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早年無子,就將與自己關係不遠也不近的宋英宗接入皇宮,交給皇後撫養。
後來,宋仁宗的親生兒子出生後,他又將宋英宗送出了皇宮。
雖然回到了生父身邊,但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知道宋英宗不是普通的宗室子弟,認可他“皇帝養子”的特殊身份。
並且宋仁宗隻有宋英宗這一個“養子”,這就是在告訴世人,隻要自己沒有親生兒子,宋英宗就是自己的繼承人,下一任的皇帝。
所以,宋仁宗晚年時,雖然膝下荒涼,又遲遲不提過繼之事,文武百官也隻是著急,而沒有失去理智。
因為哪怕宋仁宗暴斃,沒有留下遺詔,宰執們也能以宋仁宗的名義頒布遺詔,過繼宋英宗為皇嗣,繼承帝位。
反觀當今天子趙真,即使他對梁曉有知遇之恩,梁曉也要說他在收養子一事上犯了大錯。
當今天子早年無子,於是將邕王、兗王,還有太祖一係的趙宗全養於內廷,結果讓他們三人都擁有了皇帝養子的身份,擁有了在皇帝無子的情況下,對皇位的宣稱。
趙宗全暫且不提,他就是個充數的,是皇帝趙真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舉,假裝將這三位宗室子弟養在宮中,並不是為了培養下一任皇帝。
到了如今,趙真自食惡果,邕王和兗王都是皇帝養子,都有繼承皇位的可能,大批官員紛紛站隊,朝野上下不得片刻安寧。
假若趙真突然暴斃,後果不堪設想,邕王和兗王都已經沒有了退路,必然會大打出手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汴京城血流漂杵,大周朝被一分為二,由盛轉衰,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宰執們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明目張膽的逼宮,逼迫皇帝儘快過繼宗室為嗣。
彆管過繼邕王和兗王中的哪一個,也比現在這樣拖著強上太多了。
可皇帝趙真是萬萬不願意過繼的,真要是過繼了,他就算又有了親生兒子,在宗法上,過繼的嗣子的地位要高於他的親生兒子,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他的一切。
這是趙真死不鬆口的原因所在。
梁曉在心中腹誹,真不愧是女頻世界的皇帝,居然能辦出這樣腦殘之事。
……
劉襄的攪局,讓皇帝獲得了喘息之機。
趙真略有些無力地坐在玉階之上,兩眼無神地看著眼前的鬨劇。
有了劉襄的帶動,勳貴陣營中也站出了幾名正當年的骨乾,聲援劉襄,護衛皇帝。
朝會上的局勢更亂了,很多剛剛被宰執們裹挾,跪在地上的綠袍官員,如今悄悄地站了起來,低垂著頭,用實際行動表示自己不想摻和皇帝和宰執之間的交鋒。
這其中就有盛紘。
宰輔大相公憤怒地甩了甩袖子,卻也無可奈何,“施法”被打斷,就已經注定他們今日成不了事了。
韓章的目光死死盯在劉襄的身上,雖然沒有咬牙切齒,但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他的憤怒之情。
趙真緩了一口氣,從玉階上站了起來,以仲裁者的身份宣布道:“散朝吧……劉襄,你留下來,去書房等朕。”
皇帝的聲音猶如天籟,讓劉襄終於從高強度的對線中解脫了出來,他知道自己賭贏了。
皇帝算是徹底記住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