器更是極為精銳,器物無不精美華麗至極。
赫連勃勃大喜,遂命改年號為真興。追尊高祖父劉訓兜為元皇帝,曾祖父劉虎為景皇帝,祖父劉務桓為宣皇帝,父親劉衛辰為桓皇帝、廟號太祖,母苻氏為桓文皇後。
複命在城南刻石,以歌頌平生功德。並為統萬城各門命名,南門名為朝宋門,東門為招魏門,西門為服涼門,北門為平朔門。
赫連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殺人,收複長安後誌得意滿,行事更不依常規。常站立城頭,置弓劍於身側,凡覺嫌惡憎恨者,就親自殺死。大臣若正視於己,則戳瞎眼睛;有敢發笑者,就割掉嘴唇。將進諫者說成誹謗,先割其舌,然後殺死。
於是國內胡漢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赫連璝為秦王,立酒泉公赫連倫為太子。赫連璝聞知,遂率兵七萬北伐赫連倫。赫連倫率騎兵三萬抵抗,在平城為赫連璝所敗,赫連倫被殺。
太原公赫連昌率騎兵一萬襲殺赫連璝,儘收其眾,後率兵八萬五千人回到統萬。
赫連勃勃大悅,遂立赫連昌為太子。
元嘉二年,赫連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諡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眾臣將世祖葬於嘉平陵,擁立太子赫連昌繼位。
元嘉四年,北魏攻取統萬;次年赫連昌被擒,其弟赫連定在平涼僭稱帝號。元嘉八年,北魏發兵擒赫連定,大夏被滅。
大夏自赫連勃勃立國到赫連定敗亡,前後共存四世,國祚二十五年。
鏡頭轉換,按下夏國,複說東晉。
太尉劉裕聞說青泥關及潼關皆敗,長安得而複失,兒子劉義真生死不明,不由大怒,便召集諸將,欲親征北伐,複收長安。諸將見其暴怒如狂,皆不敢出言。
惟參軍謝晦冒死勸諫:今連年征伐,士卒疲弊至甚;且自長安得歸京師者,十傷七八,瘡痍未複。朱齡石如此戰功赫赫大將,在曹公壘卻遭無名小輩擒殺者何哉?因兵無戰力也。望主公暫息雷霆之怒,止戰養士,以待來日複仇不遲。
謀士鄭鮮之亦趁機諫道:今江東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吳群盜複起,攻沒諸縣,皆由民困於征伐之故也。江南士庶引頸北望,以盼明公還師返旆,今立足未定若複北出,再還之期難測,則臣恐反顧之憂更在於蕭薔之內,而不在北邊也。
正說之間,門軍入報:蒯恩保桂陽王劉義真回京。蒯恩傷重瘡發,回府即亡。
劉裕乃止北伐之念,惟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此時並州刺史毛德祖亦敗回京口,遣使進京具折請罪,劉裕遂置之不問。
晉義熙十四年,劉裕因大功受任相國、總百揆,領揚州牧,受封為宋公,以十郡建宋國,並受九錫殊禮。三月,劉裕殺晉宗室有才望者,司馬楚之叔兄皆死。
字幕: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第八世孫。父司馬榮期,晉安帝以為梁、益二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
司馬楚之時年十七,送父喪還丹陽郡,正值劉裕誅殺宗室大臣,乃亡於汝潁之間。其後恐為劉裕逼迫太甚,乃引其部眾北上河洛,轉屯於柏穀塢。
時有王鎮惡弟王康留於關中鄉裡,及兄王鎮惡隨劉裕北伐為前鋒,兵次潼關,王康舉家前來投奔,劉裕命其為彭城公,前將軍行參軍。
王鎮惡被害,五康逃藏得免,攜家東出洛陽,到彭城複歸劉裕,被封為相國行參軍。
王康請求還洛陽探視老母,劉裕許之。正值晉軍敗還建康,赫連勃勃兵回統萬城,關、陝之地無人把守,王康遂與長安徙民張旰醜、劉雲等唱集義徒,得百許人,複驅率邑郭僑戶七百餘家,共保金墉城,為守戰之備。
時有並州流民邵平,率部曲及並州乞活一千餘戶,屯於金鏞城南,奉迎晉朝亡命宗室司馬文榮為主。又有亡命宗室司馬道恭亦至洛陽,自東垣率三千人屯於金鏞城西,司馬順明率五千部曲及流民屯於陵雲台。
司馬順明遣人刺殺司馬文榮,邵平率眾歸降,複推司馬順明為主。當時司馬楚之南來,率部眾萬餘人屯於柏穀塢。
索虜野阪戍主黑弰公遊騎芒上,攻逼交至,王康堅守金鏞六十餘日,黑弰公糧儘而退。劉宋永初元年,王康在金墉去世,時年四十九歲,葬於偃師城西。
劉裕追贈其為輔國將軍,因王康無子,令其兄河西太守王基之子王天枯繼承爵位。
字幕:西元四一九年,晉元熙元年十二月。
劉裕大宴群臣,議欲再次北伐。
太史令駱達諫道:臣觀天文符應,晉祚將終,明公不可遠征。自義熙元年至今歲改元以來,太白晝現。義熙七年白虹見於東方,天子被黜,聖人乃出。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於東井,十三年鎮星入太微,皆主天命將歸於大王,故不須親征北伐。
劉裕笑道:竟有此事!孤亦聞有讖語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我若此時受禪,難逃篡逆之名,絕不可行。
駱達明白劉裕之意,於是矯發相國令旨,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複立其弟司馬德文,史稱晉恭帝。劉裕遂進爵為宋王,複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劉裕又獲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係列殊禮。
元熙二年六月,尚書令傅亮、太史令駱達、中書侍郎王韶之一齊出班,奏請晉恭帝:今晉祚已終,天文符應出現,皆言宋祚當興,請陛下效堯舜聖舉,禪位於宋王。
司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猶豫。
司空徐羨之奏道:自古便有興廢盛衰,月盈則虧,水滿則傾。豈有不敗之家,安有不亡之國?陛下司馬氏相傳一百餘年,氣運已極。宜從眾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
恭帝見眾心向宋,亦便釋然,遂命尚書仆射草詔,複親書於赤紙,令百官奉齎送宋王府宅,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三讓不肯,恭帝三詔固讓。
於是詔命修築受禪台於南郊,擇選丁卯大吉之日,晉恭帝禪讓,宣布退位。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劉裕代晉受禪,始建宋朝,史稱劉宋,亦稱南朝宋國。尚書令傅亮率公卿行參拜大禮,備法駕,幸建康宮,登臨太極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國使節朝賀。
乃立劉義符為太子,大赦天下,封賞文武,改晉泰始曆為宋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議封廢恭帝為零陵王,使居於秣陵,無事傳喚不得入朝。
司馬德文謝恩出朝,自居其藩國,另有冠軍將軍劉遵以禁軍二千日夕護衛,實為監禁。
至此東晉滅亡。晉朝自武帝司馬炎始,至恭帝司馬德文而終,合兩晉凡一十五帝,國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歸祚於劉宋。
司馬德文皇後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時見皇帝、皇後落難,便背主求榮,甘當劉裕走狗爪牙,協助監視帝後起居動靜,事無巨細。
褚皇後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
劉裕複欲害零陵王,奈司馬德文因日夜驚恐,整日與褚皇後共處一室,飲食也都由褚皇後親自動手,一時無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劉裕命琅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
