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陰謀什麼的,李揚也不否認。
那些錢是他跟薑半夏該得的。
這段時間,他已經減持完畢了,並且發布了公告。
總共減持兩千一百億,稅後到手一千六百八十億。
這筆錢不少,足夠維持綠水集團跟極影集團的擴張,但還不夠支撐一個新集團的誕生。
實業跟金融是相輔相成的,如果隻有純粹的金融,那就是空中樓閣。
如果隻有純粹的實業,那麼資金運轉會變得很慢,並且失去金融這件工具,沒辦法發揮出實業的最大價值。
李揚現在具備了控製消費端的實力,可目前還是控製不了供給端。
接下來這一千多億,全部會投入到提升供給端。
比如自己的服裝品牌,糧油品牌以及技術。
衣食住行四大件,他肯定都要參與進來,難度還是不小的。
光是榨油一項,就要花費不少錢進去。
糧食加工什麼的還好說一些,這個技術國內隨便一家加工廠都算得上頂級,不過還是要鋪設自己的渠道,用於跟市麵上的產品分開來。
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提供一個生產端,生產端能夠擴大整個金融體係,即便外部遭遇了劇變,整個體係也能獲取到增量。
玩金融,並不會讓原本沒有的錢變多,隻是把原本的錢吹出更多的泡沫,而泡沫總有消散的一天。
有了生產端源源不斷的補充,哪怕每年補充一個點兩個點的收益,也能維持金融端的泡沫不破裂。
放在金融領域,這就叫做護城河。
本質上,李揚這邊所有的集團,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穩定中產的財富,借用這些財富為窮人提供就業,給窮人一個變成中產的機會。
隻不過這個過程會很長,有可能要十幾二十年,有可能那些員工一輩子也變不成中產。
可就跟高考一樣,至少有機會,路就在那邊放著,不願意走也沒關係,至少代表生活不會太差。
在李揚看來,這個體係想要運轉起來,至少要有三萬億的規模才能運轉。
極影集團一年營收也就一千多億,除非一年能賣出去上百萬輛車,並且成交均價在六十萬上下,才能達到六千億。
綠水集團的營收現在也差遠了,還得兩年多才能正常營業,一年營收能破千億,就已經算之前的謀劃成功了。
他理想中的數字是九家商場天天都是滿負荷運轉,一天九家營收三十億,一年就是一萬多億。
他不需要去追求多高的利潤,甚至沒有利潤都可以。
一年虧1%,也足夠堅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且通過金融層麵,薑半夏是可以賺回來的。
三萬億的體係,能直接養活一百萬員工,間接決定三千萬相關產業鏈人員的主要收益,這才是不死金身,彆的都不靠譜。
反正在李揚看來,手裡的錢不夠。
國外那些錢,算是一條後路,目前也不方便拿回來用的,所以不算數。
反正萬柳資本的收益也是他該拿的,為什麼不要?
又不是沒給分紅。
……
周六上午,李揚睡到下午一點多才起床,緊接著就找到薑半夏的團隊,安排了一個人,開著他的車走了。
而他在事後又單獨開了一輛陌生牌照的車。
防患於未然。
主要是距離太近,沒有飛機。
而且現階段高鐵那邊乘坐比較複雜,萬一車上有人發熱確診,他也得跟著被隔離。
他跟薑半夏的安全,以後會越來越重要,之前隻是薑半夏,可現在他逐漸也藏不住了。
他還是很惜命的,以前為了自由,加上風險幾乎沒有,除了不可抗力。
現在嘛……自由什麼的,都不重要了。
三個小時後,他直接去了鄭大生的酒樓,相奴則是提前過去訂好了餐,就等他過來吃了。
飯桌上,李揚大口吃著,相奴在旁邊看著,問道:“臨走的時候怎麼不吃點飯?”
“家裡已經吃過了,我又懶得讓我媽做飯,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我吃膩了,我媽做飯的手藝一般般。”
相奴問道:“那這家酒樓呢?”
“還不錯。”
“跟如懿館比起來呢?”
“肯定是比不上的,做菜的人就沒法比。”
有時候飯菜吃的就是一個意境,大美女做出來的飯菜,味道又好,直接能提升整個層次。
任何時候都是這樣,美女擺攤,東西貴點也同樣有人買單。
帥哥擺攤也是同理。
“那你明天去我那,我給你做頓飯。”
李揚:“???”
第(1/3)頁
第(2/3)頁
謀殺啊?
……
極影汽車要漲價的消息,在汽車市場逐漸傳播開來,主要是極影集團之前的電池訂單已經消耗完了,後續就得使用新的合同。
新合同鋰電池的采購價幾乎翻倍,一輛車成本,平均上漲八萬塊錢。
對於國產新勢力造車企業來說,屬於絕對的利好。
幾家新勢力企業的老板難得坐在了一塊。
李彬跟李響兩人都是其中的代表。
他們兩家車企,都在18年推出了第一款車,結果營銷費砸了幾十億出去,根本沒人買單。
那個時候,極影汽車已經推出第二代了,各方麵性能秒殺他們。
而且他們推出的車子價格還高的很,最低定價也是三十多萬,直接跟極影天權係列形成競品。
可想而知,被秒的渣都不剩。
他們的高端車,售價六十多萬,在極影搖光麵前,更是絲毫競爭力都沒有,計劃直接胎死腹中。
低端車一年也就勉勉強強賣出去一千多台,其中一大半都是靠忽悠,另外一半是用戶的獵奇心理。
“極影汽車要漲價了,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我們手裡都還有鋰電池的合同,短期內鋰電池的成本,對我們影響不大,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發動一輪價格戰,或許能從極影汽車手裡搶回一部分市場。”
“價格戰?那樣我們不賺錢……”
他們所說的不賺錢,是覆蓋不了研發成本。
一般他們把研發成本,運營成本放在十萬輛車裡麵,可想而知,一輛車必須要達到十幾萬的利潤,才能把成本給覆蓋掉。
“都這個時候了,還說什麼成本,不把車賣掉,就沒有投資人了。”
兩人之前是競爭對手,現在是同病相憐。
他們需要拿出一定的數據,來吸引資本投資,否則以他們手裡自己的錢,運轉不過來這麼大的一個企業。
不像極影集團,永遠不缺錢,前期的缺口至少上千億了,都不知道從哪弄到的。
“李揚那個狗東西,就是不想給我們一口湯喝,國產高端新能源的市場,被他一家給吃光了!”
兩人都看李揚不順眼,可是又沒辦法。
競爭?
造車這玩意,怎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