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畢抹了一把頭上的汗,著急忙慌的跟海文他們說道。
“好家夥,這麼多信?”
海文驚奇的看了一眼這兩大袋子,感慨的說道。
“這還叫多?印刷室裡還好幾包呢。”
“長河,這麼下去不行啊,這買的學生太多了,而且我發現現在不止大學生買,好多社會上的同誌也給我們來信要買。”
“有的要第一期,有的要第二期,也有的兩套都要。”
“我們現在根本忙不過來。”
“印都印不完。”
王建這時候擺手無奈的說道。
這一次,隨著時間的傳播,閱讀者的口碑相傳。
越來越多的學生乃至社會上的青年分子知道了北大經濟係出的這個【大國崛起】係列。
“學生會那邊不是安排人給你們了嗎?”
老陶這時候好奇的問道。
王建露出了一臉苦笑。
“老陶,咱們還都得上課啊,就算給安排了人,每天上完課,能乾活的時間就那麼多。”
“總不能不上課光乾這個吧!”
他們畢竟是學生,主要以學習為主,本來就是個愛好,結果現在要搞成事業了。
“真要是這樣打的話,確實是個麻煩事!”
李長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雜誌火了是好事,但是現在太火,影響到大家的學習,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這事得解決,說實話,這樣一期一期的發刊,印量小,對我們來說,工作強度也大。”
“我覺得得改!”
“要不直接把它出成書吧?”
李長河其實本來打算把【大國崛起】這個做成一個係列,然後在學校裡細水長流。
等他的資金到賬了,再借機看能不能升級成一本雜誌,比如說掛靠在北大名下,然後慢慢的做成一個紙媒。
不過現在看來,難度很大。
因為時間不允許!
【大國崛起】火的太快了,而且現在不但在大學生中間流傳,還傳到了社會上。
一旦這本書再在社會上引起熱潮,那造成的轟動就更大了,到時候需求量肯定更多,光靠他們幾個學生弄的草台班子,根本就應對不了這麼大的量。
就算是學校的印刷,恐怕也夠嗆,畢竟那時候需要的紙張也是個巨額數字。
這年頭,紙都是緊缺物資,要不然77級緊急高考試卷印刷紙張都不夠用嘛。
而想辦雜誌時機也沒到,就算私人辦雜誌掛靠,那也得等改革改到雜誌社身上,讓雜誌社自負盈虧的時候,才有機會這麼乾。
現在79年,雜誌社全歸國家,根本不考慮盈利,統籌統銷,你想掛靠也沒戲。
除非偷著自己弄,比如說那天陳建功去參加的《今天》雜誌的聚會。
這個雜誌就是北島芒克他們幾個私人搞的,沒刊發資質,自己印出來偷著賣。
李長河為什麼知道,因為這幫人在很多學校找了代理人,然後幫他們賣。
北大的也就算了,京城電影學院也有。
那代理人李長河還挺熟,就是陳楷歌那貨,他幫這幫地下雜誌在京城電影學院售賣,還時不時的參加《今天》組織的聚會,是個忠實的文藝分子。
隻可惜,這幫人認知太單一了,一味地追求什麼自由民主人權,李長河跟他們湊不到一塊。
“出書好啊,出書直接一本書出完,方便。”
“不過這樣的話,那是不是得很久,咱們還沒寫完呢。”
王建一聽出書,立刻意動,不過又問出了關鍵的問題。
“這事麻煩著呢,老陶,你去找一下各個小組的組長,把成員都喊上,咱們得一起開個會”
“出書這個事,首先咱們內部想法得統一,比如說作者名如何掛。”
“出版書得到的稿費,大家如何安排,怎麼分配。”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這書能不能發還另說呢。”
“現在是咱們係自己內部搞的雜誌,說白了就是內部刊物,私下賣點無所謂。”
“但是你出書,就得讓編輯部審核,這書能不能出還真不一定。”
“我得去出版社問一下!”
李長河現在熟悉的就兩家出版社,一個人民出版社,一個京城出版社。
京城出版社是因為過完春節,他的第二本小說集《李長河小說選集》也出版了。
據說賣的還不錯,全國也很火,畢竟大部分讀者也都知道淩絕就是李長河了。
李長河沒太關注,畢竟賣的火不火跟他關係不大,他收了稿費就行了。
【大國崛起】這個現在應該算是社科書籍,不是純正的經濟科普,也不是類彆的小說。
李長河覺得人民出版社印刷他的可能性不大,倒是京城出版社,或許有些可能。
畢竟京城出版社是個綜合性的出版社,各種類彆的書它都可以印一下。
“你這一說,還真是,這樣,我先把各個組長和組員喊上,咱們晚上開個會研究一下,看大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陶點點頭,準備去通知。
“署名權這個大家可以先討論一下,討論出幾個合適的。”
“比如說我們署名:北大77級政經係?”
“額,有些78級學員後麵也加入小組了,光署77級是不是不太好。”
王建這時候開口說道,他對人員的變化,比李長河清楚。
“那就直接北大經濟係,然後後麵再列個編委會,編委會裡麵把大家名字都掛上,如何?”
李長河思索著說道。
“我覺得這個好!”
“可以!”
“晚上到時候聊聊。”
幾個人都讚同李長河的這個提議,覺得晚上可以商量。
然後就剩下另一個問題了,稿費怎麼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