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又難以交代,歎道:毒殺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儘。劉裕聞訊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後,暗令親兵跟隨在後。褚後聞兄長至,遂出外相見。
親兵乘機越牆進入司馬德文內室,將毒酒置於廢帝麵前,逼其速飲。
司馬德文拒絕道: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惡,我不為之。
兵士哪管甚麼佛祖教義,便將其挾上床去,以被蒙麵扼死,然後跳牆而去。
司馬德文被殺,諡號恭帝,葬於衝平陵,劉裕帶領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鏡頭轉換,建康城頭易幟,大宋旗號隨風飄揚。
劉裕即立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萬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軍深入林邑國境內,殲其士兵大部。林邑國王請降,並向劉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字幕:臨邑國者,今之越南是也,向為中土藩屬。
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稱帝後即削弱強藩,儘集軍政大權於朝廷。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郡,限製其文武將士額員。
又為防止權臣亂政,特下詔令: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還師之後則將軍隊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朝廷所需不準濫行征發,而派官員以錢購買。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自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劉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太子劉義符居於東宮,多狎群小,不務政事。
領軍將軍謝晦奏於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人。今太子居於東宮,私狎群小,任意縱淫,非可使為人主,望請陛下早日廢黜。
宋帝聞之,沉思良久,因問:廬陵王劉義真如何。
謝晦:劉義真德輕於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複使義真為揚州刺史,出鎮石頭城,暫時不廢太子。
永初三年,劉裕複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罷。至五月,劉裕病重,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
五月癸亥,劉裕崩逝,享年六十歲。葬於丹陽蔣山初寧陵,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劉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績,為其後“元嘉之治”張本奠基。
畫外音:依曆代史家公認,自宋武帝劉裕即位,便標誌中國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此年匈奴人縱橫歐洲,建立阿提拉帝國;西匈奴三個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蘇瓦爾帶領下,建立白匈奴國,征服半個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劉宋永初元年之時,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規模南遷。數十萬敕勒人從貝加爾湖南遷,東至濡源,西到五原陰山,竟達三千裡廣闊,從此漠南成為敕勒人聚居之地。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複說河北。
西涼嘉興四年,西涼主李歆不聽尹夫人良言相勸,亦不從群臣苦苦進諫,執意帶兵進攻北涼沮渠蒙遜,謀取張掖郡。結果中了蒙遜圈套,行軍途中便為蒙遜所敗。
沮渠蒙遜乃殺李歆,李暠五子帶家屬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遜率兵緊逼酒泉,李恂進入北山,複進守敦煌。
時當雨季,洪水大發,沮渠蒙遜率軍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殺,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涼就此滅亡。
西涼共曆李暠、李歆、李恂兩代三王,國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聞宋武帝劉裕已死,於是揮軍南下,奪取洛陽及其隸屬河南大部領土。魏將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與群臣商議親自征伐,以為聲援。
宋東郡太守王景度聞魏主將欲親來,放棄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軍進城,詔命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守滑台。複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兗二州各郡縣。
宋兗州刺史徐琰聞說北魏軍隊渡過黃河,亦便棄城逃走,叔孫建於是東據青州。晉宗室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在濟州東部聚眾造反,並率部前來歸降叔孫建。
奚斤既已平定兗、豫二州,還軍圍困虎牢關。(本集完)劉義真便令朱齡石守城,己與將士大掠而返,多載寶貨子女,並軌連車徐行,每日行軍不過十餘裡。有部將諫說丟棄財物輕裝而走,劉義真不舍。
赫連勃勃聞劉義真棄長安東還,遂使赫連璝引精騎兼程來趕,劉義真令蒯恩斷後,抵擋追兵。蒯恩連戰數日,至青泥關大敗於夏兵,為赫連璝所擒。
劉義真伏於草叢之中,被參軍段宏追尋到,束之後背,單馬逃歸。劉義真在段宏背上尚說:今日之敗,誠是我無有算略,但大丈夫若不經此,何知人生世事艱難耶!
蒯恩聽了,在馬上狂憤,隻欲哭無淚而已。
赫連勃勃隨後即統大軍,前來攻拔長安。朱齡石兵少難敵,遂焚其宮殿,直奔潼關。夏主遣將隨後追殺,晉軍敗出關中。
赫連璝回軍,繳獲珍寶輜重無算。
赫連勃勃在長安大饗士卒,舉觴敬謝王買德:卿言至今全部應驗,可謂算無遺策。
於是任命王買德為都官尚書,加冠軍將軍,封河陽侯,當晚儘興而散。次日下詔征賢,聞關中人韋祖思頗有令名,乃遣人前往征之。
韋祖思隻得隨使進入長安,上殿入拜,恭行士子之禮。
赫連勃勃見其不行君臣大禮,大怒道:孤以國士相征,奈何以非類視我耶!今猶不視我為帝,待我死後,爾輩弄筆,當置某於何地?
於是令武士牽出,於殿外誅殺。
義熙十四年,夏將赫連昌在潼關攻打晉軍於曹公故壘,斷其水源。晉軍渴不能戰,夏軍遂大敗之,擊擒晉將朱齡石、龍驤將軍王敬,送到長安。
赫連勃勃勸降不果,勃然大怒,遂皆令殺之,懸首東門。
可歎有名上將,百戰不殆,本已功成回朝,複被派回迎接劉義真,冤死於夏主刀下。
赫連勃勃既得長安,群臣勸其稱帝。
赫連勃勃說道:孤無治理亂世之能,亦不能救助萬民。自枕戈寢甲以來,凡一十二年,四海未一,遺敵囂張,不知如何謝罪於天下,流傳將來!孤欲拔出身卑微但有才乾者,以王位讓之,然後歸老朔方,琴書度日。皇帝至尊,豈我寡德之人所能承受!
