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崔致“接下來的出題方式有變化,由我不停念詩的上句,諸君寫下句。每次書寫詩句的時間有限,很可能我念‘下道題’這句提醒詞時,諸君沒能寫完上道題。這時你們要衡量好,是放棄上一題還是放棄下一題,我將視答題情況隨時終止考試,答對最多者為鬥詩之局首名。有誰對出題方式有疑問,現在問,都沒有疑義,馬上開始。”
他展開一直放在麵前的絹帛,方寸間全是提前寫好的簡短詩句,隻見它從一尺的長度四外伸展,展、展、展、展、展、展、展……
等、等等、等等……絹帛每被展開一次,考試的和觀戰的人都一次比一次驚目,更有人無聲結巴著“等等”。什麼意思?崔十五也太狠了吧!這麼多題是打算念到天黑嗎?
唯有尉窈驚訝的是另件事,崔致要進行的考法,已然形似“全都考”的模式。她不由懷疑崔致同樣猜到元珩偷看見的聯考題目非假題,之後對方根據揣測,摸索出來這套考法。
如果是這樣,那崔致師兄真是太聰明了!
考法是很簡單的,沒人舉手表達疑義。
崔致先做個手勢,尉窈四人提筆準備。
“第一題,薄汙我私。”
尉窈、奚驕速度寫下薄澣我衣。
再看另外那倆,聳眉困惑的神情真是一模一樣。薄汙我私、薄汙我私……哪首詩裡的咧?薄汙……想起來了,《葛覃》詩裡的!
首道題,已讓元子直開考前的壯誌打蔫。
崔致很寬容,等四人全寫完再念“下道題,控於大邦。”
尉窈立即寫“誰因誰極。”
奚驕的筆尖懸在紙上得有兩息,方寫出“誰因誰極”。怎麼會這樣?這是才學過不久的《載馳》啊!他背誦很熟的,怎麼還得從腦子裡搜呢?
他都遲疑,長孫無斫和元子直更感困難加倍。
之前被淘汰的學習《詩經》的人,尉茂最先反應過來此題出自《載馳》,然後是陸葆真,隻不過她想出答案時,崔致又念第三題了。
“下道題憂心殷殷。”這次的提醒句和出題詩句之間沒給停頓。
早習慣“全都考”模式的尉窈立即讓自己進入恰到好處的半緊張狀態,此種狀態可以收斂全部心神聽清楚考的是哪句,而後風馳電掣提取記憶,越過整體詩篇,直取所需的章句。
所以崔致第二個“殷”字剛啟齒,她已經知道了下句終窶且貧。
對手三人則是真“憂心殷殷”了。自信熟背所有詩的奚驕又多思考兩息方想到答案,隻能在寫字上縮短時間,他的顧慮是對的,剛剛把“貧”字寫完,下道題出來了。
“下道題素絲祝之。”
長孫無斫心“咯噔”一下,因為上個答案的“窶”字他剛寫一半,天翁天姥,這咋整?
元子直最慘,剛尋思到上道題答案,罷了,壯士斷腕,不管“素絲祝之”了,否則兩頭耽誤。
“素絲祝之”出自詩《乾旄》,此詩一共三章,末尾是疊句……素絲紕之、素絲組之、素絲祝之,分彆對應良馬四之、五之、六之。學童們平時最喜歡背疊句類型的詩,又順嘴又好背,但前提是從詩的開頭起背,而不是被迫切至某一句,在須臾的時間內剔除其餘疊句。
尉窈連霎那猶豫都沒有,寫出了準確答案良馬六之。
“下道題出自東方。”
這是《日月》詩裡的,奚驕才要思尋這句的下句是什麼,忽然懷疑自己上一題寫錯了,他確實寫錯了,寫成了“良馬五之”。
在他修改時,尉窈聚精會神,把“出自東方”的下句“乃如之人兮”準確寫完。
“下道題其後也處。”
奚驕隻得放棄剛才的“出自東方”,但是“其後也處”?
其後也處?尉窈眨下眼,這算是她第一次的思索,然後寫下江有沱。