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順風順水地抵達終點站——南天門同步軌道空間站。
從外形上看簡直就是一個現代化的都市建築群。
空間站的主體是一個規則的多層圓環,彼此之間連接著粗壯的管道,這是不同圓環之間通行的重要通道。
南天門空間站最核心區域包裹在圓環中央,是一個多麵體建築,是太空電梯航線的終點與起點。負責接受來自地麵的貨物與人員以及向地麵發送貨物與人員。
除去主體建築之外,空間站還擁有眾多的擴展艙段,用於鏈接額外的功能艙段,這些功能艙段大小不一,大的足有八分之一個空間站大小,那是空間站最大的附屬加工中心,能夠生產人類絕大部分的已知的工業產品。
自建成之後,空間站中大部分擴展艙段都由此處生產。
除此之外,第二大的擴展艙段則是一個造船廠,用於建造適用於太空航行的船隻。
小號艙段則包括一些警戒哨點,觀光艙段,試驗艙段等。
這些艙段也能夠延伸出更多的連接點提供更多的擴展艙段連接其上。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用來擴大區域的延伸艙段,捕捉太陽光用於發電的艙段等,種類繁多,功能繁雜。
因此南天門空間站的艙段接口位點是無窮的。
隻要新增艙段能夠維持空間站的平衡,結構強度允許便可以無限擴增,如同戴森球一般將整個藍星都包裹起來。
為了解決新增艙段距離空間站核心過遠導致離心力太強,角動量大的問題還有種種設計規避此類問題。
南天門空間站建設完畢至今在發展上遇不少問題,但在工程師們的巧思以及材料科學的突破下一一解決,最終產生了這個人類史上的工業奇觀。
乘坐運輸艙經過數分鐘的加速後如此高速運行狀態,向上的加速度逐漸減少維持高速運行數分鐘後向上釋放運輸艙中儲存的氣流進入減速狀態。
將速度控製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最終穩定與南天門空間站對接完成停泊。
停泊後,乘客身上的安全裝置並未解除,運輸艙開始按照預定程序進行解體,分離出載人的核心艙段以及負責運行的外部裝置。如同從火車上卸下集裝箱一般。
乘客就是裡麵的貨物,搭乘乘客的艙室則是集裝箱,外部裝置則是火車行駛在軌道上的組件。
運輸艙在機械臂的協同作用下開始剝離出,留下停留在連同天地碳纖維柱上。
片刻不帶停留,一個新的載人運輸艙鏈接在外部裝置上,雙方緊密結合,係統安檢通過,運輸艙再次發車。
壓縮空氣經過加熱後快速從尾部噴射而出加速運輸艙向著地麵前進。
等到運輸艙逐漸被重力捕獲後逐漸減少人工加速,將下降的速度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加速度範圍內,保障裡麵的乘客不會因為極高的加速度而受傷。
至於再然後的事情,運輸艙已經脫離了蕭佲的視線範圍,無法觀察。
此時運輸艙與南天門空間站的終點站完成連接,運輸班次身份確認完畢,乘客身上的安全裝置解除鎖定,艙門打開,在零重力條件下,乘客大多有專門的無人機攜帶離開艙室進入周轉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