群臣聞此,愈發堅決請求。赫連勃勃方應,便在灞上築壇,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昌武。即派大將叱奴侯提率二萬步騎,攻克蒲阪,命為並州刺史,鎮守蒲阪。
群臣皆勸定都長安,赫連勃勃說道:朕豈不知長安是曆朝古都,有山河環繞之固!但荊吳偏遠,勢必不能成為大患;東有北魏與我邊境相連,離我北都才數百裡,若定都長安,北都恐有不守之憂。朕在統萬,其必不敢渡河,公等皆未料此耶!
群臣皆道:陛下遠略,我等何及!
於是在長安設南台,命赫連璝兼領大將軍、雍州牧、錄南台尚書事。夏主振旅班師,率群臣還於統萬城。因見叱乾阿利所督建都城極其壯固精美,又使其監督製造五兵器械。叱乾阿利愈加用心賣力,所造兵器更是極為精銳,器物無不精美華麗至極。
赫連勃勃大喜,遂命改年號為真興。追尊高祖父劉訓兜為元皇帝,曾祖父劉虎為景皇帝,祖父劉務桓為宣皇帝,父親劉衛辰為桓皇帝、廟號太祖,母苻氏為桓文皇後。
複命在城南刻石,以歌頌平生功德。並為統萬城各門命名,南門名為朝宋門,東門為招魏門,西門為服涼門,北門為平朔門。
赫連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殺人,收複長安後誌得意滿,行事更不依常規。常站立城頭,置弓劍於身側,凡覺嫌惡憎恨者,就親自殺死。大臣若正視於己,則戳瞎眼睛;有敢發笑者,就割掉嘴唇。將進諫者說成誹謗,先割其舌,然後殺死。
於是國內胡漢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赫連璝為秦王,立酒泉公赫連倫為太子。赫連璝聞知,遂率兵七萬北伐赫連倫。赫連倫率騎兵三萬抵抗,在平城為赫連璝所敗,赫連倫被殺。
太原公赫連昌率騎兵一萬襲殺赫連璝,儘收其眾,後率兵八萬五千人回到統萬。
赫連勃勃大悅,遂立赫連昌為太子。
元嘉二年,赫連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諡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眾臣將世祖葬於嘉平陵,擁立太子赫連昌繼位。
元嘉四年,北魏攻取統萬;次年赫連昌被擒,其弟赫連定在平涼僭稱帝號。元嘉八年,北魏發兵擒赫連定,大夏被滅。
大夏自赫連勃勃立國到赫連定敗亡,前後共存四世,國祚二十五年。
鏡頭轉換,按下夏國,複說東晉。
太尉劉裕聞說青泥關及潼關皆敗,長安得而複失,兒子劉義真生死不明,不由大怒,便召集諸將,欲親征北伐,複收長安。諸將見其暴怒如狂,皆不敢出言。
惟參軍謝晦冒死勸諫:今連年征伐,士卒疲弊至甚;且自長安得歸京師者,十傷七八,瘡痍未複。朱齡石如此戰功赫赫大將,在曹公壘卻遭無名小輩擒殺者何哉?因兵無戰力也。望主公暫息雷霆之怒,止戰養士,以待來日複仇不遲。
謀士鄭鮮之亦趁機諫道:今江東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吳群盜複起,攻沒諸縣,皆由民困於征伐之故也。江南士庶引頸北望,以盼明公還師返旆,今立足未定若複北出,再還之期難測,則臣恐反顧之憂更在於蕭薔之內,而不在北邊也。
正說之間,門軍入報:蒯恩保桂陽王劉義真回京。蒯恩傷重瘡發,回府即亡。
劉裕乃止北伐之念,惟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此時並州刺史毛德祖亦敗回京口,遣使進京具折請罪,劉裕遂置之不問。
晉義熙十四年,劉裕因大功受任相國、總百揆,領揚州牧,受封為宋公,以十郡建宋國,並受九錫殊禮。三月,劉裕殺晉宗室有才望者,司馬楚之叔兄皆死。
字幕: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第八世孫。父司馬榮期,晉安帝以為梁、益二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
司馬楚之時年十七,送父喪還丹陽郡,正值劉裕誅殺宗室大臣,乃亡於汝潁之間。其後恐為劉裕逼迫太甚,乃引其部眾北上河洛,轉屯於柏穀塢。
時有王鎮惡弟王康留於關中鄉裡,及兄王鎮惡隨劉裕北伐為前鋒,兵次潼關,王康舉家前來投奔,劉裕命其為彭城公,前將軍行參軍。
王鎮惡被害,五康逃藏得免,攜家東出洛陽,到彭城複歸劉裕,被封為相國行參軍。
王康請求還洛陽探視老母,劉裕許之。正值晉軍敗還建康,赫連勃勃兵回統萬城,關、陝之地無人把守,王康遂與長安徙民張旰醜、劉雲等唱集義徒,得百許人,複驅率邑郭僑戶七百餘家,共保金墉城,為守戰之備。
時有並州流民邵平,率部曲及並州乞活一千餘戶,屯於金鏞城南,奉迎晉朝亡命宗室司馬文榮為主。又有亡命宗室司馬道恭亦至洛陽,自東垣率三千人屯於金鏞城西,司馬順明率五千部曲及流民屯於陵雲台。
司馬順明遣人刺殺司馬文榮,邵平率眾歸降,複推司馬順明為主。當時司馬楚之南來,率部眾萬餘人屯於柏穀塢。
索虜野阪戍主黑弰公遊騎芒上,攻逼交至,王康堅守金鏞六十餘日,黑弰公糧儘而退。劉宋永初元年,王康在金墉去世,時年四十九歲,葬於偃師城西。
劉裕追贈其為輔國將軍,因王康無子,令其兄河西太守王基之子王天枯繼承爵位。
字幕:西元四一九年,晉元熙元年十二月。
劉裕大宴群臣,議欲再次北伐。
太史令駱達諫道:臣觀天文符應,晉祚將終,明公不可遠征。自義熙元年至今歲改元以來,太白晝現。義熙七年白虹見於東方,天子被黜,聖人乃出。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於東井,十三年鎮星入太微,皆主天命將歸於大王,故不須親征北伐。
劉裕笑道:竟有此事!孤亦聞有讖語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我若此時受禪,難逃篡逆之名,絕不可行。
駱達明白劉裕之意,於是矯發相國令旨,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複立其弟司馬德文,史稱晉恭帝。劉裕遂進爵為宋王,複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劉裕又獲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係列殊禮。
元熙二年六月,尚書令傅亮、太史令駱達、中書侍郎王韶之一齊出班,奏請晉恭帝:今晉祚已終,天文符應出現,皆言宋祚當興,請陛下效堯舜聖舉,禪位於宋王。
司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猶豫。
司空徐羨之奏道:自古便有興廢盛衰,月盈則虧,水滿則傾。豈有不敗之家,安有不亡之國?陛下司馬氏相傳一百餘年,氣運已極。宜從眾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
恭帝見眾心向宋,亦便釋然,遂命尚書仆射草詔,複親書於赤紙,令百官奉齎送宋王府宅,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三讓不肯,恭帝三詔固讓。
於是詔命修築受禪台於南郊,擇選丁卯大吉之日,晉恭帝禪讓,宣布退位。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劉裕代晉受禪,始建宋朝,史稱劉宋,亦稱南朝宋國。尚書令傅亮率公卿行參拜大禮,備法駕,幸建康宮,登臨太極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國使節朝賀。
乃立劉義符為太子,大赦天下,封賞文武,改晉泰始曆為宋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議封廢恭帝為零陵王,使居於秣陵,無事傳喚不得入朝。
司馬德文謝恩出朝,自居其藩國,另有冠軍將軍劉遵以禁軍二千日夕護衛,實為監禁。
至此東晉滅亡。晉朝自武帝司馬炎始,至恭帝司馬德文而終,合兩晉凡一十五帝,國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歸祚於劉宋。
司馬德文皇後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時見皇帝、皇後落難,便背主求榮,甘當劉裕走狗爪牙,協助監視帝後起居動靜,事無巨細。
