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眉頭緊皺,陷入沉思,群臣也議論紛紛,整個朝堂一片嘈雜。
“咳咳!”易華偉輕咳一聲,這聲音在寂靜的朝堂中格外清晰。緩緩環顧四周,目光如炬,殿下群臣被他的目光掃過,皆心生敬畏,頓時閉口不言,朝堂中一片安靜,隻餘眾人的呼吸聲。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易華偉上前一步,朗聲道:“諸君可曾想過,若無大秦先祖在西陲不辭辛勞地苦耕經營,那片土地至今恐怕依舊是戎狄縱橫之所。那是怎樣的艱辛?先輩們一鍬一鋤開墾荒地,抵禦戎狄侵襲,方有今日大秦西陲之安穩。”
易華偉稍作停頓,又道:“楚人先祖亦是如此,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使得江漢之地有了生機。想當年吳起改革,令楚國貴族遷移至邊地,那些貴族滿心不願,楚悼王在世時尚能壓製,待悼王死後,他們群起而攻之,吳起雖讓不少貴族與之同歸於儘,但楚國變法也因此半途夭折。那些逃過一劫的貴族歡天喜地地跑回江陵,繼續他們的奢靡生活。於是,百多年過去,如今的楚江南地,依舊是那般荒蕪落後。”
易華偉微微皺眉:“諸君,哪個時代的變革沒有犧牲者呢?若人人都貪戀家鄉的安穩,不願前往邊地開疆拓土,華夏如今的地域,恐怕仍隻是中原那小小的一片。我們怎能因一時之安逸,而忘卻先輩之付出,放棄拓展大秦之疆土?”
胡亥微微點頭,似有所悟,群臣也陷入沉思,有的武將眉頭緊鎖,有的文臣眼神閃爍,都在權衡易華偉話語中的利弊。
“其實,依照目前的情況,田地的問題主要不在於田畝。”
易華偉恭敬地朝著胡亥一拜,而後麵向群臣,開口道:
“我大秦引進了幾種新的作物,土豆、紅薯和玉米。這些作物在過去的一年裡已經在部分郡縣試種,其產量之高,超乎想象。就拿土豆來說,即便種植在較為貧瘠的土地上,其畝產也能達到數十石,紅薯、玉米亦是如此。若將這些作物推廣開來,以當前的耕地麵積計算,養活三億人口並非難事。經過這一年的摸索,種植之法已漸趨成熟,產量也穩定下來。然而,即便糧食產量有望大幅增加,可我大秦的危機並未解除,如若放任下去,我大秦便會有傾覆之險。”
“趙大人危言聳聽了!”
這時,姚賈站出一步,先朝易華偉拱了拱手,方質疑道:“趙大人,既有如此高產之物,能養活更多人口,又何來危機一說?還有傾覆之險?如今我大秦執銳百萬,天下鄢有我大秦之敵手?”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我大秦如今雖無外敵環伺,邊疆安寧,但內憂卻如附骨之疽,正一點點啃噬我大秦的根基。”
易華偉嘴角微微上揚,看向姚賈,開口道:“李大人有所不知,田地雖然增加了糧食產量,但土地兼並問題卻愈發嚴重。目前,全國耕地約三億畝,人口約三千萬,看似按五人一戶、一戶百畝的標準分配是足夠的。但實際上,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數貴族勳臣手中。”
第(2/3)頁
第(3/3)頁
說著,易華偉拿起一份錦帛,展開念道:“據各地上報,關中之地,土地兼並尤甚。不少勳貴之家,田連阡陌,而普通百姓卻僅有少量土地,甚至無地可耕。就拿長安附近來說,某勳貴一家所占土地達數千畝,而周圍農戶,數戶人家才有一畝薄田。”
群臣中傳出一陣低聲議論,有的大臣神色尷尬,有的則露出擔憂之色。
易華偉繼續說道:“山東各郡情況也不容樂觀。潁川、三川、河東等地,人口密集,土地本就緊張。當地的豪強大族,利用各種手段兼並土地,許多百姓失去生計,淪為流民。這些流民若不能妥善安置,必將成為我大秦的隱患。”
胡亥眉頭緊皺,問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解決?”
易華偉道:“陛下,首先,對於新作物的種植,應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朝廷可派遣有經驗的農夫前往各地,指導百姓種植土豆、紅薯和玉米。同時,對於種植這些作物的百姓,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減免賦稅等。”
“其次,關於土地兼並問題,必須加以整治。朝廷可下令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各地土地歸屬情況。對於那些非法兼並大量土地的貴族勳臣,按律懲處,沒收多餘土地。”
易華偉話音剛落,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
一名勳貴滿臉漲紅,幾步跨出,強壓著怒氣道:“丞相大人此言差矣!我等家族之土地,皆是祖上隨先王征戰,論功行賞所得,何來非法一說?你這般行事,是要與我等為敵,更是要陷大秦於不忠不義之地!”
旁邊幾位貴族也紛紛附和:“正是!我等勳貴為國效力,如今卻要被清查土地,這是何道理?”
“朝廷若如此對待功臣之後,日後誰還願為大秦效命?”
內史騰站出來道:“諸位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土地兼並嚴重,百姓流離失所,已成為大秦心腹之患。若不整治,長此以往,民不聊生,國將不國。趙大人之提議,乃是為大秦長遠計。”
“哼!”
一位武將出身的貴族瞪著內史騰:“你懂什麼?我等勳貴為大秦流血流汗,多占些土地又如何?那些賤民,生來就是為我等服務的,他們沒地,那是他們無能!”
此言一出,朝堂中一片嘩然。不少有良知的大臣麵露怒色,卻又懼於這位武將的權勢,敢怒不敢言。
這時,李斯緩緩開口:“趙大人,老夫明白土地兼並之害,但你這方法太過激進。重新丈量土地,清查歸屬,這工程浩大,且極易引起動蕩。若處理不好,恐引發內亂啊。”
“陛下,田地之法,還是井田製度為好,這樣一來,便沒有了土地兼並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對於各大世族才是最有效的遏製。”
就在這個時候,殿下一名儒生博士站起身,朝著胡亥大言不慚地建言。
博士的話音落下,整個鹹陽宮大殿之上,又是一片嘩然。
易華偉位高權重,威勢一日重過一日,這群勳貴才好聲好氣地試圖跟他講道理,想讓他收回這個想法。
一個儒生,也敢如此妄言?!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