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胡耶·瓦斯傑是個沒多大野心的人,而且在實際上他對於奧地利人的敬畏要遠多於感激的。
畢竟之前的基蘭·瓦斯傑和卡來卡邦在前者眼中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存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奧地利人麵前就像是一個氣球一樣一捅就破。
胡耶·瓦斯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實際上沒得選,這個鄰居的實力遠超他的想象,或許隻有英國人才能與之匹敵。
但是現在整個印度風起雲湧,英國還能不能保住基業還不知道,此時更應該和奧地利人搞好關係。
而且奧地利一方的要求並不過分,要求的領土不過是一塊靠近內陸和特蘭奎巴差不多麵積的土地而已。
至於輸出勞工協議,胡耶·瓦斯傑覺得自己領地上的賤民礙眼很久,能拿他們去換錢換裝備真的很值。
至於承諾不向奧地利及其殖民地輸送鴉片,改種棉花,胡耶·瓦斯傑倒是覺得無所謂,畢竟種鴉片他也沒有銷售的門路,最後還是被洋行刮走大部分油水,除此之外還要被宗教人士批評。
實際上印度北部的瓦爾馬高原和恒河三角洲才是鴉片的主產區,南部的降水太多反而不利於鴉片的生長,即便是種出來也隻能按下等品算。
(孟加拉產的鴉片,又稱班公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上等的鴉片。)
種棉花雖然沒有種鴉片賺錢,但是勝在穩定,實際上這應該算是優化資源配置,而並非要挾。
不過胡耶·瓦斯傑怎麼想對於奧地利來說並不重要,弗蘭茨的目的是印度的人力開發東非高原,同時將斯裡蘭卡地區的“水”搞混。
至於那塊土地可以拿來種棉花,還可以用來迷惑英國人。
此時不得不提一句奧地利帝國的東非總督區,弗蘭茨最初的計劃是打算用荷蘭人開發東非,這樣就能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同時在接收的時候也比較容易。
結果連續兩任坦桑尼亞總督,拿著弗蘭茨的計劃表都乾不好事情,吸引的移民人數還沒弗蘭茨送過去的多。
第一個本尼·厄爾賓,可謂是身兼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的大氣運者,開局坐擁上萬殖民者,有兩大帝國奧地利和阿曼的支持,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東非混血兒,難得地長了一張白皮,還有一個坦桑尼亞地區最強的王國支持。
結果由於過於信任自己的黑人兄弟,導致其過於膨脹,最終引發了韋金之亂。
如果不是弗裡德裡希及時趕到,恐怕坦桑尼亞總督區就要淪為一片火海,並且重現當年的囚奴堡之圍。
萬一阿曼帝國趁機落井下石,那奧地利的東非殖民地將不複存在,甚至為了重新恢複航路還要和阿曼帝國再打一仗或者交付巨額的過路費。
好在弗裡德裡希在天堂堡之戰,直接把韋金王國的軍隊給揚了,比魯·紐姆巴依(本尼·厄爾賓的弟弟)戰死,引以為豪的一萬三千名土著戰士大多被殺。
這倒不是由於奧地利一方的火炮和步槍打得準,而是比魯·紐姆巴依自己堵死了天堂堡所有的出口,想要憑借充足的補給堅守。
結果奧地利帝國方麵直接使用了新開發的燃燒火箭彈,烈火焚城,再加上天堂堡靠近海邊,在奧地利海軍的攻擊範圍之內,所以場麵慘烈異常。
韋金王國至此在世界上消失,所有的人口、牲畜、財物全被效忠於奧地利的恩戈尼王國侵占。
當然本尼·厄爾賓也是有功績的,比如坦桑尼亞境內的七個王國被他滅掉了三個,他兄弟又滅掉了兩國。
現在韋金王國覆滅,土地儘歸於奧地利帝國,使其在坦桑尼亞實際控製的區域擴大了四倍。剩下的恩戈尼人將奧地利人封為神明,而且身處內陸不易開發。
所以弗蘭茨並沒有對本尼·厄爾賓做什麼懲罰,隻是撤掉了他坦桑尼亞總督的頭銜。
第二位總督是巴加莫約的一位實力派商人亨德裡·範德米爾,他的主張與弗蘭茨相近都覺得坦桑尼亞的發展應該莫向外求,主張利用該地區的土地優勢發展農業和畜牧業。
實際上這位7歲的老人,一共給弗蘭茨寫了一百多萬字的發展計劃。就衝這字數,弗蘭茨就知道他一定是已經計劃多年,理應給他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其實弗蘭茨也看了亨德裡·範德米爾的發展計劃,總體來說中規中矩,在市場分析方麵比較到位。
尤其是瞅準了阿曼帝國和西亞地區的糧食產量嚴重不足,再加上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帝國內部混戰不止,以及埃及在土埃戰爭失敗之後糧食自給率一落千丈的時機。
這是一個信仰非常靈活的歐洲人,在荷蘭就信仰新教,在奧地利就信仰天主教,在阿拉伯世界就信各種派彆的天方教。
其對於東非和西亞地區的了解遠超常人,並且人脈廣泛在各地都有“朋友”。
弗蘭茨之前在東非的規劃是以棉花和咖啡種植業為主,糧食種植為輔,為了避免和阿曼帝國之間的衝突並沒有種植丁香為主的香料和染料作物。
亨德裡·範德米爾認為這樣的進展速度太慢,而且也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應該大力開展糧食作物種植,這樣才能把握住東非和西亞各國命脈,壯大坦桑尼亞的實力,為奧地利帝國經濟多多做貢獻。
弗蘭茨覺得自己至少也是抽到了一個r,於是乎便調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其進行支援。
不過讓弗蘭茨沒想到的是,這位老哥居然要搞奴隸製經濟。理由是阿曼人可以、法國人可以、美國人也可以,為什麼奧地利不能這麼做?
雖然根據計量經濟學的計算,理論上講奴隸製經濟在共享統一市場的情況下是更高效的經濟製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研究出來的,並不是作者說的)。
這和奧地利帝國的法律相悖就算了,坦桑尼亞殖民地抓捕的奴隸,都是貨真價實的土著黑人。
先不說語言交流問題,這群人的工作效率之低,遠超亨德裡·範德米爾的想象。
挖個溝都挖不好,歪歪斜斜地最後隻能是靠殖民者再挖一遍,鬆土的效率還不如牛、馬。
更加離譜的是這群黑人不會使用工具,一個月就用壞了上萬把鐵鍬和洋鎬,甚至有人能在一天之內就用斷幾把鐵鍬。
起初殖民者以為是工具的質量有問題,結果幾個殖民者壯漢輪了半天都沒揮斷,剛交給黑奴半天就壞了
懶惰、貪婪,每一次吃飯的時候都是一場戰爭,經常有身體強壯的奴隸去搶劫那些弱小的,人數多的搶人數少的,幾乎每一天都會打死幾個奴隸或者打死幾個殖民者。
後來亨德裡·範德米爾退而求其次,準備讓黑奴們去邊界牆。在他眼中這是一件毫無難度的工作,結果這牆風一吹就倒,動物一碰就倒。
下了一整夜的雨,邊界牆甚至直接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