褚皇後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
劉裕複欲害零陵王,奈司馬德文因日夜驚恐,整日與褚皇後共處一室,飲食也都由褚皇後親自動手,一時無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劉裕命琅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
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又難以交代,歎道:毒殺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儘。劉裕聞訊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後,暗令親兵跟隨在後。褚後聞兄長至,遂出外相見。
親兵乘機越牆進入司馬德文內室,將毒酒置於廢帝麵前,逼其速飲。
司馬德文拒絕道: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惡,我不為之。
兵士哪管甚麼佛祖教義,便將其挾上床去,以被蒙麵扼死,然後跳牆而去。
司馬德文被殺,諡號恭帝,葬於衝平陵,劉裕帶領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鏡頭轉換,建康城頭易幟,大宋旗號隨風飄揚。
劉裕即立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萬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軍深入林邑國境內,殲其士兵大部。林邑國王請降,並向劉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字幕:臨邑國者,今之越南是也,向為中土藩屬。
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稱帝後即削弱強藩,儘集軍政大權於朝廷。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郡,限製其文武將士額員。
又為防止權臣亂政,特下詔令: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還師之後則將軍隊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朝廷所需不準濫行征發,而派官員以錢購買。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自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劉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太子劉義符居於東宮,多狎群小,不務政事。
領軍將軍謝晦奏於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人。今太子居於東宮,私狎群小,任意縱淫,非可使為人主,望請陛下早日廢黜。
宋帝聞之,沉思良久,因問:廬陵王劉義真如何。
謝晦:劉義真德輕於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複使義真為揚州刺史,出鎮石頭城,暫時不廢太子。
永初三年,劉裕複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罷。至五月,劉裕病重,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
五月癸亥,劉裕崩逝,享年六十歲。葬於丹陽蔣山初寧陵,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劉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績,為其後“元嘉之治”張本奠基。
畫外音:依曆代史家公認,自宋武帝劉裕即位,便標誌中國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此年匈奴人縱橫歐洲,建立阿提拉帝國;西匈奴三個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蘇瓦爾帶領下,建立白匈奴國,征服半個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劉宋永初元年之時,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規模南遷。數十萬敕勒人從貝加爾湖南遷,東至濡源,西到五原陰山,竟達三千裡廣闊,從此漠南成為敕勒人聚居之地。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複說河北。
西涼嘉興四年,西涼主李歆不聽尹夫人良言相勸,亦不從群臣苦苦進諫,執意帶兵進攻北涼沮渠蒙遜,謀取張掖郡。結果中了蒙遜圈套,行軍途中便為蒙遜所敗。
沮渠蒙遜乃殺李歆,李暠五子帶家屬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遜率兵緊逼酒泉,李恂進入北山,複進守敦煌。
時當雨季,洪水大發,沮渠蒙遜率軍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殺,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涼就此滅亡。
西涼共曆李暠、李歆、李恂兩代三王,國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聞宋武帝劉裕已死,於是揮軍南下,奪取洛陽及其隸屬河南大部領土。魏將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與群臣商議親自征伐,以為聲援。
宋東郡太守王景度聞魏主將欲親來,放棄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軍進城,詔命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守滑台。複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兗二州各郡縣。
宋兗州刺史徐琰聞說北魏軍隊渡過黃河,亦便棄城逃走,叔孫建於是東據青州。晉宗室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在濟州東部聚眾造反,並率部前來歸降叔孫建。
奚斤既已平定兗、豫二州,還軍圍困虎牢關。(本集完)劉義真便令朱齡石守城,己與將士大掠而返,多載寶貨子女,並軌連車徐行,每日行軍不過十餘裡。有部將諫說丟棄財物輕裝而走,劉義真不舍。
赫連勃勃聞劉義真棄長安東還,遂使赫連璝引精騎兼程來趕,劉義真令蒯恩斷後,抵擋追兵。蒯恩連戰數日,至青泥關大敗於夏兵,為赫連璝所擒。
劉義真伏於草叢之中,被參軍段宏追尋到,束之後背,單馬逃歸。劉義真在段宏背上尚說:今日之敗,誠是我無有算略,但大丈夫若不經此,何知人生世事艱難耶!
蒯恩聽了,在馬上狂憤,隻欲哭無淚而已。
赫連勃勃隨後即統大軍,前來攻拔長安。朱齡石兵少難敵,遂焚其宮殿,直奔潼關。夏主遣將隨後追殺,晉軍敗出關中。
赫連璝回軍,繳獲珍寶輜重無算。
赫連勃勃在長安大饗士卒,舉觴敬謝王買德:卿言至今全部應驗,可謂算無遺策。
於是任命王買德為都官尚書,加冠軍將軍,封河陽侯,當晚儘興而散。次日下詔征賢,聞關中人韋祖思頗有令名,乃遣人前往征之。
韋祖思隻得隨使進入長安,上殿入拜,恭行士子之禮。
赫連勃勃見其不行君臣大禮,大怒道:孤以國士相征,奈何以非類視我耶!今猶不視我為帝,待我死後,爾輩弄筆,當置某於何地?
