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紛紛朝著何良驥看去,勤政殿內的氣氛緩和了些,不少人趁機鬆了鬆肩膀。
何良驥拱手道:“陛下,若論誰最了解徐先,或者是誰與徐先最親近。那滿朝文武大臣,內閣六部皆比不過陛下與徐先的關係。”
此言一出,勤政殿眾臣心頭為之一顫。
誰不知道徐先和陛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後來徐先官拜大將軍被皇帝親口稱為大寧中興股肱之臣,中興四將即由此而來。
皇帝目光柔和了不少,接過小太監遞回來的煙鬥接著抽煙。
何良驥見狀繼續說話:“陛下,以臣愚見罷黜徐先官職爵位,流三千裡充軍。”
皇帝沒有說話繼續埋頭抽煙,顯然不滿意。
徐先是非死不可了。何良驥想到這裡,趕忙圓場道:“這個徐先,最可恨的地方還不是背地裡擁兵自重,創立紅衫軍企圖顛覆朝廷。而是辜負了和陛下的情義!此罪萬死難贖!”
皇帝忽地頷首,神色淡然言道:“何尚書所言之情義,誠然非虛,然朕亦非狹隘之人,難以容得徐先。”
大臣們又愣了,陛下這是想怎麼樣?
何良驥心思微動,接著說道:“徐先的罪名既然刑部議不出來,那便交兵部去議。由他們去定罪,也由他們去找徐先藏起來的那支私兵。”
皇上十指輕輕相扣,伏於雕龍案頭,微微探出身子,語調中帶著幾分探尋之意:“何愛卿以為,兵部尚書一職既缺,由誰來做?由誰替朕審理徐先的案子?朕看就不從內閣裡出人了,大寧賢臣良才浩如煙海,何必指著幾個老人。”
替皇帝審理?
一個替字,誰能替皇帝做事,出內閣外無他。皇帝又跟上一句不從內閣裡選人,不就是代表著誰辦成了徐先的案子,誰就可以直入內閣嗎?
皇帝開出的條件可謂豐厚。
何良驥當仁不讓,立刻跪下,以頭砸地。“臣鬥膽自薦,請為陛下分憂!”
皇帝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何良驥,目光又掃過一旁的三位白發內閣老臣。
皇帝站起身,一旁的小太監立刻尖著嗓子喊道:“退朝!”
眾臣山呼萬歲後一同退下,正到殿外迎麵走來一位劍眉星目,身穿藍袍頭戴氈帽的年輕劍修與眾臣擦肩而過。
“這是沉舟崖宗主符劍鳴?”一位老臣小聲嘀咕道。
大寧要變天了
何良驥前腳剛剛踏進自家府邸,幾個身穿紅袍的宣旨太監後腳便到了門外。
何良驥恭恭敬敬把幾個太監領進府中,臉上滿是欣喜神色。真是風雪壓我十幾年,如今頭頂這片天終於自己能說了算了。
不出所料,何良驥官拜兵部尚書,徐先一案交由兵部審理。
何良驥正要起身接旨,不曾想聖旨裡還有後話。
刑部尚書荀柩辦案不力,朕念及兄弟情義,準戴罪立功。今免去刑部尚書一職,官降一級,任兵部侍郎與何良驥共理徐先一案。
何良驥來不及想什麼,慌忙起身接了旨送太監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