於是令武士牽出,於殿外誅殺。
義熙十四年,夏將赫連昌在潼關攻打晉軍於曹公故壘,斷其水源。晉軍渴不能戰,夏軍遂大敗之,擊擒晉將朱齡石、龍驤將軍王敬,送到長安。
赫連勃勃勸降不果,勃然大怒,遂皆令殺之,懸首東門。
可歎有名上將,百戰不殆,本已功成回朝,複被派回迎接劉義真,冤死於夏主刀下。
赫連勃勃既得長安,群臣勸其稱帝。
赫連勃勃說道:孤無治理亂世之能,亦不能救助萬民。自枕戈寢甲以來,凡一十二年,四海未一,遺敵囂張,不知如何謝罪於天下,流傳將來!孤欲拔出身卑微但有才乾者,以王位讓之,然後歸老朔方,琴書度日。皇帝至尊,豈我寡德之人所能承受!
群臣聞此,愈發堅決請求。赫連勃勃方應,便在灞上築壇,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昌武。即派大將叱奴侯提率二萬步騎,攻克蒲阪,命為並州刺史,鎮守蒲阪。
群臣皆勸定都長安,赫連勃勃說道:朕豈不知長安是曆朝古都,有山河環繞之固!但荊吳偏遠,勢必不能成為大患;東有北魏與我邊境相連,離我北都才數百裡,若定都長安,北都恐有不守之憂。朕在統萬,其必不敢渡河,公等皆未料此耶!
群臣皆道:陛下遠略,我等何及!
於是在長安設南台,命赫連璝兼領大將軍、雍州牧、錄南台尚書事。夏主振旅班師,率群臣還於統萬城。因見叱乾阿利所督建都城極其壯固精美,又使其監督製造五兵器械。叱乾阿利愈加用心賣力,所造兵器更是極為精銳,器物無不精美華麗至極。
赫連勃勃大喜,遂命改年號為真興。追尊高祖父劉訓兜為元皇帝,曾祖父劉虎為景皇帝,祖父劉務桓為宣皇帝,父親劉衛辰為桓皇帝、廟號太祖,母苻氏為桓文皇後。
複命在城南刻石,以歌頌平生功德。並為統萬城各門命名,南門名為朝宋門,東門為招魏門,西門為服涼門,北門為平朔門。
赫連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殺人,收複長安後誌得意滿,行事更不依常規。常站立城頭,置弓劍於身側,凡覺嫌惡憎恨者,就親自殺死。大臣若正視於己,則戳瞎眼睛;有敢發笑者,就割掉嘴唇。將進諫者說成誹謗,先割其舌,然後殺死。
於是國內胡漢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赫連璝為秦王,立酒泉公赫連倫為太子。赫連璝聞知,遂率兵七萬北伐赫連倫。赫連倫率騎兵三萬抵抗,在平城為赫連璝所敗,赫連倫被殺。
太原公赫連昌率騎兵一萬襲殺赫連璝,儘收其眾,後率兵八萬五千人回到統萬。
赫連勃勃大悅,遂立赫連昌為太子。
元嘉二年,赫連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諡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眾臣將世祖葬於嘉平陵,擁立太子赫連昌繼位。
元嘉四年,北魏攻取統萬;次年赫連昌被擒,其弟赫連定在平涼僭稱帝號。元嘉八年,北魏發兵擒赫連定,大夏被滅。
大夏自赫連勃勃立國到赫連定敗亡,前後共存四世,國祚二十五年。
鏡頭轉換,按下夏國,複說東晉。
太尉劉裕聞說青泥關及潼關皆敗,長安得而複失,兒子劉義真生死不明,不由大怒,便召集諸將,欲親征北伐,複收長安。諸將見其暴怒如狂,皆不敢出言。
惟參軍謝晦冒死勸諫:今連年征伐,士卒疲弊至甚;且自長安得歸京師者,十傷七八,瘡痍未複。朱齡石如此戰功赫赫大將,在曹公壘卻遭無名小輩擒殺者何哉?因兵無戰力也。望主公暫息雷霆之怒,止戰養士,以待來日複仇不遲。
謀士鄭鮮之亦趁機諫道:今江東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吳群盜複起,攻沒諸縣,皆由民困於征伐之故也。江南士庶引頸北望,以盼明公還師返旆,今立足未定若複北出,再還之期難測,則臣恐反顧之憂更在於蕭薔之內,而不在北邊也。
正說之間,門軍入報:蒯恩保桂陽王劉義真回京。蒯恩傷重瘡發,回府即亡。
劉裕乃止北伐之念,惟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此時並州刺史毛德祖亦敗回京口,遣使進京具折請罪,劉裕遂置之不問。
晉義熙十四年,劉裕因大功受任相國、總百揆,領揚州牧,受封為宋公,以十郡建宋國,並受九錫殊禮。三月,劉裕殺晉宗室有才望者,司馬楚之叔兄皆死。
字幕: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第八世孫。父司馬榮期,晉安帝以為梁、益二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
司馬楚之時年十七,送父喪還丹陽郡,正值劉裕誅殺宗室大臣,乃亡於汝潁之間。其後恐為劉裕逼迫太甚,乃引其部眾北上河洛,轉屯於柏穀塢。
時有王鎮惡弟王康留於關中鄉裡,及兄王鎮惡隨劉裕北伐為前鋒,兵次潼關,王康舉家前來投奔,劉裕命其為彭城公,前將軍行參軍。
王鎮惡被害,五康逃藏得免,攜家東出洛陽,到彭城複歸劉裕,被封為相國行參軍。
王康請求還洛陽探視老母,劉裕許之。正值晉軍敗還建康,赫連勃勃兵回統萬城,關、陝之地無人把守,王康遂與長安徙民張旰醜、劉雲等唱集義徒,得百許人,複驅率邑郭僑戶七百餘家,共保金墉城,為守戰之備。
時有並州流民邵平,率部曲及並州乞活一千餘戶,屯於金鏞城南,奉迎晉朝亡命宗室司馬文榮為主。又有亡命宗室司馬道恭亦至洛陽,自東垣率三千人屯於金鏞城西,司馬順明率五千部曲及流民屯於陵雲台。
司馬順明遣人刺殺司馬文榮,邵平率眾歸降,複推司馬順明為主。當時司馬楚之南來,率部眾萬餘人屯於柏穀塢。
索虜野阪戍主黑弰公遊騎芒上,攻逼交至,王康堅守金鏞六十餘日,黑弰公糧儘而退。劉宋永初元年,王康在金墉去世,時年四十九歲,葬於偃師城西。
劉裕追贈其為輔國將軍,因王康無子,令其兄河西太守王基之子王天枯繼承爵位。
字幕:西元四一九年,晉元熙元年十二月。
劉裕大宴群臣,議欲再次北伐。
太史令駱達諫道:臣觀天文符應,晉祚將終,明公不可遠征。自義熙元年至今歲改元以來,太白晝現。義熙七年白虹見於東方,天子被黜,聖人乃出。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於東井,十三年鎮星入太微,皆主天命將歸於大王,故不須親征北伐。
劉裕笑道:竟有此事!孤亦聞有讖語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我若此時受禪,難逃篡逆之名,絕不可行。
駱達明白劉裕之意,於是矯發相國令旨,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複立其弟司馬德文,史稱晉恭帝。劉裕遂進爵為宋王,複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劉裕又獲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係列殊禮。
元熙二年六月,尚書令傅亮、太史令駱達、中書侍郎王韶之一齊出班,奏請晉恭帝:今晉祚已終,天文符應出現,皆言宋祚當興,請陛下效堯舜聖舉,禪位於宋王。
司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猶豫。
司空徐羨之奏道:自古便有興廢盛衰,月盈則虧,水滿則傾。豈有不敗之家,安有不亡之國?陛下司馬氏相傳一百餘年,氣運已極。宜從眾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
恭帝見眾心向宋,亦便釋然,遂命尚書仆射草詔,複親書於赤紙,令百官奉齎送宋王府宅,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三讓不肯,恭帝三詔固讓。
於是詔命修築受禪台於南郊,擇選丁卯大吉之日,晉恭帝禪讓,宣布退位。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劉裕代晉受禪,始建宋朝,史稱劉宋,亦稱南朝宋國。尚書令傅亮率公卿行參拜大禮,備法駕,幸建康宮,登臨太極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國使節朝賀。
乃立劉義符為太子,大赦天下,封賞文武,改晉泰始曆為宋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議封廢恭帝為零陵王,使居於秣陵,無事傳喚不得入朝。
司馬德文謝恩出朝,自居其藩國,另有冠軍將軍劉遵以禁軍二千日夕護衛,實為監禁。
至此東晉滅亡。晉朝自武帝司馬炎始,至恭帝司馬德文而終,合兩晉凡一十五帝,國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歸祚於劉宋。
司馬德文皇後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時見皇帝、皇後落難,便背主求榮,甘當劉裕走狗爪牙,協助監視帝後起居動靜,事無巨細。
褚皇後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
劉裕複欲害零陵王,奈司馬德文因日夜驚恐,整日與褚皇後共處一室,飲食也都由褚皇後親自動手,一時無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劉裕命琅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
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又難以交代,歎道:毒殺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儘。劉裕聞訊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後,暗令親兵跟隨在後。褚後聞兄長至,遂出外相見。
親兵乘機越牆進入司馬德文內室,將毒酒置於廢帝麵前,逼其速飲。
司馬德文拒絕道: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惡,我不為之。
兵士哪管甚麼佛祖教義,便將其挾上床去,以被蒙麵扼死,然後跳牆而去。
司馬德文被殺,諡號恭帝,葬於衝平陵,劉裕帶領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鏡頭轉換,建康城頭易幟,大宋旗號隨風飄揚。
劉裕即立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萬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軍深入林邑國境內,殲其士兵大部。林邑國王請降,並向劉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字幕:臨邑國者,今之越南是也,向為中土藩屬。
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稱帝後即削弱強藩,儘集軍政大權於朝廷。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郡,限製其文武將士額員。
又為防止權臣亂政,特下詔令: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還師之後則將軍隊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朝廷所需不準濫行征發,而派官員以錢購買。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自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劉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太子劉義符居於東宮,多狎群小,不務政事。
領軍將軍謝晦奏於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人。今太子居於東宮,私狎群小,任意縱淫,非可使為人主,望請陛下早日廢黜。
宋帝聞之,沉思良久,因問:廬陵王劉義真如何。
謝晦:劉義真德輕於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複使義真為揚州刺史,出鎮石頭城,暫時不廢太子。
永初三年,劉裕複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罷。至五月,劉裕病重,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
五月癸亥,劉裕崩逝,享年六十歲。葬於丹陽蔣山初寧陵,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劉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績,為其後“元嘉之治”張本奠基。
畫外音:依曆代史家公認,自宋武帝劉裕即位,便標誌中國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此年匈奴人縱橫歐洲,建立阿提拉帝國;西匈奴三個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蘇瓦爾帶領下,建立白匈奴國,征服半個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劉宋永初元年之時,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規模南遷。數十萬敕勒人從貝加爾湖南遷,東至濡源,西到五原陰山,竟達三千裡廣闊,從此漠南成為敕勒人聚居之地。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複說河北。
西涼嘉興四年,西涼主李歆不聽尹夫人良言相勸,亦不從群臣苦苦進諫,執意帶兵進攻北涼沮渠蒙遜,謀取張掖郡。結果中了蒙遜圈套,行軍途中便為蒙遜所敗。
沮渠蒙遜乃殺李歆,李暠五子帶家屬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遜率兵緊逼酒泉,李恂進入北山,複進守敦煌。
時當雨季,洪水大發,沮渠蒙遜率軍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殺,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涼就此滅亡。
西涼共曆李暠、李歆、李恂兩代三王,國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聞宋武帝劉裕已死,於是揮軍南下,奪取洛陽及其隸屬河南大部領土。魏將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與群臣商議親自征伐,以為聲援。
宋東郡太守王景度聞魏主將欲親來,放棄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軍進城,詔命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守滑台。複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兗二州各郡縣。
宋兗州刺史徐琰聞說北魏軍隊渡過黃河,亦便棄城逃走,叔孫建於是東據青州。晉宗室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在濟州東部聚眾造反,並率部前來歸降叔孫建。
奚斤既已平定兗、豫二州,還軍圍困虎牢關。(本集完)劉義真便令朱齡石守城,己與將士大掠而返,多載寶貨子女,並軌連車徐行,每日行軍不過十餘裡。有部將諫說丟棄財物輕裝而走,劉義真不舍。
赫連勃勃聞劉義真棄長安東還,遂使赫連璝引精騎兼程來趕,劉義真令蒯恩斷後,抵擋追兵。蒯恩連戰數日,至青泥關大敗於夏兵,為赫連璝所擒。
劉義真伏於草叢之中,被參軍段宏追尋到,束之後背,單馬逃歸。劉義真在段宏背上尚說:今日之敗,誠是我無有算略,但大丈夫若不經此,何知人生世事艱難耶!
蒯恩聽了,在馬上狂憤,隻欲哭無淚而已。
赫連勃勃隨後即統大軍,前來攻拔長安。朱齡石兵少難敵,遂焚其宮殿,直奔潼關。夏主遣將隨後追殺,晉軍敗出關中。
赫連璝回軍,繳獲珍寶輜重無算。
赫連勃勃在長安大饗士卒,舉觴敬謝王買德:卿言至今全部應驗,可謂算無遺策。
於是任命王買德為都官尚書,加冠軍將軍,封河陽侯,當晚儘興而散。次日下詔征賢,聞關中人韋祖思頗有令名,乃遣人前往征之。
韋祖思隻得隨使進入長安,上殿入拜,恭行士子之禮。
赫連勃勃見其不行君臣大禮,大怒道:孤以國士相征,奈何以非類視我耶!今猶不視我為帝,待我死後,爾輩弄筆,當置某於何地?
於是令武士牽出,於殿外誅殺。
義熙十四年,夏將赫連昌在潼關攻打晉軍於曹公故壘,斷其水源。晉軍渴不能戰,夏軍遂大敗之,擊擒晉將朱齡石、龍驤將軍王敬,送到長安。
赫連勃勃勸降不果,勃然大怒,遂皆令殺之,懸首東門。
可歎有名上將,百戰不殆,本已功成回朝,複被派回迎接劉義真,冤死於夏主刀下。
赫連勃勃既得長安,群臣勸其稱帝。
赫連勃勃說道:孤無治理亂世之能,亦不能救助萬民。自枕戈寢甲以來,凡一十二年,四海未一,遺敵囂張,不知如何謝罪於天下,流傳將來!孤欲拔出身卑微但有才乾者,以王位讓之,然後歸老朔方,琴書度日。皇帝至尊,豈我寡德之人所能承受!
群臣聞此,愈發堅決請求。赫連勃勃方應,便在灞上築壇,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昌武。即派大將叱奴侯提率二萬步騎,攻克蒲阪,命為並州刺史,鎮守蒲阪。
群臣皆勸定都長安,赫連勃勃說道:朕豈不知長安是曆朝古都,有山河環繞之固!但荊吳偏遠,勢必不能成為大患;東有北魏與我邊境相連,離我北都才數百裡,若定都長安,北都恐有不守之憂。朕在統萬,其必不敢渡河,公等皆未料此耶!
群臣皆道:陛下遠略,我等何及!
於是在長安設南台,命赫連璝兼領大將軍、雍州牧、錄南台尚書事。夏主振旅班師,率群臣還於統萬城。因見叱乾阿利所督建都城極其壯固精美,又使其監督製造五兵器械。叱乾阿利愈加用心賣力,所造兵器更是極為精銳,器物無不精美華麗至極。
赫連勃勃大喜,遂命改年號為真興。追尊高祖父劉訓兜為元皇帝,曾祖父劉虎為景皇帝,祖父劉務桓為宣皇帝,父親劉衛辰為桓皇帝、廟號太祖,母苻氏為桓文皇後。
複命在城南刻石,以歌頌平生功德。並為統萬城各門命名,南門名為朝宋門,東門為招魏門,西門為服涼門,北門為平朔門。
赫連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殺人,收複長安後誌得意滿,行事更不依常規。常站立城頭,置弓劍於身側,凡覺嫌惡憎恨者,就親自殺死。大臣若正視於己,則戳瞎眼睛;有敢發笑者,就割掉嘴唇。將進諫者說成誹謗,先割其舌,然後殺死。
於是國內胡漢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赫連璝為秦王,立酒泉公赫連倫為太子。赫連璝聞知,遂率兵七萬北伐赫連倫。赫連倫率騎兵三萬抵抗,在平城為赫連璝所敗,赫連倫被殺。
太原公赫連昌率騎兵一萬襲殺赫連璝,儘收其眾,後率兵八萬五千人回到統萬。
赫連勃勃大悅,遂立赫連昌為太子。
元嘉二年,赫連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諡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眾臣將世祖葬於嘉平陵,擁立太子赫連昌繼位。
元嘉四年,北魏攻取統萬;次年赫連昌被擒,其弟赫連定在平涼僭稱帝號。元嘉八年,北魏發兵擒赫連定,大夏被滅。
大夏自赫連勃勃立國到赫連定敗亡,前後共存四世,國祚二十五年。
鏡頭轉換,按下夏國,複說東晉。
太尉劉裕聞說青泥關及潼關皆敗,長安得而複失,兒子劉義真生死不明,不由大怒,便召集諸將,欲親征北伐,複收長安。諸將見其暴怒如狂,皆不敢出言。
惟參軍謝晦冒死勸諫:今連年征伐,士卒疲弊至甚;且自長安得歸京師者,十傷七八,瘡痍未複。朱齡石如此戰功赫赫大將,在曹公壘卻遭無名小輩擒殺者何哉?因兵無戰力也。望主公暫息雷霆之怒,止戰養士,以待來日複仇不遲。
謀士鄭鮮之亦趁機諫道:今江東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吳群盜複起,攻沒諸縣,皆由民困於征伐之故也。江南士庶引頸北望,以盼明公還師返旆,今立足未定若複北出,再還之期難測,則臣恐反顧之憂更在於蕭薔之內,而不在北邊也。
正說之間,門軍入報:蒯恩保桂陽王劉義真回京。蒯恩傷重瘡發,回府即亡。
劉裕乃止北伐之念,惟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此時並州刺史毛德祖亦敗回京口,遣使進京具折請罪,劉裕遂置之不問。
晉義熙十四年,劉裕因大功受任相國、總百揆,領揚州牧,受封為宋公,以十郡建宋國,並受九錫殊禮。三月,劉裕殺晉宗室有才望者,司馬楚之叔兄皆死。
字幕: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第八世孫。父司馬榮期,晉安帝以為梁、益二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
司馬楚之時年十七,送父喪還丹陽郡,正值劉裕誅殺宗室大臣,乃亡於汝潁之間。其後恐為劉裕逼迫太甚,乃引其部眾北上河洛,轉屯於柏穀塢。
時有王鎮惡弟王康留於關中鄉裡,及兄王鎮惡隨劉裕北伐為前鋒,兵次潼關,王康舉家前來投奔,劉裕命其為彭城公,前將軍行參軍。
王鎮惡被害,五康逃藏得免,攜家東出洛陽,到彭城複歸劉裕,被封為相國行參軍。
王康請求還洛陽探視老母,劉裕許之。正值晉軍敗還建康,赫連勃勃兵回統萬城,關、陝之地無人把守,王康遂與長安徙民張旰醜、劉雲等唱集義徒,得百許人,複驅率邑郭僑戶七百餘家,共保金墉城,為守戰之備。
時有並州流民邵平,率部曲及並州乞活一千餘戶,屯於金鏞城南,奉迎晉朝亡命宗室司馬文榮為主。又有亡命宗室司馬道恭亦至洛陽,自東垣率三千人屯於金鏞城西,司馬順明率五千部曲及流民屯於陵雲台。
司馬順明遣人刺殺司馬文榮,邵平率眾歸降,複推司馬順明為主。當時司馬楚之南來,率部眾萬餘人屯於柏穀塢。
索虜野阪戍主黑弰公遊騎芒上,攻逼交至,王康堅守金鏞六十餘日,黑弰公糧儘而退。劉宋永初元年,王康在金墉去世,時年四十九歲,葬於偃師城西。
劉裕追贈其為輔國將軍,因王康無子,令其兄河西太守王基之子王天枯繼承爵位。
字幕:西元四一九年,晉元熙元年十二月。
劉裕大宴群臣,議欲再次北伐。
太史令駱達諫道:臣觀天文符應,晉祚將終,明公不可遠征。自義熙元年至今歲改元以來,太白晝現。義熙七年白虹見於東方,天子被黜,聖人乃出。九年,鎮星、歲星、太白、熒惑聚於東井,十三年鎮星入太微,皆主天命將歸於大王,故不須親征北伐。
劉裕笑道:竟有此事!孤亦聞有讖語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我若此時受禪,難逃篡逆之名,絕不可行。
駱達明白劉裕之意,於是矯發相國令旨,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複立其弟司馬德文,史稱晉恭帝。劉裕遂進爵為宋王,複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劉裕又獲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係列殊禮。
元熙二年六月,尚書令傅亮、太史令駱達、中書侍郎王韶之一齊出班,奏請晉恭帝:今晉祚已終,天文符應出現,皆言宋祚當興,請陛下效堯舜聖舉,禪位於宋王。
司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猶豫。
司空徐羨之奏道:自古便有興廢盛衰,月盈則虧,水滿則傾。豈有不敗之家,安有不亡之國?陛下司馬氏相傳一百餘年,氣運已極。宜從眾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
恭帝見眾心向宋,亦便釋然,遂命尚書仆射草詔,複親書於赤紙,令百官奉齎送宋王府宅,禪位於宋王劉裕。劉裕三讓不肯,恭帝三詔固讓。
於是詔命修築受禪台於南郊,擇選丁卯大吉之日,晉恭帝禪讓,宣布退位。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劉裕代晉受禪,始建宋朝,史稱劉宋,亦稱南朝宋國。尚書令傅亮率公卿行參拜大禮,備法駕,幸建康宮,登臨太極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國使節朝賀。
乃立劉義符為太子,大赦天下,封賞文武,改晉泰始曆為宋永初曆,社以子,臘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議封廢恭帝為零陵王,使居於秣陵,無事傳喚不得入朝。
司馬德文謝恩出朝,自居其藩國,另有冠軍將軍劉遵以禁軍二千日夕護衛,實為監禁。
至此東晉滅亡。晉朝自武帝司馬炎始,至恭帝司馬德文而終,合兩晉凡一十五帝,國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歸祚於劉宋。
司馬德文皇後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時見皇帝、皇後落難,便背主求榮,甘當劉裕走狗爪牙,協助監視帝後起居動靜,事無巨細。
褚皇後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
劉裕複欲害零陵王,奈司馬德文因日夜驚恐,整日與褚皇後共處一室,飲食也都由褚皇後親自動手,一時無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劉裕命琅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
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又難以交代,歎道:毒殺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儘。劉裕聞訊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後,暗令親兵跟隨在後。褚後聞兄長至,遂出外相見。
親兵乘機越牆進入司馬德文內室,將毒酒置於廢帝麵前,逼其速飲。
司馬德文拒絕道: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惡,我不為之。
兵士哪管甚麼佛祖教義,便將其挾上床去,以被蒙麵扼死,然後跳牆而去。
司馬德文被殺,諡號恭帝,葬於衝平陵,劉裕帶領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鏡頭轉換,建康城頭易幟,大宋旗號隨風飄揚。
劉裕即立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萬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軍深入林邑國境內,殲其士兵大部。林邑國王請降,並向劉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字幕:臨邑國者,今之越南是也,向為中土藩屬。
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稱帝後即削弱強藩,儘集軍政大權於朝廷。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郡,限製其文武將士額員。
又為防止權臣亂政,特下詔令: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還師之後則將軍隊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朝廷所需不準濫行征發,而派官員以錢購買。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自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劉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太子劉義符居於東宮,多狎群小,不務政事。
領軍將軍謝晦奏於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人。今太子居於東宮,私狎群小,任意縱淫,非可使為人主,望請陛下早日廢黜。
宋帝聞之,沉思良久,因問:廬陵王劉義真如何。
謝晦:劉義真德輕於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複使義真為揚州刺史,出鎮石頭城,暫時不廢太子。
永初三年,劉裕複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罷。至五月,劉裕病重,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
五月癸亥,劉裕崩逝,享年六十歲。葬於丹陽蔣山初寧陵,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劉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績,為其後“元嘉之治”張本奠基。
畫外音:依曆代史家公認,自宋武帝劉裕即位,便標誌中國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此年匈奴人縱橫歐洲,建立阿提拉帝國;西匈奴三個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蘇瓦爾帶領下,建立白匈奴國,征服半個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劉宋永初元年之時,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規模南遷。數十萬敕勒人從貝加爾湖南遷,東至濡源,西到五原陰山,竟達三千裡廣闊,從此漠南成為敕勒人聚居之地。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複說河北。
西涼嘉興四年,西涼主李歆不聽尹夫人良言相勸,亦不從群臣苦苦進諫,執意帶兵進攻北涼沮渠蒙遜,謀取張掖郡。結果中了蒙遜圈套,行軍途中便為蒙遜所敗。
沮渠蒙遜乃殺李歆,李暠五子帶家屬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遜率兵緊逼酒泉,李恂進入北山,複進守敦煌。
時當雨季,洪水大發,沮渠蒙遜率軍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殺,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涼就此滅亡。
西涼共曆李暠、李歆、李恂兩代三王,國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聞宋武帝劉裕已死,於是揮軍南下,奪取洛陽及其隸屬河南大部領土。魏將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與群臣商議親自征伐,以為聲援。
宋東郡太守王景度聞魏主將欲親來,放棄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軍進城,詔命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守滑台。複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兗二州各郡縣。
宋兗州刺史徐琰聞說北魏軍隊渡過黃河,亦便棄城逃走,叔孫建於是東據青州。晉宗室司馬愛之、司馬秀之在濟州東部聚眾造反,並率部前來歸降叔孫建。
奚斤既已平定兗、豫二州,還軍圍困虎牢關。(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